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1.1 太湖流域概况 1
1.2 研究区域概况 2
1.3 研究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意义 2
1.4 区域综合整治的研究思路 3
1.4.1 研究思路 3
1.4.2 指导思想和原则 3
1.5 综合整治研究的重点及范围 4
1.6 综合整治研究的目标和指标 6
1.6.1 目标确定方式 6
1.6.2 目标的确定步骤 6
1.6.3 综合整治研究目标 7
1.7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9
1.7.1 研究方法 9
1.7.2 技术路线 9
第二章 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概况 11
2.1 自然环境概况 11
2.1.1 地理位置 11
2.1.2 地形地貌 11
2.1.3 气候气象 11
2.1.4 生态与物产资源 12
2.2 社会经济概况 12
2.2.1 交通 12
2.2.2 人口分布 13
2.2.3 工农业 14
2.3 太湖流域保护区概况 22
2.4 水资源及水系概况 23
2.4.1 水文 23
2.4.2 水系 24
2.4.3 水利工程 26
2.4.4 水环境功能区划 29
第三章 污染源现状 37
3.1 生活污染源现状 37
3.1.1 生活污染源产生量 37
3.1.2 生活污染源入河量 38
3.2 工业污染源现状 38
3.3 区域农业污染现状 41
3.3.1 种植业污染源 41
3.3.2 畜禽养殖业污染源 43
3.3.3 水产养殖业污染源 44
3.3.4 农业污染源总量 44
3.3.5 污染源排放总量 45
3.4 污染源特征分析 45
3.4.1 污染结构特征 45
3.4.2 污染源的区域分布特征 46
3.4.3 污染源的流域分布特征 46
3.4.4 工业污染源特征 46
3.5 集中式污水处理厂现状 47
3.5.1 张家港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4
3.5.2 江阴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6
3.5.3 常熟市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7
3.5.4 锡山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8
3.5.5 无锡新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8
3.5.6 惠山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9
3.5.7 无锡市区的污水集中处理及回用情况 59
3.6 小结 60
第四章 水环境质量状况 61
4.1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方法 61
4.1.1 水环境现状调查方法 61
4.1.2 水质评价因子的选择原则 61
4.1.3 水质评价依据 62
4.1.4 水质评价方法 62
4.2 望虞河及其沿河湖荡水质现状 64
4.2.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 64
4.2.2 水质评价 65
4.2.3 污染特征 70
4.3 五条主要支流的水质现状 72
4.3.1 北福山塘 72
4.3.2 张家港河 75
4.3.3 锡北运河 78
4.3.4 九里河 81
4.3.5 伯渎港(张塘桥河) 84
4.3.6 污染特征分析 87
4.4 望虞河西岸其他河流的水质现状 91
4.4.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 91
4.4.2 望虞河西岸的一般河流水质现状 93
4.5 研究区域边界河流的水质现状 94
4.5.1 监测断面、监测时间、监测频次 94
4.5.2 长江 95
4.5.3 锡澄运河 96
4.5.4 江南运河 97
4.6 研究区域饮用水源的水质现状 98
4.7 现场调查望虞河的水质状况 98
4.8 小节 99
4.8.1 望虞河水质 99
4.8.2 研究区域河流水质 100
第五章 环境容量及污染物削减量计算 101
5.1 环境容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101
5.1.1 水环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101
5.1.2 水环境容量的分类 101
5.1.3 环境容量的影响要素 102
5.1.4 水环境容量的确定原则 103
5.2 计算步骤及方法 103
5.2.1 计算步骤 103
5.2.2 环境容量计算方法 104
5.2.3 环境容量的计算原则 106
5.2.4 不均匀系数的求取 106
5.3 典型年选取及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 107
5.3.1 典型年选取 107
