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安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 1
一、自然环境 1
(一)地质与地貌 1
(二)气候与水文 1
(三)植被与土壤 2
(四)水文地质条件 2
二、社会环境 2
(一)工业 2
(二)农业 3
(三)人口 3
(四)交通 3
(五)文教 4
三、历史时期的环境概况 4
(一)西安城市的兴起与沿革 4
(二)西安历代给排水体系及变迁 5
(三)历史时期的生态环境 6
第二章 西安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环境规划要点研究 8
一、西安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 8
(一)评价体系与方法 9
(二)安全度评价 10
(三)方便度评价 13
(四)舒适度评价 17
(五)综合评价及对策 20
二、文物环境现状评价 22
(一)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特点 22
(二)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价值 23
(三)西安地区文物古迹的环境现状 23
(四)西安地区文物评价 25
三、地质环境灾害及风险评价 28
(一)主要地质环境灾害 28
(二)地质环境灾害综合效应评价 29
(三)地质环境风险评价 32
(四)地质环境问题对策 34
四、西安环境规划要点研究 34
(一)水资源保护及利用的规划 34
(二)文物保护及开发利用要点 39
(三)西安市大气综合防治要点 41
(四)工业结构调整的环境论证 43
(五)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优控制 52
第三章 西安市区工业污染源评价及控制途径研究 60
一、工作程序与质量保证 60
(一)课题任务 60
(二)工作程序 60
(三)质量保证 60
二、工业污染源现状 60
(一)工业污染源结构、能耗及有害原材料 60
(二)污染物排放量及现状 65
(三)工业污染源治理现状 73
三、工业污染源评价 75
(一)工业污染源评价原则 75
(二)工业污染源评价方法 76
(三)工业污染源及污染物评价结果 79
四、污染源控制途径 87
(一)水环境目标及废水中主要污染物的负荷削减 87
(二)主要工业污染源防治措施 88
(三)工业污染源及区域综合治理 91
(四)调整工业布局改善城区环境质量 93
第四章 西安市区大气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95
一、大气污染源 95
(一)工业污染源 95
(二)交通污染源 96
(三)大气污染负荷情况 96
(四)年际变化情况 96
二、大气环境监测 97
(一)二氧化硫 97
(二)氮氧化物 99
(三)总悬浮微粒 102
(四)自然降尘 102
(五)自然降水 102
(六)一氧化碳 107
三、热岛效应 109
(一)测量方法 109
(二)西安热岛 109
(三)结论 111
四、大气能见度 111
(一)西安市区大气能见度的发展变化趋势 112
(二)西安市区大气能见度与大气环境质量相关性的统计分析 117
五、空气环境质量主观评价 122
(一)调查表的设计 122
(二)调查方法 123
(三)数据处理 123
(四)统计分析 125
(五)主观评价 127
六、西安市区空气环境综合评价 130
(一)评价参数 130
(二)各参数的评价标准 131
(三)评价方法 133
(四)评价结果 133
(五)与主观评价结果对比分析 134
七、大气环境对策 135
(一)大气环境问题分析 135
(二)大气环境对策 135
第五章 西安地表水水质评价及规划控制研究 138
一、河流概况及其变迁 138
(一)河流水文地理特征 138
(二)河流及水系的历史变迁 141
二、河流水质现状评价 147
(一)水质监测 147
(二)评价方法 148
(三)单项评价 149
(四)综合评价 154
(五)评价结果讨论 160
三、河流水质控制 162
(一)河流水质控制的原则和目标 162
(二)渭河水质规划及控制 163
(三)灞河水质规划及控制 165
(四)?河水质规划及控制 168
(五)浐河水质规划及控制 174
四、地表水综合利用分析 175
(一)西安地表水利用的历史沿革 175
(二)西安城市发展对地表水污染的估算 177
(三)西安市区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探讨 178
第六章 西安地下水质量及其数学模型研究 182
一、水文地质环境 182
(一)潜水 183
(二)承压水 183
二、地下水污染及其质量评价 184
(一)水化学背景 184
(二)地下水污染现状 184
(三)地下水质量评价 194
三、污染源及污染成因分析 197
(一)氮污染成因 197
(二)氟污染成因 199
(三)六价铬污染成因 200
四、地下水污染的防治与水源保护 202
(一)污染源的分区治理方案 203
(二)建立健全西安市污水处理系统 204
(三)对已被严重污染的地下水处理办法 204
五、西安市潜水氯离子污染数学模型研究 205
(一)潜水氯污染成因及其变化规律 205
(二)环境水文地质条件概化 206
(三)数学模型 209
(四)水质模型计算 211
六、水质模型的实际应用 221
(一)污水灌溉对地下水的影响 221
(二)氯离子污染预测 221
七、结论 222
第七章 西安市社会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25
