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导论与度量 3
第1章 导论 3
1.1什么是宏观经济学? 3
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经济表现 4
1.2.1产出 4
1.2.2失业 5
1.2.3通货膨胀 6
1.2.4通货膨胀和失业 7
1.2.5美国联邦预算和贸易赤字 8
1.3宏观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11
1.3.1经济不稳定性 11
1.3.2产出-通货膨胀关系 11
1.3.3增长减慢和转向? 12
1.3.4赤字和盈余的含义 12
1.4结论 12
复习与练习 13
第2章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 14
2.1国民收入账户 14
2.2国内生产总值 15
2.2.1当期生产 15
2.2.2最终商品和服务 15
2.2.3以市场价格估计 16
透视2.1 GDP不是什么? 18
2.3国民收入 18
2.4个人和个人可支配收入 20
透视2.2 1688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国民收入账户 21
2.5几个国民收入账户恒等式 22
2.6价格变化度量:实际的与名义的国内生产总值 23
2.6.1以基期价格度量实际GDP 24
2.6.2连锁加权实际GDP 25
2.7消费者价格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 26
透视2.3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向上偏差 28
2.8产出周期性变化指标 29
透视2.4测定经济周期 30
2.9结论 31
复习与练习 31
第二部分 古典经济学与凯恩斯革命 35
第3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Ⅰ):均衡产出与就业 35
3.1起点 35
3.2古典革命 36
3.3生产 37
3.4就业 40
3.4.1劳动力需求 40
3.4.2劳动力供给 42
3.5均衡产出和就业 44
3.5.1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因素 45
3.5.2不影响产出的因素 49
透视3.1实际经济周期:初瞰 50
3.5.3影响产出的因素 50
3.6结论 52
复习与练习 52
第4章 古典宏观经济学(Ⅱ):货币、价格与利息 53
4.1货币数量论 53
4.1.1交易方程式 53
4.1.2剑桥学派的货币数量理论 55
4.1.3古典总需求曲线 56
透视4.1恶性通货膨胀中的货币 58
4.2古典利息率理论 59
4.3古典均衡模型的政策含义 61
4.3.1财政政策 62
透视4.2供给学派经济学——现代古典观点 65
4.3.2货币政策 66
4.4结论 66
复习与练习 67
第5章 长期经济增长:国家财富的源泉 68
5.1增长和总生产函数 69
5.2经济增长来源 71
5.3经济增长理论的最新发展 74
5.3.1内生增长模型 74
透视5.1美国增长核算:一个实例 74
5.3.2内生技术变化的政策含义 76
5.4重新审视国家间收入差距 77
5.5结论 79
复习与练习 80
第6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Ⅰ):总需求的作用 81
6.1失业问题 81
透视 6.1宏观经济学的争议 84
6.2简单凯恩斯模型:均衡产出条件 85
6.3总需求构成 88
6.3.1消费 88
6.3.2投资 90
6.3.3政府支出和税收 91
6.4均衡收入决定 92
6.5均衡收入变化 94
6.6财政稳定政策 98
透视6.2实践中的财政政策 100
6.7简单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出口和进口 100
6.8结论 103
复习与练习 103
第7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Ⅱ):货币、利息与收入 105
7.1凯恩斯主义体系中的货币 105
7.1.1利率和总需求 105
透视7.1住宅建设和利率 107
7.1.2凯恩斯主义的利率理论 109
7.1.3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 110
7.1.4货币供给增加的效应 114
7.1.5货币利息的一些含义 115
7.1.6小结 116
7.2 IS-LM模型 116
7.2.1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 116
7.2.2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 124
7.2.3 IS曲线和LM曲线的结合 133
7.3结论 134
复习与练习 135
附录IS-LM模型的代数运算 136
第8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Ⅲ) : IS-LM模型中的政策效应 139
8.1影响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因素 139
8.1.1货币影响:LM曲线的移动 139
8.1.2实际影响:IS曲线的移动 140
透视8.1货币-财政政策组合:一些历史上的例子 144
8.2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相对有效性 145
8.2.1政策有效性和IS曲线的斜率 146
8.2.2政策有效性和LM曲线的斜率 149
8.3结论 153
透视8.2日本的流动性陷阱? 154
复习与练习 155
附录IS-LM模型中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乘数 156
第9章 凯恩斯主义体系(Ⅳ):总供给和总需求 159
9.1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曲线 159
