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 1
一 美国精神的代表 1
二 思想的重新解读 4
三 选题的研究现状 7
第一章 改造观念——实用道德理论 16
第一节 实用道德理论的内容 16
一 实用的道德概念 16
二 道德的人性基础 23
三 经验的道德内容 27
四 反省的道德方法 30
第二节 实用道德理论的特征 32
一 行动与效果 32
二 工具与方法 35
三 经验与反思 38
四 发展与过程 41
第三节 实用道德观念的改造 45
一 主动积极的道德 45
二 具体的道德判断 47
三 礼俗和理智结合 49
四 道德目的即生长 52
第二章 尊重个体——人性的道德教育 56
第一节 先天的本能 57
一 人性与行为 57
二 冲动与习性 58
三 兴趣与努力 63
第二节 人的社会性 66
一 好群与交往 66
二 社会的情绪 68
三 道德与社会 71
第三节 个人与社会 75
一 道德的自我 75
二 积极的自我 79
三 新个人主义 84
第三章 统一知行——全面的道德教育 88
第一节 知与行的关系 88
一 知行分离的传统 88
二 认知模式的局限 91
三 道德知识的特性 94
第二节 道德教育的全面改造 96
一 道德观念与关于道德的观念 96
二 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弊端 99
三 间接的道德教育模式的建立 101
第三节 行为习惯的养成 105
一 行为习惯的概念界定 105
二 行为习惯的构成因素 109
三 习惯的养成步骤和途径 111
第四章 彰显理智——科学的道德教育 116
第一节 欲望、情感与理智 117
一 欲望在道德生活中的地位 117
二 情感在道德生活中的功能 119
三 理智在道德生活中的作用 123
第二节 科学的人文主义 129
一 科学与道德的一致性 130
二 科学判断与道德判断 134
三 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139
第三节 教育的理智方法 144
一 理智方法的特点 144
二 反思的理智方法 147
三 其他的理智方法 152
第五章 关注生活——现实的道德教育 159
第一节 现实道德生活中的教育观点 159
一 教育即生活 159
二 教育即生长 164
三 教育即改造 169
第二节 道德生活中的三对矛盾 174
一 理想与现实 174
二 自由与权威 178
三 原则与情境 183
第三节 走进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教育 189
一 儿童的成长 189
二 公民的训练 195
三 教育目的论 201
结语 207
附录 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道德教育理论西学东渐之研究——以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传播为视角 212
参考文献 240
后记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