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下情上达:与民意互动进入一个新阶段 2
1 中央领导与普通民众共乘网络直通车 2
网络民意汇入中南海 2
中国网民最幸福的一天 4
2 地方政要变身网络明星 8
俞正声:网络是集中民智的有效渠道 8
张春贤:互联网上的明星书记 10
汪洋:欢迎网友“灌水”“拍砖” 13
苏荣:从“问计办”到“问计网” 18
张新实:“博客书记”倡导集体“开博” 24
3 古有微服私访今有网络问政 28
“领导留言板”备受网民追捧 28
辽宁民心网成了全国榜样 39
山西社情民意绿色通道实现全覆盖 44
浙江、河南的在线访谈“接力赛” 47
数据显示网络社情民意并不乐观 51
第二部分 网络群体性事件反思:舆论监督如何纳入制度轨道 58
1 弱势群体利益受侵害引发公众普遍不满 58
“邓玉娇案”为我们提供了哪些启示 58
“飙车案”何以成为一场公共事件 62
“开胸验肺”究竟验出了什么 67
“非正常死亡”何时休 71
2 走进“被”时代的委屈与无奈 79
“被”现象走红说明了什么 80
四大恶性环境污染事件中的政府“被作为” 86
3 政府网络应急的成功所在与典型案例 95
成都“公交纵火案”的成功应对 95
出租车为什么突然“停”下来 102
4 “人肉搜索”成为最具杀伤力的网络武器 109
被“人肉”的官员感受到了网民的力量 109
假茅台风波让驻京办成了过街老鼠 116
“网络正义”还是“网络暴力” 125
5 中国政务景气报告——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景气指数评估 129
第三部分 滥用“不明真相”:群众眼睛为什么不再“雪亮”了 140
1 群体性事件中群众为何总是“不明真相” 140
群众的眼睛为什么不再“雪亮”了 140
为什么群众总是“不明真相” 146
“胡斌替身案”折射的群体不信任值得深刻反思 150
一张偶然丢失的公款出国费用单再次凸显群众“不明真相”的尴尬 152
2 让群众“明白”首先从问责开始 155
干部问责暂行规定让“不明真相”的群众看到了希望 155
被问责官员的“复出”要让群众“明白真相” 157
3 探寻“明白真相”的荆棘之路 164
直面经济低潮期的“公众诉求” 164
“网上信访”是让群众“明白真相”的好办法 173
舆论监督法制化是让公众“明白真相”的必由之路 180
“网络发言人”的“小切口”凸显出“大问题” 184
第四部分 政务公开的叹息:呼唤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188
1 信息公开“年检”报告 188
2 政府信息公开为何遇“玻璃门” 197
3 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200
第五部分 地方政治生态重塑:政府形象也是生产力 210
1 关注民生热点背后的中国政治生态变化 210
2 从《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看地方形象力 219
3 公众为何对央视全面改版期待高 226
4 人才吸引力是地方政府形象的温度计 232
5 “两会”地方广告宣传打造城市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237
中国式资源型城市的成功转型代表:阜新 238
凭借大型活动推介城市的代表:青州、石家庄、新郑 239
经济开发区城市代表:葫芦岛北港工业区、北京亦庄 240
特色城市代表:无锡、苏州、大庆、芜湖、昆山 241
6 2009十大调查 246
超八成网友希望所在省市设网络新闻发言人 246
高考加分政策面临信任危机,57.1%的人支持问责 248
六成人支持建立国家统计问责机制 251
中国居住小康指数调查:住房条件贫富差距扩大 252
山东撤职官员“悄悄”复出,八成网民“高调”质疑 255
四成网友称有举报腐败义务,部分人担心遭报复 257
食品安全,拿什么拯救你 259
教育改革需要务实与注重公平 261
医改之路还要走多远 263
调查显示70.4%公众对未来的年轻干部有信心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