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哲学 认识与评价》PDF下载

  • 购买积分:16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何萍著
  • 出 版 社: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307073401
  • 页数:5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运用新的文化发生方法,通过深入研究科学认识论与哲学认识论、人的本质与认识的本质、活动的内在结构与功能、人类认识的经验基础与认识的客观性等问题,从文化--历史层面探讨了人类认识的结构。亦揭示了评价认识的活动方式和进化的内在机制。

上篇 人类认识结构与文化 3

序&陶德麟  3

引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当代课题 12

一、20世纪认识论研究的总特点 12

二、当代马克思主义者的思考 16

三、本书研究的出发点 19

四、本书研究的问题 26

五、本书研究的方法 32

第一章 科学的认识论与哲学的认识论 37

第一节 思维方式与认识论 37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38

二、思维方式成为认识论研究的对象 40

三、研究思维方式的两种认识论形式 42

四、哲学的两次大分化 43

第二节 近代理性主义哲学的困境 46

一、理性与第一原理和原因 46

二、理性与经验 49

三、理性与主体精神 54

第三节 科学认识论 60

一、“拒斥形而上学” 60

二、科学认识论的心理学化 66

三、科学认识论的悖论 70

第四节 哲学认识论 73

一、解释学的哲学认识论 73

二、价值学的哲学认识论 83

三、现象学的哲学认识论 88

四、熊十力的哲学认识论 96

第五节 列宁的启示 99

一、列宁对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论述 100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思考 102

第二章 人的本质与人类认识结构 106

第一节 人的本质与人类认识的本性 106

一、从自然的人到文化的人 107

二、现实的人与理想的人 112

三、实体的人与功能的人 114

第二节 人类认识结构概述 121

一、人类认识结构定义的说明 121

二、人类认识结构要素的说明 125

第三章 活动与文化认知场 131

第一节 文化认知场与认识主体 131

一、什么是文化认知场 132

二、文化·自由·能动性 135

三、活动与文化认知场的形成 140

第二节 活动的结构 146

一、活动结构的两个层次 146

二、活动的一般结构 149

三、评《躯体的智慧》 157

第三节 活动的功能 161

一、一般结构的功能 162

二、理性的批判与情感的启发 164

三、功能·结构·文化认知场 172

第四章 活动与认识诸形式 174

第一节 宗教认识形式 174

一、宗教认识与神话认识 175

二、宗教的理性和情感 180

三、宗教能够消亡吗 185

第二节 神话认识形式 188

一、神话认识与原始思维 189

二、神话认识的本质 192

三、神话认识的结构 196

四、现代神话 200

第三节 科学认识形式 205

一、科学认识活动的特点 205

二、科学认识的理性 211

三、科学认识的情感 218

第四节 艺术认识形式 222

一、艺术的创造品 223

二、艺术的创造方式 226

三、艺术的认识方法 230

第五节 哲学与文化统一 233

第五章 符号与逻辑的格 235

第一节 什么是逻辑的格 235

一、符号与文化 235

二、符号·文化模式·逻辑的格 239

第二节 逻辑格的同一性 246

一、逻辑格的共时性与历时性 247

二、不同逻辑格的相互作用 252

第三节 逻辑格的历史生成 256

一、自然符号与人工符号 256

二、人工符号的形成 259

三、人工符号的对象化 264

第四节 逻辑的格与认识的客观性 270

一、认识客观性的规定 270

二、认识的客观性与经验 271

第六章 经验与人类认识的发展 274

第一节 经验认识的特征 274

一、经验的结构 275

二、经验的特征 281

三、经验认识的文化特征 286

第二节 经验的文化认识基础 290

一、感觉的性质 290

二、知觉的空间与时间 295

三、言语与符号 298

第三节 经验与认识的开放性 302

一、经验认识——活的历史 303

二、经验认识与主体的创造性 306

结语 人的认识与人的自由 311

附录 认识方法与认识模型的变换 316

下篇 生存与评价 327

序&江天骥  327

导言 寻求广义的评价认识解析 329

一、认识论与人的生存方式 330

二、认识论与人的智慧 332

三、认识论与本体论 334

四、评价认识的特质与研究思路 339

第一章 评价认识的本体论基础:偶然性与实践 343

第一节 偶然性的本体意义 343

一、巴门尼德“存在”学说的现代解析 344

二、偶然世界与意义的存在 347

三、偶然世界与可能的存在 351

四、必然性、偶然性与人的自由 354

第二节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现代发现 356

一、论马克思对伊壁鸠鲁哲学思想的阐发 357

二、实践的现代提问方式 362

三、实践哲学与偶然世界 366

第三节 实践的哲学本性 370

一、实践是人的本体的存在 370

二、实践是人的文化的存在 372

第四节 实践的结构与功能 375

一、实践的结构与人的生命存在 376

二、实践的功能与人的整体发展 380

第五节 实践思维方式与评价认识形式 391

一、实践哲学的产生与思维传统的变革 391

二、认识的必然性世界与认识的偶然性世界 395

三、实践与评价的结构 399

第二章 评价认识的思维基础:现代科学与现代认识 403

第一节 现代科学观的形成与评价认识机制的提出 403

一、思维方式的变革 404

二、生理学研究模式的转换 410

三、认识模型的更新 414

四、评价认识机制的提出 420

第二节 评价认识的生物机制 428

一、评价认识生物机制的特征 429

二、生命的内环境及其特性 436

三、人脑神经系统的不确定性机制 443

四、生命进化的偶然性机制与价值思维的确立 448

第三节 评价认识的思维根据 455

一、玻尔互补原理与现代思维结构 455

二、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与认知认识的界限 464

三、布里卢昂定理与评价认识的确立 470

第三章 评价认识形式:评价与规范 476

第一节 规范何以成为认识论范畴 477

一、哲学批判与认识论重建 477

二、社会科学的发展与评价认识的形成 482

三、“规范”成为认识论范畴的意义 484

第二节 规范即评价认识 486

一、规范的认识层次与评价认识形式 487

二、规范的价值意义与评价认识方式 491

第三节 规范性评价认识 493

一、规范中介性的特点 493

二、规范性评价的认识方式 499

三、规范性评价的认识功能 501

四、规范性评价的理想和现实 503

第四节 非规范性评价认识 504

一、非规范性评价与认识的信念系统 505

二、非规范性评价的认识方式 510

三、非规范性评价的客观性 512

第五节 评价认识的进化机制 514

一、规范性评价与非规范性评价的矛盾运动 514

二、评价认识·实践·认知认识 516

附录 哲学本体重建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523

主要参考文献 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