9.2凯恩斯主义总需求曲线和古典总供给理论的结合 163
9.3凯恩斯主义劳动力市场契约性的观点 166
9.3.1工资刚性的原因 167
透视9.1英国1929—1936年的价格和数量调整 168
9.3.2一个弹性价格-固定货币工资模型 168
9.4劳动力供给和货币工资的可变性 173
9.4.1劳动力供给的古典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理论 173
9.4.2货币工资可变时的凯恩斯主义总供给曲线 175
9.4.3可变工资的凯恩斯主义模型中的政策效应 176
9.5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178
9.5.1使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 180
透视9.2严重的供给波动:苏联的例子 183
9.5.2最近的供给冲击 184
9.6结论: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比较 185
9.6.1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总需求理论比较 185
9.6.2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总供给理论比较 187
9.6.3凯恩斯主义和古典主义的政策结论比较 187
复习与练习 188
第三部分 凯恩斯之后的宏观经济理论 191
第10章 货币主义“反革命” 191
10.1引言 191
10.2货币数量论的系统重述 192
10.2.1货币和早期凯恩斯主义者 193
透视10.1货币主义者对经济大萧条的看法 195
10.2.2弗里德曼对货币数量论的重新表述 196
10.2.3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观点 198
10.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货币主义者对凯恩斯主义者 201
10.3.1财政政策 201
10.3.2货币政策 202
10.4不稳定的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主义日趋衰落的政策影响 204
10.4.1货币-收入关系中新的不稳定性 204
10.4.2货币主义者的反应 205
10.5结论 206
复习与练习 206
第11章 产出、通货膨胀和失业:替代性观点 208
11.1自然率原理 208
11.2货币政策、产出和通货膨胀:货币主义的观点 209
11.2.1短期的货币政策 210
11.2.2长期的货币政策 212
11.2.3政策含义 215
11.3凯恩斯主义关于产出-通货膨胀取舍关系的观点 216
11.3.1菲利普斯曲线: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216
11.3.2产出和就业的稳定政策:凯恩斯主义观点 219
11.4自然率概念的演变 220
11.4.1自然失业率的决定因素 220
11.4.2随时间变化的自然失业率 221
11.4.3对自然失业率变化的解释 222
11.5结论 223
复习与练习 223
第12章 新古典经济学 225
12.1新古典的观点 225
12.1.1凯恩斯主义观点的回顾 226
12.1.2理性预期概念及其含义 226
12.1.3新古典政策结论 230
透视12.1美国股票价格:理性预期还是非理性繁荣? 232
12.2新古典观点的一个更宽视角 234
12.3凯恩斯主义者的反批判 235
12.3.1持续性问题 235
12.3.2理性预期的极端信息假定 236
12.3.3拍卖市场与劳动力市场的契约观点 237
透视12.2大萧条:新古典观点 238
12.4结论 239
复习与练习 240
第13章 实际经济周期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41
13.1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241
13.1.1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主要特点 241
13.1.2一个简单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242
13.1.3技术正面冲击的效应 243
13.1.4实际经济周期模型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245
透视13.1罗伯特·卢卡斯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246
13.1.5对实际经济周期模型的质疑 247
透视13.2劳动力市场流动 248
13.1.6结论性评述 249
13.2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 249
13.2.1粘性价格(菜单成本)模型 250
透视13.3价格是粘性的吗? 251
13.2.2效率工资模型 252
13.2.3内部人-外部人模型和滞后性 253
13.3结论 255
复习与练习 255
第14章 宏观经济模型:总结 256
14.1理论问题 256
14.2政策问题 259
复习与练习 260
第四部分 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 263
第15章 汇率与国际货币体系 263
15.1美国的国际收支账户 263
15.1.1经常账户 264
15.1.2资本账户 265
15.1.3统计误差 265
15.1.4官方储备交易 265
透视15.1美国经常账户赤字——它们是可维持的吗? 266
15.2汇率和外汇市场 267
15.2.1外汇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 268
15.2.2汇率决定:浮动汇率 269
15.2.3汇率决定:固定汇率 271
15.3当前的汇率体系 273
15.3.1汇率安排 273
透视15.2货币局和美元化 274
15.3.2管理多少?浮动多少? 275
