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杨学兵主编
  • 出 版 社: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8
  • ISBN:9787560421650
  • 页数:232 页
图书介绍: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历史进程 2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4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6

(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7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9

(一)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 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2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23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23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25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9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3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35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3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4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内容 41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47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49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54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6

一、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 57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57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 59

(三)由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构想 62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63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 63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 64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和历史经验 66

(一)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6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0

(三)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72

(四)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73

第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7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 77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77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78

二、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79

(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 79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83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5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7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87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91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92

四、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94

(一)改革是新的伟大革命 94

(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 97

(三)“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98

(四)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 100

第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102

一、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03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03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104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05

(一)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05

(二)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0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108

(一)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109

(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09

(三)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111

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13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 113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14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7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19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122

一、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23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 123

(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125

(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27

(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129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30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31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132

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34

(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34

(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135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138

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39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13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141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142

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44

(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4

(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148

(三)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 150

第八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4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55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155

(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 157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159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16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160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161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 163

(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165

第九章 “一国两制”和祖国和平统一 170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 171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71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基本内容 173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和意义 174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在香港和澳门的成功实践 174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伟大意义 178

三、新形势下“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发展 179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丰富和发展 180

(二)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方针政策 181

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86

一、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87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87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190

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93

(一)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194

(二)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 196

(三)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199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20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206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力量 206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208

(三)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209

(四)人民军队是保卫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212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214

(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214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19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223

后记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