5.3.2 河网设计水文条件的计算 108
5.3.3 湖库水文条件计算 108
5.3.4 长江苏南段设计水文条件计算 108
5.4 水质降解参数求取 110
5.4.1 技术路线 110
5.4.2 实验室水质综合降解系数率定法的实验 110
5.4.3 同步监测率定法实验情况 112
5.5 环境容量计算结果及污染物削减的计算 117
5.5.1 环境容量计算与分配 117
5.5.2 污染物削减的计算 121
5.6 小结 122
第六章 望虞河引水与水环境改善分析 123
6.1 望虞河引水方案及水质模型 123
6.1.1 引水方案 123
6.1.2 水质模型的建立 123
6.2 排入研究区域水系的污染物通量计算分析 126
6.2.1 研究区域各主要支流入望虞河流量的比例分析 126
6.2.2 不同水文条件下研究区域污染物入望虞河的通量分析 128
6.2.3 不同水文条件下望虞河引水顶托范围的流场图 135
6.3 引水情况下污染物削减方案对研究区域河流水质改善的分析 139
6.4 排水情况下污染物削减方案对研究区域河流水质改善的分析 142
6.5 走马塘工程对研究区域主要河流水质的影响 145
6.5.1 对研究区域水质影响分析 145
6.5.2 对走马塘与望虞河之间区域的水质影响分析 145
6.6 总量控制平衡的分析 149
6.6.1 研究区域污染控制方案的分析 149
6.6.2 望虞河污染物削减及总量控制的分析 150
6.7 小结 152
第七章 研究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 153
7.1 区域水环境容量小 153
7.2 区域排污总量大 153
7.2.1 区域的生活污水量大,收集处理率和处理标准不高 154
7.2.2 工业结构性污染突出,工业废水处理深度和回用水平较低 154
7.2.3 农业面源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 154
7.2.4 农村垃圾堆放无序,存在垃圾入河污染情况 155
7.2.5 船舶污染的收集和处理设施不健全 155
7.3 研究区域河道淤积严重,内源污染大 155
7.4 区域跨区河道管理难度大 155
第八章 澄锡虞区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157
8.1 环境水利工程方案 157
8.2 城镇污染源控制方案 157
8.2.1 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157
8.2.2 工业污染源的防治与治理工程 159
8.2.3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161
8.2.4 加强垃圾处理,防止污染河道 162
8.2.5 加强对航运船舶的污染处置和监管 163
8.3 河道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 164
8.3.1 定期实施河道清淤 164
8.3.2 河道生态化整治 165
8.4 加强对水环境的管理和监控 166
8.4.1 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166
8.4.2 落实行政区域交界断面水质交接的责任机制 167
8.4.3 全面实施区域水污染损失的补偿机制 167
8.4.4 全面推行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办法 168
8.4.5 建立区域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 169
8.4.6 制定区域河流总氮的地方标准 169
8.4.7 加强对排污单位的监管,提高预警应急能力 169
8.4.8 排污口的设置及管理 170
8.4.9 保护长江水质 170
8.4.10 调整区域功能,重点打造“五区” 170
第九章 重点工程项目 173
9.1 工程项目 173
9.1.1 排水通道建设及治理 173
9.1.2 工业点源整治 173
9.1.3 集中处理设施建设 173
9.1.4 面源污染治理项目 173
9.1.5 河道综合整治工程 177
9.1.6 生态修复工程 178
9.1.7 区域水环境管理及决策支持系统 178
9.1.8 监测和管理设施建设 178
9.2 投资概算 179
9.3 实施计划 179
9.4 职责分工 184
第十章 目标可达性与效益分析 185
10.1 目标可达性分析 185
10.1.1 总量控制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185
10.1.2 污染防治指标的可达性分析 187
10.2 社会效益分析 189
第十一章 保障措施 190
11.1 法律法规保障 190
11.2 组织协调保障 190
11.3 经济政策保障 191
11.4 监督管理体制保障 192
11.5 科技支持保障 193
11.6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193
参考文献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