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这片土 1
第一章 化蛹为蝶,从“死城”到春城 5
1.城市家族中的小弟弟 6
2.伪满洲国的“首都”新京 12
3.关东军走了,宋美龄来了 16
4.黎明的曙光 20
5.“长春”名称的由来 22
第二章 开启新中国的“无马时代” 23
6.克里姆林宫的握手 24
7.苏联老大哥,帮助我们造汽车 26
8.年轻人热情的心,像风中船上的帆一样激荡 29
9.第一辆解放牌汽车诞生了 32
10.命悬一线的换型改造 35
11.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的“钢铁杂交” 39
12.“少帅掌印”,继往开来 46
第三章 从电影摇篮到“东方好莱坞” 51
13.延安电影团 52
14.长影电影的审美特性 56
15.毛主席笑着说:不要把我当戏拍进去! 59
16.围绕《创业》的激烈斗争 61
17.李前宽与肖桂云 65
18.《开国大典》诞生记 68
19.改革“绝地逢生” 71
20.迈向新世纪 75
第四章 森林中的城市 79
21.60年绿化进行曲 80
22.亭台阁榭公园多 84
23.作家笔下的森林城 88
24.净月潭笔记 94
25.伊通河的变迁 98
26.“绿色金条”君子兰 103
第五章 科学文教之都 107
27.打造“大学航母” 108
28.青春型诗人公木 111
29.化学家唐敖庆 115
30.“两弹一星”与中国“现代光学之父”王大珩 118
31.世界上第一个大豆杂交种诞生 122
32.世界最大的露天雕塑作品展览馆 127
33.文学期刊方阵中的“黄金品牌” 131
34.过了山海关,都是赵本山 133
35.吉林菜系中的文化内涵 137
第六章 冰雪之城的神韵 141
36.从女真人的“脚滑子”到现代滑雪场 142
37.拼命的“中国叶” 147
38.“冰上蝴蝶”的骄傲 150
39.第六届亚冬会 153
40.净月潭瓦萨国际滑雪节 156
第七章 改写国中之“国”的城建历史 161
41.伪满洲国的“一院八部” 162
42.人民大街今昔 168
43.二十四桥明月 171
44.民生行动中的“重头戏” 175
第八章 黄金玉米带上的蓝宝石 181
45.建设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 182
46.从粮食大市到经济强市 185
47.农业博览会 189
第九章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课题 193
48.姜还是老的辣吗 194
49.松花江走进了长春 198
50.招商引资的第一桶金 200
51.工业要致富,必须抓项目 203
52.东北亚博览会 206
53.重庆路漫步 208
尾声:长春明天更美好,诗人兴会更无前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