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7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刘传正著
  • 出 版 社:北京:科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30258489
  • 页数:555 页
图书介绍:本书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及其应用的基本体系。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初步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理论方法体系,主要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及其防治工程学的基本概念、地质灾害系统与地质环境变化、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地质灾害勘查方法、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论证与设计、地质灾害应急响应和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等。下篇针对国家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开展了范例研究。提出了链子崖危岩体具有南北强拉裂、东西弱拉裂和平面反时针转动的三维开裂变形破坏机制,其发展趋势是,以煤层采空区为压缩滑移底界,山体呈“悬板(悬梁)模式”不均匀下沉并倾倒下滑。在滑移和倾倒稳定性评价基础上,通过建立目标函数方法,优选了综合加固工程方案,设计实施了煤层采空区承重阻滑工程体系为主和前缘锚固工程为辅的防治系统。针对新发现的地质条件开展了大型原位岩体力学模拟试验,及时进行了工程设计调整。通过4年多的施工和竣工后5年多的运行检验,特别是长江三峡水库多期蓄水的考验,稳定性校核计算和多年监测数据评价工程治理效果等,已充分证明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是成功的。

上篇 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方法第1章 概论 3

1.1 基本概念 3

1.2 地质灾害基本属性 4

1.3 工程地质与灾害地质 5

1.4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学 9

第2章 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变化 13

2.1 国内外地质灾害状况 13

2.2 地质灾害系统 18

2.3 地质灾害成因 20

2.4 地质灾害与人类文明 22

2.5 中国岩溶地面塌陷基本特征 25

2.6 “5·12”汶川地震灾害与人类生存安全 30

2.7 采矿引发的山体开裂崩滑灾害 39

第3章 地质灾害调查与勘查 51

3.1 引言 51

3.2 调查评价的一般程序 51

3.3 区域评价递进分析方法 54

3.4 地质灾害勘查 62

3.5 工程地质分析 66

3.6 斜坡稳定性评价 74

3.7 实例1 意大利瓦依昂水库滑坡事件 80

3.8 实例2 南昆铁路八渡滑坡成因机理分析 85

3.9 实例3 宝鸡狄家坡滑坡稳定性研究 90

第4章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100

4.1 概论 100

4.2 区域预警预报原理 103

4.3 基于临界降雨量的区域预警实践 106

4.4 区域预警显式系统设计与应用 111

4.5 斜坡动态监测方法 126

4.6 滑坡动态预报方法 131

4.7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 143

4.8 中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站网建设构想 150

4.9 四川雅安地质灾害时空预警试验区 160

第5章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180

5.1 概述 180

5.2 工程论证——地质观与工程观 182

5.3 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论证比选 187

5.4 防治工程设计 196

5.5 施工地质与设计变更 202

5.6 地质灾害应急响应 203

5.7 防治工程监理 214

5.8 实例1 乌江鸡冠岭山崩堵江灾害防治方案论证 223

5.9 实例2 长江三峡白衣庵滑坡防治工程设计 232

5.10 实例3 四川丹巴县城特大型滑坡险情应急响应 249

第6章 地质灾害防治公共管理 259

6.1 基本认识 259

6.2 防灾减灾公共政策的制定 262

6.3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266

6.4 国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 272

6.5 中国地质灾害减轻战略思考 277

下篇 长江三峡链子崖危岩体防治工程第7章 区域地质环境 287

7.1 气象水文 287

7.2 区域地质环境 288

7.3 新构造运动特征 293

7.4 崩塌滑坡与地震活动 299

第8章 工程地质特征 303

8.1 地形地貌 303

8.2 地层组合 306

8.3 地质结构面 308

8.4 煤层采空区 319

8.5 水文地质特征 325

8.6 危岩体变形特征 332

8.7 岩石力学性质 345

第9章 变形破坏机理与稳定性研究 354

9.1 采煤活动与危岩体的形成 354

9.2 T8~T12缝段危岩体开裂变形机制 359

9.3 T11~T12缝段危岩体开裂崩塌机制 362

9.4 链子崖变形破坏模拟试验 364

9.5 T8~T12缝段危岩体稳定性评价 370

9.6 T8~T12缝段危岩体变形破坏的视滑力问题 382

第10章 工程方案与工程设计 387

10.1 引言 387

10.2 工程目标 387

10.3 工程方案比选 389

10.4 工程目标函数 391

10.5 工程采用方案 397

10.6 承重阻滑工程设计 399

10.7 锚固工程设计 412

第11章 施工反馈与设计调整 420

11.1 地质雷达探测 420

11.2 施工方法 424

11.3 顶板控制与垮顶处理 428

11.4 施工地质编录 431

11.5 煤层采空区的地压分布 436

11.6 地质再认识与原位抗剪模拟试验 443

11.7 承重阻滑工程设计调整与工程量复核 449

11.8 锚固工程设计调整 457

第12章 工程治理效果研究 461

12.1 概述 461

12.2 工程监测预警系统 462

12.3 T8~T12缝区危岩体变形动态 467

12.4 煤层采空区治理工程承压监测 475

12.5 地压曲线的数学拟合 480

12.6 锚固工程监测 487

12.7 雷劈石滑坡稳定状态 490

12.8 工程竣工后链子崖稳定性评价 491

12.9 结论 493

《重大地质灾害防治理论与实践》摘要(英文) 496

主要参考文献 515

附录1 链子崖危岩体煤层采空区地压监测数据与数学拟合曲线 525

附录2 中国20世纪以来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 532

附录3 国外20世纪以来重大滑坡泥石流灾害信息 534

附录4 地质灾害防治中英文名词 536

附录5 引用的主要技术报告目录 548

后记 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