15.3.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275
15.4其他汇率制度的优势 276
15.4.1汇率弹性的优点 277
15.4.2支持固定汇率的观点 280
15.5浮动汇率的经验 281
15.5.1美元下跌期:1976—1980年 284
15.5.2美元上升期:1981—1985年 285
15.5.3美元下滑期:1985—1988年 286
15.5.4 1988年以来的美元 287
透视15.3欧元 288
15.6结论 289
复习与练习 289
第16章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290
16.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290
16.2资本不完全流动 293
16.2.1固定汇率下的政策 293
16.2.2浮动汇率下的政策 295
16.3资本完全流动 297
16.3.1固定汇率下的政策效应 298
16.3.2浮动汇率下的政策效应 300
透视16.1储蓄-投资困境 302
16.4结论 304
复习与练习 304
第五部分 经济政策 309
第17章 货币供给和银行体系 309
17.1货币的定义 309
17.1.1货币的职能 309
17.1.2货币供给的构成 310
17.2联邦储备体系 311
17.2.1美国中央银行的结构 311
17.2.2货币供给的联邦储备控制 312
17.2.3美联储控制的工具 313
17.3银行准备金和银行存款 315
17.3.1存款创造的一个模型 315
17.3.2存款创造:更加一般的情况 319
17.4谁控制着货币供给? 321
透视17.1大萧条时期的货币供给 324
17.5总结 326
复习与练习 326
第18章 货币政策 327
18.1货币政策制定过程 327
透视18.1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经济表现 328
18.2货币政策的竞争策略:以货币总量还是利率为目标 329
18.2.1货币总量目标 330
18.2.2利率目标 330
18.3货币总量目标的含义 331
18.3.1货币总量目标的理想情况 331
18.3.2货币总量中间目标的非理想情况 333
18.4利率目标的含义 334
18.4.1 IS曲线的不确定性 335
18.4.2货币需求的不确定性 337
18.5货币供给目标与利率目标 338
18.5.1不确定性的来源和货币政策策略的选择 338
18.5.2其他考虑 338
18.6美联储策略的演变 339
18.6.1 1970—1979年:以联邦基金利率为目标 339
18.6.2 1979—1982年:以货币总量为目标 340
18.6.3 1982—2004年:当前的美联储策略 340
透视18.2泰勒规则 341
18.7中央银行的制度变革:近期的国际实践 342
18.7.1时间不一致性问题 342
18.7.2通货膨胀目标的其他论点 343
透视18.3实践中的通货膨胀目标:新西兰经验 344
18.8总结 344
复习与练习 345
第19章 财政稳定政策 346
19.1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346
19.2宏观经济政策制定者的目标 347
19.2.1公共选择观点 347
19.2.2党派理论 349
透视19.1理性预期和党派理论 350
19.2.3从2004年的视角看公共选择和党派理论 351
19.3联邦预算 351
透视19.2州和地方政府财政 352
19.4经济和联邦预算:自动财政稳定器的概念 355
19.5财政政策之争:从里根时期到现在 359
19.5.1平衡预算规则的支持论与反对论 359
19.5.2赤字会怎么样? 360
19.5.3 20世纪90年代末的联邦预算和进入到21世纪的联邦预算 362
19.6结论 363
复习与练习 363
第20章 经济增长政策 364
20.1美国经济增长:1960—2002年 365
透视20.1其他工业化经济的增长和生产率的放慢 366
20.2供给学派观点 367
20.2.1中期的产出增长是由供给决定的 367
20.2.2储蓄和投资取决于税后报酬率 368
20.2.3劳动力供给对税后实际工资的变动做出反应 370
透视20.2拉弗曲线 372
20.2.4政府管制导致了美国经济增长放慢 373
20.3凯恩斯主义对供给学派经济学的批判 374
20.3.1中期增长的供给决定性质 374
20.3.2储蓄、投资和税后报酬率 374
20.3.3所得税削减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375
20.3.4管制是通货膨胀和低增长的一个原因 375
20.4从罗纳德·里根到乔治·W.布什的经济增长政策 376
20.4.1里根政府时期的经济转向 376
20.4.2布什政府的措施 377
20.4.3克林顿政府时期的增长政策 377
20.4.4乔治·W.布什政府时期的税收削减 378
透视20.3劳动力生产率和失业型复苏 379
20.5结论 380
复习与练习 380
第六部分 微观经济学基础 383
第21章 消费和投资 383
21.1消费 383
21.1.1凯恩斯主义消费函数的早期经验验证 383
21.1.2消费的生命周期假说 387
透视21.1下降的美国个人储蓄 391
21.1.3生命周期假说的政策含义 392
21.1.4持久收入假说 393
21.2投资支出 396
21.2.1投资和产出:加速数关系 397
21.2.2投资和资本成本 398
21.2.3货币和财政政策与投资 400
21.3结论 401
复习与练习 401
第22章 货币需求 402
22.1之前分析回顾 402
22.2货币交易需求理论 404
22.2.1货币需求的存货理论方法 404
22.2.2小结 410
22.3凯恩斯的货币作为财富贮藏的理论的拓展 410
22.3.1应对风险行为的货币需求 411
22.3.2货币需求和利率 413
22.4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 415
22.5结论 416
复习与练习 416
词汇表 417
译后记 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