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楼上的农民 城市化、住房改变及其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许英康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03542343
  • 页数:280 页
图书介绍:本书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科研处“理论文库”之一。该书是作者在博士论文基础上修订成书,论文是2007~2009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所立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项目。该书围绕城市化过程中农民居住方式改变而展开的一部科学严谨的调研论文。作者在细致的实地调研基础上,通过对北京市常村村民所经历的住房改变这一事实的回朔和考察,展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都市郊区农民的典型居住形式及其渐变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都市扩张过程中农民居住方式从平方到楼房的被动变化过程。这种居住形态上的变化,在改变了农民生活空间和生产方式的同时,也对他们的经济生活、社会交往、邻里关系、就业选择和身份认同等各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核心问题的提出 2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2

二、核心问题:住房改变的社会学意义 3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5

一、有关中国城市化尤其是郊区城市化的理论和研究 7

二、有关生活方式转变的研究 15

三、有关失地农民问题的研究 19

第三节 研究设计与报告撰写 25

一、研究设计 25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常村(园) 29

三、实地调查的实施过程以及其中遭遇到的问题 32

四、全书章节安排 43

第二章 政策驱动下居住方式的城市化变迁——西镇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与常村的住房改变过程 45

第一节 自上而下的城市化:绿化隔离带建设 46

一、北京市的绿化隔离地区建设政策 46

二、绿化隔离地区建设办法的实施对农民居住方式的改变 49

第二节 自下而上的城市化:西镇/常村在上楼之前的基本状况 54

一、西镇的基本情况和城市化发展情况 54

二、常村在上楼之前的情况 56

第三节 上级主导下的村庄居住方式变革 60

一、镇政府的主导规划 60

二、村一级的被动接受 61

第三章 一个典型农户的住房变化史 65

第一节 住房形态的具体变化史和功能改变 66

一、生产队时期的住房情况 66

二、改革开放初期的住房扩建 69

三、经济条件改善后的住房重建:1980年代末—1990年代中后期 72

四、毫无征兆的拆迁:绿隔项目实施期间的住房改变 76

五、上楼后的住房格局 79

第二节 住宅及住房改变在农民生活中的意义 82

一、住宅在原来农民生活中的功能和意义 82

二、上楼后住宅在农民生活中功能和意义的变化 86

第四章 住房改变对农户经济生活的影响 89

第一节 从平房到楼房 90

一、常村新村建设中关于农民购买回迁楼的规定 90

二、常村农民获得拆迁补偿的情况 91

三、农民在购买回迁楼过程中的考虑 93

四、被调查农户的购房情况 98

第二节 上楼前的住房收支状况 101

一、上楼以前常村农户的住房面积分布情况 101

二、原来各农户出租房屋情况和房租收入情况 103

三、平房时期的生活支出情况 105

第三节 上楼后的住房收支状况 106

一、上楼后农民的房租收入变化 106

二、上楼后农户日常支出的变化 108

第四节 农户自身经济状况的恶化 111

一、宅基地无偿使用权和收益权的丧失 111

二、家庭经济收入的下降 114

三、个人收入形式的变化 115

四、社会保障成本的增加 117

第五节 农户之间经济分化的加剧 119

一、经济分化加剧的表现 119

二、经济分化加剧的原因 120

第五章 住房改变对农民人际交往的影响 125

第一节 村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减少 127

一、村民之间社会交往的减少 127

二、对其他可能相关因素的考察 129

第二节 社会交往减少的原因 132

一、居住格局变化的影响 132

二、住宅内部结构变化的影响 135

三、交往预期变化的影响 146

第六章 住房改变与公共空间的兴起 149

第一节 从无到有的社区公共空间 152

一、平房社区公共空间的匮乏 152

二、楼房社区公共空间的兴起 153

第二节 公共空间转型带来的矛盾 160

一、公共空间内部的矛盾 160

二、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矛盾 161

第七章 住房改变带来的其他影响 163

第一节 对农村分家传统的冲击 164

