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和民族民主革命的准备 1
第一节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历程 1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1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5
三、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加深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演变 10
四、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20
第二节 近代中国探索国家出路的斗争 27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反侵略斗争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救国主张 27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派的英勇斗争 30
三、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变法维新运动 39
第二章 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 47
第一节 辛亥革命的准备 47
一、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产生和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7
二、同盟会的建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 57
第二节 辛亥革命由胜利到失败 65
一、武装起义的发动和革命形势的高涨 65
二、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建立 68
三、辛亥革命的失败 73
第三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继续奋斗和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新发展 78
一、袁世凯的独裁统治和全国的反袁斗争 78
二、北洋军阀的分裂割据和护法运动 86
三、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91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国民革命 98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98
一、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和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98
二、“五四”爱国运动 101
三、新文化运动的深入与发展 105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初期的革命活动 112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112
二、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117
三、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121
第三节 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的兴起 123
一、国共合作的建立 123
二、国民革命的兴起 128
三、统一战线中争夺领导权的斗争 132
第四节 北伐战争和国民革命的失败 138
一、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全国革命高潮 138
二、国民革命的失败 143
第四章 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救亡运动 152
第一节 国民党政权对全国的统治 152
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 152
二、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 155
第二节 土地革命的开展和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159
一、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159
二、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65
三、土地革命的深入和红军反“围剿”战争的胜利 168
四、中间派别寻求中国出路的主张和活动 175
五、中共党内“左”倾错误的危害和历史性的转折 178
第三节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185
一、“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起伏 185
二、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 192
三、西安事变和国内和平的实现 199
第五章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205
第一节 全民族抗日战争的爆发 205
一、抗日战争的爆发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205
二、各党派的抗战主张 209
三、全民族抗日高潮的兴起 217
第二节 坚持团结抗战的艰苦斗争 223
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的形势 223
二、中共坚持团结抗战的斗争 228
三、中共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34
四、敌后军民战胜严重困难 236
第三节 抗日战争的胜利 246
一、解放区军民的局部反攻 246
二、国民党统治区的危机和民主运动的高涨 249
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54
第六章 全国解放战争 260
第一节 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 260
一、抗战胜利后的时局 260
二、争取和平民主的重大斗争 264
三、解放区军民准备自卫战争 274
第二节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76
一、粉碎国民党的战略进攻 276
二、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 281
三、国民党统治区危机的加深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286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294
一、战略决战的胜利和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94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301
第七章 社会主义制度在全国的建立 309
第一节 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国民经济 309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309
二、抗美援朝和社会改革的开展 316
三、国民经济的恢复 3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性胜利 331
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31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和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337
三、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342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 354
第一节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 354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354
二、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61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379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内乱局面的形成 379
二、粉碎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387
第九章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00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400
一、伟大历史转折的实现 400
二、拨乱反正的完成 407
三、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 417
第二节 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 425
一、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前进 425
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440
后记 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