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及其深刻启示一、党的诞生及其划时代意义 1
二、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大革命时期 4
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6
四、抗日战争时期与第二次国共合作 7
五、解放战争时期 9
六、新中国的成立及其伟大意义 10
七、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的巩固 12
八、“三大改造”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14
九、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初步探索 15
十、“文化大革命”和粉碎林彪、江青集团的斗争 17
十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探索中前进的历史经验 18
十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新起点 20
十三、十二大和全面改革开放的推进 21
十四、十三大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2
十五、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 23
十六、十五大和邓小平理论的系统概括 24
十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和党的十六大 24
十八、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党的十七大 25
十九、正确认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 26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二十、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8
二十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始终不变的宗旨 32
二十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5
二十三、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37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的地位 40
二十四、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40
二十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3
二十六、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46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和思想路线二十七、马克思列宁主义 47
二十八、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50
二十九、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52
三十、党的思想路线 54
三十一、党的思想理论若干重大问题 56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纲领和经验三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 83
三十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86
三十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 88
三十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91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三十六、经济政策 94
三十七、政治政策 95
三十八、科技文化教育政策 98
三十九、社会政策 99
四十、国防政策 102
四十一、国际政策 103
第七章 中国共产党的工作方法 104
四十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04
四十三、群众工作方法 106
四十四、统战工作方法 108
第八章 加入中国共产党 110
四十五、入党动机 110
四十六、申请入党的条件 115
四十七、党员基本条件 119
四十八、入党程序和手续 123
第九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义务与权利四十九、党员义务 138
五十、党员权利 141
五十一、党员义务与权利之间的辩证关系 150
第十章 中国共产党党员管理 153
五十二、党的组织生活 153
五十三、党课教育 158
五十四、退党 160
五十五、自行脱党 161
五十六、党员的经常性教育 161
五十七、党员奖励与考核 165
五十八、党员组织关系 168
第十一章 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制度五十九、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179
六十、加强党内民主制度建设 184
六十一、维护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 186
第十二章 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六十二、党的中央组织 189
六十三、党的地方组织 191
六十四、党的基层组织 193
六十五、党组 200
第十三章 党的干部 204
六十六、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204
六十七、干部队伍建设的原则和方针 205
六十八、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208
第十四章 时刻牢记党的纪律 212
六十九、党的纪律的重要性 212
七十、党的纪律的含义及主要内容 214
七十一、党的纪律处分的类型 219
七十二、党的纪律与法律、政策、道德的关系 225
七十三、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227
第十五章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七十四、思想作风 230
七十五、学风 232
七十六、工作作风 235
七十七、领导作风 238
七十八、生活作风 241
第十六章 全面推进新时期党的建设七十九、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 244
八十、党的建设的总目标 254
八十一、党的思想建设 256
八十二、党的组织建设 257
八十三、党的作风建设 258
八十四、党的制度建设 260
八十五、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262
八十六、党的先进性建设 265
八十七、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266
八十八、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 267
第十七章 新时期共产党员面临的新考验八十九、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变化 271
九十、筑牢思想防线 276
九十一、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281
附录 288
中国共产党章程 288
党员常用文书格式 315
后记 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