一、住房改变过程中的分家现象 164

二、改变产生的原因 172

第二节 对农民身份认同的重塑 176

一、上楼农民对自己身份的认知 176

二、对常村农民身份认同状况的分析 184

第三节 对农村婚丧礼仪的颠覆 188

一、婚礼的简化 188

二、丧礼的简化 189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191

第一节 本研究的贡献与不足 193

一、本研究可能的贡献 193

二、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195

第二节 相关研究问题的延伸性 197

一、本研究的核心问题及其意义 197

二、值得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199

参考文献 201

附录一 西镇新建小区的物业公司的生存困境及政策建议 220

一、新建小区物业公司的生存现状 221

二、各物业公司面临的困境 224

三、从各方的说法看矛盾的焦点:收费 227

四、相应的政策建议 235

五、结尾与展望 244

附录二 研究工具 246

一、住房改变对农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家庭访问提纲 246

二、西镇住房改革对农民生活的影响度村庄调查问卷 253

三、受访者家庭的经济安全量表 257

四、受访者的社会文化开放程度量表(Likert Scales) 258

五、住房满意度评价表 259

附录三 相关政策 261

附录四 家庭访问被访者的基本信息 273

附录五 调查所得相关图片 275

后记 277

表1—1 被访者家庭的人口数分布 40

表1—2 被访者家庭中居民人口数分布 40

表1—3 被访者的职业构成情况 42

表1—4 被访者的性别构成情况 42

表3—1 30户被访者家庭购买回迁楼套数的频次分布表 78

表3—2 购房指标使用情况 78

表4—1 常村旧村拆迁过程中各户住房每平方米补偿标准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91

表4—2 被访者家庭在旧村拆迁过程中获得补偿款总数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92

表4—3 被访者家庭的回迁房购买指标是否用足情况 94

表4—4 回迁房购买指标剩余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94

表4—5 补偿款总数、购房总支出和补偿款净剩余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95

表4—6 被访者家庭购买回迁房套数的频次表 99

表4—7 被访者家庭购买回迁房总面积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99

表4—8 被访者家庭原住房面积和现在拥有住房总面积的t检验结果 100

表4—9 被访者家庭原住房面积情况统计表 101

表4—10 被访家庭房屋出租间数分布频次表 103

表4—11 被访者家庭的原住房面积、出租间数和出租收入的相关分析表 104

表4—12 上楼后被访者家庭房屋出租情况 106

表4—13 上楼前后被访者家庭房屋出租变化情况的频次分布 107

表4—14 上楼后农户日常水、电、煤气开支情况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109

表4—15 被访者家庭每年须负担的物业费和取暖费的描述性统计指标 109

表4—16 住房改变前被访者家庭是否出租房屋 114

表4—17 住房改变前被访者家庭房屋出租情况和房租收入情况 114

表5—1 上楼后常村村民对相互之间社会交往水平的判断 128

表附录—1 各物业管理公司成立时间及职工人数 222

表附录—2 海园物业公司2005年1月1日至12月30日为计费期的收入支出分析 228

表附录—3 各物业公司对回迁居民的各项收费标准的比较 232

表附录—4 统一收费标准交叉分类表 237

图1—1 被访者的年龄分布图 41

图2—1 常村绿隔以前的周边情况 58

图2—2 常村绿隔以后的周边情况 63

图2—3 常春园空间示意图 64

图3—1 XYH家1969年的住宅格局 67

图3—2 1980年以后XYH家院落的改、扩建情况 70

图3—3 XYH家1990年新建住宅的院落格局 74

图3—4 XYH家1996年后的住宅格局 75

图3—5 XYH家回迁房中一居室的基本格局 80

图3—6 XYH家回迁房中两居室的基本格局 80

图3—7 常春园中板楼三居的典型空间格局 80

图3—8 常春园中塔楼三居的典型空间格局 81

图4—1 被访者家庭原住房面积的百分比分布图 102

图5—1 未拆迁前常村农户家中典型的客厅格局 138

图6—1 常春园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布局 153

图6—2 CQ文化活动中心的空间布局 155

图附录—1 住户人员的就业状况(以海园所管小区为例) 231

图附录—2 回迁住户年经济收入统计图(以海园所管小区为例) 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