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凡例 1
概述 1
第一篇 职工队伍 21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 21
第一节 形成与发展 21
第二节 基本状况 23
第三节 工人斗争 27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8
第一节 发展变化 28
第二节 行业分布 30
第三节 队伍特点 36
第二篇 工人组织 45
第一章 中华民国时期 45
第一节 陕西省工会 45
第二节 西安总工会 46
第三节 陕北工会联合会 46
第四节 陕西邮区邮务工会 48
第五节 陕西全省总工会 53
第六节 川陕省总工会(陕南苏区) 55
第七节 陕北省总工会 57
第八节 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 59
第九节 黄河水手工会 62
第十节 陕甘宁省工人联合会 64
第十一节 陕甘省雇农工会 64
第十二节 陕甘省总工会 66
第十三节 中国劳动协会(陕西部分) 67
第十四节 西京市总工会 69
第十五节 陕甘宁边区总工会 72
第十六节 延安工人学校 83
第十七节 陕西省总工会(1948.3~1949.5) 85
第十八节 西北总工会筹备委员会 89
第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93
第一节 西安市总工会 93
第二节 西北总工会 94
第三篇 陕西省总工会(1950.7~1991. 12
第一章 领导体制 99
第二章 工会代表大会 100
第三章 机构设置 111
第一节 沿革 111
第二节 职能部门 114
第四章 省属地方工会 122
第一节 省属市总工会 122
第二节 省总工会专区办事处 124
第五章 省级产业(厅、局、公司)工会 127
第一节 省总工会直接领导的产业工会 128
第二节 以厅、局、公司党委领导为主的产业工会 128
第三节 以产业系统领导为主的产业工会 135
第六章 直属事企业单位 136
第一节 沿革 136
第二节 直属单位 138
第四篇 群众生产 141
第一章 沿革 141
第二章 劳动竞赛 147
第一节 竞赛的兴起 147
第二节 内容与形式 150
第三节 竞赛原则 152
第三章 评选表彰先进 154
第一节 劳模评选与管理 154
第二节 创建先进集体 161
第四章 推广先进经验 164
第一节 推广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经验 164
第二节 推广先进技术与操作法 167
第五章 合理化建议与技术改进 169
第一节 发展历程 170
第二节 成果鉴定与奖励 173
第六章 技术协作 175
第一节 技术协作组织 175
第二节 技术交流 180
第三节 技术攻关 182
第四节 技术培训 184
第五节 技术扶贫 187
第六节 技术开发 189
第七节 技术转让 190
第八节 有偿技术服务 191
第五篇 职工权益维护 195
第一章 劳动保险 195
第一节 《劳动保险条例》的贯彻实施 195
第二节 业务管理 198
第二章 劳动工资 203
第一节 参与工资政策的贯彻实施 203
第二节 听取与反映职工呼声 205
第三章 劳动保护 207
第一节 劳动保护组织 208
第二节 安全生产 210
第三节 工业卫生 218
第四节 安全教育与监督检查 223
第四章 女职工工作 234
第一节 女职工组织 235
第二节 发挥女职工“半边天”作用 237
第三节 合法权益与特殊利益维护 242
第四节 计划生育、职工家属及托幼工作 246
第五章 信访、信息与法律顾问 251
第一节 信访处理 251
第二节 工会信息 256
第三节 法律顾问与法律咨询 259
第六篇 群众生活 263
第一章 集体福利事业 263
第一节 职工食堂 264
第二节 农副业生产 265
第三节 住房分配与管理 266
第四节 小企业“五小”福利设施 269
第五节 组织竞赛、检查 269
第二章 困难补助与扶贫、救济 271
第一节 困难补助 272
第二节 扶贫 273
第三节 失业、灾害救济 274
第三章 互助互济 276
第一节 职工生活互助 276
第二节 家访与慰问 277
第三节 职工疗养、休养 277
第七篇 宣传教育 281
第一章 思想政治教育 281
第一节 基本理论教育 281
第二节 形势政策教育 284
第三节 革命传统与英模事迹教育 288
第四节 劳动纪律与职业道德教育 290
第二章 文化技术教育 293
第一节 沿革 293
第二节 文化教育 297
第三节 技术教育 301
第四节 读书与自学成才 303
第三章 工会宣传 305
第一节 运用社会力量宣传 305
第二节 办好工会宣传阵地 308
第四章 职工文化 311
第一节 工人文化宫、俱乐部 311
第二节 职工业余文化活动 315
第五章 职工体育 318
第一节 职工体育组织 319
第二节 职工业余体育活动 321
第八篇 民主管理与社会参与第一章 职工代表大会 325
第一节 企业民主管理 325
第二节 职工代表大会制 327
第三节 民主对话与联席会议 336
第二章 社会参与 338
第一节 参与决策 338
第二节 参与争议仲裁 339
第三节 参与经济活动监督 341
第九篇 对外交往 345
第一章 交往活动 345
第一节 沿革 345
第二节 友好接待 347
第三节 出国(境)访问 350
第二章 友好交流 351
第一节 友好城市 351
第二节 经济、技术、文化交流 351
第三节 外事经费 352
第十篇 工会建设 355
第一章 组织与队伍建设 355
第一节 地方与产业工会 355
第二节 基层工会 359
第三节 工会会员 362
第四节 工会小组 364
第五节 工会积极分子 366
第六节 工会干部 369
第七节 整顿建家 372
第二章 财务工作 376
第一节 经费来源 376
第二节 经费管理 379
第三节 经费收支 385
第四节 经费审查 390
第五节 工会财产 391
第三章 理论研究 394
第一节 政策研究 394
第二节 工运史研究 396
第三节 刊物编辑 397
第十一篇 人物 406
第一章 传略 406
第一节 工运先驱 406
第二节 劳动模范 410
第二章 名录 413
第一节 工会领导人 413
第二节 先进人物 423
第三章 表 424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 424
第二节 全国先进生产者 428
第三节 全国先进工作者 436
第四节 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 440
第五节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442
第六节 省级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 444
第十二篇 大事记 499
大事记 499
附录 585
一、文章、讲话、回忆录 585
二、指示 610
三、章程、条例、办法、大纲 615
四、通讯报道 651
五、诗歌、歌曲 664
志余 671
《工会志》各章节撰稿人 6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