绪论 1
第一编“五四”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21
第一章 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五四”文学革命运动 21
第一节“五四”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 21
第二节 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封建复古派的斗争 2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 28
第一节 党成立后文学革命运动的发展和早期共产党人的文学主张 28
第二节 文学研究会、创造社、语丝社等文学社团的蓬勃兴起 31
第三节对“学衡派”、“甲寅派”和“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35
第三章 创作概况 40
第一节 本时期的小说 40
第二节 本时期的诗与散文 43
第三节 本时期的戏剧 47
第四章 鲁迅(上) 50
第一节 鲁迅生平和思想发展 50
第二节《呐喊》与《彷徨》 63
第三节《阿Q正传》 73
第四节 前期杂文 80
第五节《野草》和《朝花夕拾》 86
第五章 郭沫若 94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94
第二节《女神》 98
第三节《前茅》和《恢复》 102
第四节 早期历史剧 105
第六章 其他作家作品 108
第一节 叶圣陶的创作 108
第二节 郁达夫的小说 112
第三节 闻一多的诗歌和朱自清的散文 115
第二编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 121
第一章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21
第一节 中国革命的深入及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 121
第二节“左联”的成立和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深入发展 126
第三节 文艺大众化的计论 132
第四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提出及有关“两个口号”的论争 135
第二章 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斗争 140
第一节 对国民党法西斯文化专制的斗争 140
第二节对“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的斗争 142
第三节对“自由人”、“第三种人”及“论语派”的斗争 145
第三章 创作概况 148
第一节 诗歌创作 150
第二节 小说创作 153
第三节 戏剧创作 156
第四节 散文创作 158
第四章 鲁迅(下) 160
第一节 后期杂文 160
第二节《故事新编》 168
第三节 诗歌创作 174
第四节 文艺理论的贡献 181
第五章 茅盾 186
第一节 生平和创作道路 186
第二节《子夜》 189
第三节《春蚕》及其他短篇小说 194
第四节 散文和文学评论 198
第六章 其他作家作品(上) 202
第一节 蒋光慈的创作 202
第二节 叶紫的小说 208
第三节 殷夫的诗歌和柔石的小说 209
第七章 其他作家作品(下) 214
第一节 巴金和他的《家》 214
第二节 老舍和他的《骆驼祥子》 218
第三节 曹禺和他的《雷雨》、《日出》 222
第四节洪深和他的《农村三部曲》 226
第八章 革命根据地的文艺运动和创作 231
第一节 文艺运动 231
第二节 红色歌谣 233
第三节 方志敏及其他革命烈士的诗文 236
第三编 抗日战争前期的文学 243
第一章 抗战前期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 243
第一节 抗战爆发后的新形势与文艺运动的新发展 243
第二节 民族形式问题的论争 246
第三节对“与抗战无关”论和“战国策”派等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 250
第二章 抗战前期的文学创作 255
第一节 创作概述 255
第二节 郭沫若的《屈原》 259
第三节 茅盾的《腐蚀》 262
第四节 夏衍和他的《法西斯细菌》 266
第五节 张天翼、沙汀、艾芜的小说 270
第六节 田间、臧克家和艾青的诗歌 275
第四编 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文学 283
第一章《在延安文艺坐谈会上的讲话》开创了革命文艺的新时代 283
第一节 党的整风和延安文艺坐谈会的召开 283
第二节《讲话》的基本内容 285
第三节《讲话》的伟大意义 289
第二章对反动文艺思想的斗争 292
第一节 对托派分子王实味的斗争 292
第二节 对丁玲等人反党思想的批判 295
第三节 对肖军反动思想的批判 298
第三章 创作概况 302
第四章 解放区的诗歌 310
第一节 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310
第二节 阮章竞的《漳河水》及其他 314
第五章 解放区的小说 317
第一节 赵树理的小说 317
第二节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 320
第三节 刘白羽、孙犁、康濯的短篇小说 323
第四节 柳青、欧阳山、草明的长篇小说 326
第六章 解放区的戏剧 330
第一节《逼上梁山》 330
第二节 贺敬之等的《白毛女》 333
第三节《兄妹开荒》和《同志,你走错了路!》 336
第七章 国统区的文艺运动和文学创作 339
第一节 文艺运动 339
第二节 对胡风集团“主观论”的批判 343
第三节 文学创作 346
结束语 352
后记 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