一、概况 225
(一)社会环境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225
(二)社会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225
(三)西安市社会环境特色 226
二、西安社会环境质量评价设计 227
(一)评价要素 227
(二)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228
(三)评价程序 228
三、社会环境单要素质量评价 229
(一)人口 229
(二)居住环境质量评价 231
(三)服务环境质量评价 236
(四)道路交通环境质量评价 240
(五)绿化环境质量评价 240
四、社会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242
(一)评价模式 242
(二)权值分配 242
(三)评分分级标准 242
(四)评价结果及分析 243
五、社会环境质量居民调查评价 243
(一)调查内容 244
(二)调查方法 244
(三)主观评价 245
六、西安社会环境质量与环境规划研究 247
(一)西安市区社会环境主要问题和对策 248
(二)城市社会环境质量与城市环境规划 252
(三)西安市环境规划要点 252
第八章 西安市区噪声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56
一、西安市区噪声源概况 256
(一)交通噪声源 256
(二)工业噪声源 257
(三)建筑施工噪声 257
(四)生活噪声源 257
二、噪声污染现状及分布规律 257
(一)交通噪声污染现状 257
(二)环境噪声质量评价分析 269
三、噪声的主观评价 274
(一)主观评价的项目和等级的确定 274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275
四、城市噪声控制途径探讨 276
(一)制定城市环境噪声标准和管理条例 276
(二)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 276
第九章 西安市污灌区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278
一、污灌区概况 278
二、评价程序 278
(一)评价程序及内容 278
(二)布点及采样 278
三、评价及分析 280
(一)评价原则 280
(二)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280
(三)评价及分析 282
四、其它试验与调查 299
(一)污灌对土壤及微生物的影响 299
(二)镉对小麦和油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301
(三)土壤中可给态镉的测定试验 301
(四)污灌区社会调查 303
(五)污水库塘调查 305
五、污水灌概对策与建义 306
(一)严格控制污染源 307
(二)加强农业环境法制建设,强化农业环境管理 307
(三)制订农业区划,调整农业结构,达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07
(四)加强污灌区肥料建设,促进农业继续增产 308
(五)结合污灌区生产实际,继续开展污灌区农业环境的科学研究 308
第十章 西安市大气污染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 310
一、概况 310
二、大气污染与上呼吸道 311
(一)受检对象 311
(二)检查方法 311
(三)检查项目 311
(四)小结 312
三、大气污染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现患调查) 312
(一)对象和方法 312
(二)结果 313
(三)小结 316
四、大气污染与肺癌关系的调查(死亡回顾调查) 316
(一)对象 316
(二)大气污染与肺癌发病、死亡的关系 317
(三)小结 319
五、西安市肺癌100例配对调查研究——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20
(一)调查内容及方法 320
(二)结果 321
(三)讨论 322
(四)小结 324
六、煤烟诱发肺癌动物实验报告 324
(一)实验方法 324
(二)实验结果 324
(三)讨论 325
(四)结语 325
七、西安地区铅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调查报告 325
(一)对象 325
(二)环境卫生学调查 326
(三)医学健康检查 329
(四)讨论 330
(五)小结 331
第十一章 西安市大气扩散规律研究 332
一、污染气象特征 332
(一)风场 332
(二)温度场 334
(三)大气稳定度 336
二、大气扩散规律的研究 337
(一)用平衡球资料估算扩散参数 338
(二)利用风场资料估算扩散参数 339
(三)大气扩散参数的综合分析 340
(四)最后结果 341
三、污染源参数的确定 341
(一)调查的重点与范围 341
(二)污染源参数的确定 342
(三)资料统计结果 344
四、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的模拟计算 346
(一)评价范围 346
(二)模式 347
(三)计算结果分析 347
(四)结论与建议 351
附录 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