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安作璋 1
前言 1
综述 3
一、魏晋时期济南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
(一)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3
(二)多种矛盾的聚集和西晋的灭亡 5
二、十六国东晋时期济南的民族矛盾与民族融合 7
(一)后赵统治下的济南 7
(二)前燕与东晋对济南的争夺 10
(三)前秦与东晋对济南的争夺 11
(四)后燕与东晋对济南的争夺 12
(五)南燕的兴衰 14
三、宋魏之争 19
(一)南北的和与战 19
(二)慕容白曜平三齐与平齐户 23
四、北魏统治下的济南 25
(一)北魏的统治政策与济南经济的恢复 25
(二)农民起义与城民、土民的纷扰 27
五、东魏、北齐、北周统治下的济南 30
(一)魏齐之交济南的残破 30
(二)东魏、北齐对济南的统治 32
(三)北周的东进与北齐的灭亡 34
六、隋朝统治下的济南 36
(一)隋文帝平定济南 36
(二)隋文帝统治下的济南 40
(三)隋炀帝对济南的建设 50
七、隋炀帝暴政与隋末农民大起义 52
(一)隋炀帝东征高丽对济南人民造成的伤害 52
(二)王薄起义 55
(三)杜伏威、辅公祏起义 59
(四)济南地区发生的其他起义 61
(五)三大农民起义主力军与济南地区的关系 66
(六)隋朝齐郡丞张须陀对农民起义的镇压 68
八、唐初统一济南地区与济南吏民的反叛乱斗争 71
(一)收服及平定隋末农民起义军 71
(二)唐初济南吏民反对李祐叛乱的斗争 73
九、唐朝兴盛时期的济南 76
(一)唐初至贞观年间的济南 76
(二)唐高宗至武后时期的济南 84
(三)开元年间的济南 87
十、唐朝由盛转衰与藩镇统治下的济南 97
(一)安史之乱下的济南 97
(二)晚唐济南藩镇割据状况 100
(三)唐朝后期济南境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及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116
十一、唐末五代时期济南地区军阀的割据混战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124
(一)唐末五代时期各方势力对济南的争夺 124
(二)五代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与人民的反抗斗争 130
典志 139
一、政区 139
(一)政区沿革 139
(二)城邑 146
(三)交通 156
(四)人口 159
二、官制 163
(一)选官制度 163
(二)职官 180
三、兵制 214
(一)士家制 214
(二)都督制 215
(三)府兵制 216
(四)藩镇兵 217
四、经济 222
(一)经济概况 222
(二)农业 225
(三)手工业 236
(四)商业 241
(五)田制和赋役 247
(六)自然灾害 257
五、教育 268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68
(二)隋唐五代时期的教育 272
六、文学艺术 280
(一)文学 280
(二)艺术 310
七、经学 321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学政策 321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济南的经学和经学家 325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经学政策 330
(四)隋唐五代时期济南的经学和经学家 332
八、宗教 336
(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 336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道教 342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343
(四)佛教文化遗存与交流 346
九、风俗 360
(一)饮食风俗 360
(二)婚姻风俗 366
(三)节日和信仰 371
(四)历史人物传说 379
(五)民间传说 391
十、士族 396
(一)士族的兴衰 396
(二)庶族势力的增长 404
十一、外事 407
(一)海外交通的发展 407
(二)佛教的对外交往 407
十二、文献 411
(一)概述 411
(二)经部 412
(三)史部 413
(四)子部 415
(五)集部 417
列传 421
一、淳于智 421
二、解系 解结 解育 424
三、房法寿 房崇吉 房灵宾 房灵建 房坚 房士达 427
四、房景伯 房景先 房景远 434
五、房伯玉 房思安 441
六、房豹 444
七、房彦谦 房彦诩 446
八、房玄龄 454
九、吕永吉 吕道贵 吕仓 周皆 466
十、李义满 李君球 469
十一、王薄 473
十二、杜伏威 阚棱 478
十三、辅公祏 484
十四、房玄藻 贾闰甫 488
十五、孟让 左孝友 491
十六、罗士信 495
十七、秦琼 500
十八、程知节 505
十九、崔融 509
二十、崔从 崔能 514
二十一、崔彦曾 519
二十二、崔慎由 崔安潜 崔昭纬 523
二十三、崔胤 530
二十四、员半千 539
二十五、义净 543
二十六、郭虔瓘 550
二十七、项法 郭昈 郭航 553
二十八、孙璋 高汉筠 崔周度 556
二十九、马胤孙 560
三十、宋钧 毛蜀 房伯和 贾皓 刘举 柳世明 唐奉一 563
三十一、儒林 孙邕 刘熹 氾毓 刘逵 刘兆 刘伯龙 刘昭 孙灵晖 林宝 565
三十二、僧道 僧基 法瓒 道希 道哲 师鞭 道寄 惠崇 574
三十三、列女 崔氏 房氏 吕苦桃 林氏 578
大事年表 583
后记 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