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秦诸子的人性论 2
1.1老庄的人性本朴论 2
1.2孔孟的人性本善论 4
1.3告子的人性无善无不善论 8
1.4世硕的人性有善有恶论 10
1.5荀子的人性本恶论 11
1.6韩非子的人性自利论 15
2人性的自然形成与社会塑造 19
2.1人的低级追求与人性弱点 19
2.2人性常见弱点分类 22
2.3欲求与价值取向 25
2.4人的高级(社会性)追求与人性的优点 26
2.5人性的社会教化 31
2.6社会控制与行为矫正 36
3欲望的满足与控制 40
3.1欲望产生的根源 40
3.2欲望满足的价值取向 49
3.3欲望的社会控制 60
4社会越轨行为 63
4.1攻击与暴力行为 63
4.2邪教与精神控制行为 72
4.3成瘾行为 78
5性行为及其相关问题 95
5.1性行为 95
5.2性的禁锢 99
5.3性的放纵 105
5.4性心理障碍 111
6社会变迁中的心理失衡及其调适 120
6.1引子:巨变中的中国人 120
6.2社会变迁中的心理改变 122
6.3对不和谐“文明病”的心理分析 134
6.4影响健康的心理不和谐现象 138
6.5实证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如何影响心理和谐 141
7个性与心理和谐 145
7.1个性特征 145
7.2个性类型 151
7.3特殊人格心理诊断的建立 160
7.4人格障碍的分类诊断标准与三分法的探索 163
7.5个性与心理和谐 168
8从乌托邦到和谐社会——人类理想社会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70
8.1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和谐 170
8.2古代乌托邦理想社会 174
8.3近代空想理想社会 179
8.4科学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 189
9人性教化的核心工程——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 197
9.1人性教化与心理和谐及社会和谐 197
9.2人生观价值观塑造是人性教化的核心 203
9.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生观价值观塑造 211
9.4人生观、价值观塑造的主要途径 215
9.5教育方式的选择与教育效果的评估 224
10个体层面的心理疏导方法——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228
10.1什么是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 228
10.2心理治疗从何而来 229
10.3心理治疗有何用处? 232
10.4心理治疗的种类 233
10.5心理治疗的主要技术 237
10.6成长中的心理疏导专业队伍 250
参考文献 254
后记:和谐——迈向均衡和合之道 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