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伞和蘑菇——文字与图画的关系 2
从“一弯新月”说起——象形字 5
刀口处最锋利——指事字 8
宁愿贫穷不做囚犯——会意字 10
从“秀才识字读半边”说起——形声字 14
火上压盖儿,火就灭了——简化字与“六书” 19
川字和三字——汉字的形体 22
“枇杷并非此琵琶”——同音字 27
“季达”与“新爹”——形近字 30
“毋苟得”与“不敢娶”——形音两近字 33
《论语》的“论”为什么读lún——多音多义字 36
“现在连我也认不出来了!”——书写要规范 39
邓小平一字不苟——消灭错别字 42
黑牙齿与白牙齿——四呼 45
大山的绕口令说得多好啊——平舌音和翘舌音 49
ü去两点后是u——拼写歌诀 52
中国人说话像唱歌——声调及标调法 55
俏佳人扭捏出房来——押韵 59
“太”“太空”“太上皇”——语素和词 65
贵重物品——合成词的构成方式 68
“怎么会有孙子兵法呢?”——词根和词缀 71
一知半解——重叠词和词的重叠 74
从呆子“写”文章说起——一词多义 77
“竞走”能跑吗?——词义古今不同 82
死 逝世 玩儿完 膈儿了——同义词的确定 86
矛和盾比输赢——反义词的确定 90
诸葛亮的母亲是姓何吗?——同音词 93
胸中能长竹子吗?——成语及其特点 98
雪天作诗——词语的感情色彩 102
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词语的语体色彩 107
从“抄手”和“水饺”谈起——慎用方言词 111
从“巧克力板”和“朱古力豆”谈起——外来词及其规范 114
“收审教授”的故事——用词要准确 117
生动从哪里来?——用词的生动性 120
状难写之景于目前——语言的色泽 123
“老鼠拉木锨——”——歇后语 126
从“煞有介事”到“不尽人意”——语言的约定俗成 129
你知道“手纸”是什么吗?——中日词义之不同 132
汉语的“们”与英语的“-s”——复数的表示 135
二郎山比珠穆朗玛峰高吗?——数词的虚、实与误解 139
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两次吗?——基数与序数 143
拟声词蹩脚招人爱——拟声词的特点和作用 146
“锤不破”与“锤得破”——兼类词 150
腌鸭蛋与煮饺子——短语的结构类型 153
“泼妇”和“活泼的妇女”——词义与短语义 156
“翁仲如何唤仲翁”——语序的变换 159
“你一天刮几次脸?”——歧义 163
一点之差——标点符号马虎不得 168
晴雯为什么气恼?——“我们”和“咱们”的区别 172
“我”“你”“他”——人称代词的活用限制 175
“他”是谁?——指代要明确 178
他能进剧场吗?——“以上”和“以下”之类词语的运用 181
不要到处都用“个”——量词及其运用 184
“拄拐棍的”和“姓张的”——称呼忌用“的”字短语 188
“前言”和“后语”——主谓要搭配 191
箭和靶之间——动宾要搭配 194
不要“喧宾夺主”——主宾不要颠倒 198
“把饺子吃在前门饭店里”——语法与语义 201
“山羊胡子”和“山羊的胡子”——限制和描写 204
“天然饮料是奥林”——判断句的构成 207
看似荒谬,却合语法——略谈“供动句” 210
“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标点符号的作用 214
令尊 老头子 玩艺儿——礼貌用语 217
一眼就看中——“曲解” 221
头得听从脖子的指挥——词的比喻义和比喻用法 225
园外狼与一毛不拔——双关种种 229
家有“贤妻”——谐音仿词二例 233
“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说话要看对象 236
“听话听声,锣鼓听音”——谈“暗示” 240
语言也有力气——谈语言的气势 243
看戏流眼泪——文学欣赏中的“共鸣” 246
《三国》中的“首级”——文学鉴赏与审美距离 249
阅读就是欣赏吗?——读者的主体性 252
孙悟空与《林黛玉日记》——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255
妹妹该不该往前走?——文学与道德 258
焦大爱不爱林妹妹?——文学的阶级性与人性 262
一本小说与一场战争——文学的社会作用 266
李商隐的“朦胧诗”——文学作品主题的模糊性与多义性 270
决堤的洪水——创作灵感的奥秘 274
车祸·狗咬人·世界大战——题材的选择与开掘 277
“形象大于思想”——作家的创作意图与作品的客观意义 280
“灵魂工程师”还是“码字师傅”——作家的素养与人格定位 283
熟悉的陌生人——典型人物的特征 286
曹操与泼留希金——圆形人物与扁平人物 289
李逵见宋江——人物语言的个性化 293
挡不住的诱惑——侧面描写的魅力 297
少林寺里的牧羊女——结构与审美心理 300
“有戏”与“没戏”——冲突与戏剧 304
悲剧就是“苦戏”吗?——悲剧的实质 307
“逗你玩”原理——喜剧的实质 310
上帝该不该露面?——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314
赛马——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