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序 1
自序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1
一、研究动机 1
二、研究目的 8
第二节 研究的资料与方法 11
一、研究资料 11
二、研究方法 12
第二章 古今政治社会背景的异同 19
第一节 六智者的生平及其著作 20
一、孔子 20
二、孟子 22
三、荀子 23
四、苏格拉底 24
五、柏拉图 26
六、亚里斯多德 28
第二节 六智者所生时代的政治社会背景 30
一、中国方面 31
二、希腊方面 35
第三节 廿世纪末的人类文明状况 41
一、国际局势方面 42
二、政治体制方面 43
三、社会民生方面 45
四、文化艺术方面 47
五、科学方面 48
第三章 属于个人的若干不善 52
第一节 价值判断上的失当 53
一、不知道自己所该珍贵、重视的是什么? 55
二、唯利是见 59
三、不知道喜爱德行、看重仁义 65
四、不知道注重人伦,亲近贤人 67
五、何以如此 69
第二节 人生态度上的偏差 74
一、对于自己 75
二、对于别人 80
三、对于父母 85
四、对于朋友 87
五、对于尊长上司 89
六、对于声名闻达 90
七、对于权位财富 92
八、对于生死祸福 97
九、对于人生目标 102
十、对于自己的过失 107
十一、对于事情 110
第三节 行为方式上的错误 113
一、在言论方面 113
二、在行事方面 119
三、在学习方面 125
第四章 完美个人的蓝图 147
第一节 价值判断方面 147
一、重视善、向往善 148
二、时时不忘学习、反省、与进步 152
三、珍爱美德、看重仁义 155
四、关心天下治乱、苍生祸福 159
五、重视人伦、取法贤人 163
第二节 人生态度方面 167
一、对于自己 168
二、对于别人 174
三、对于祖先与父母 179
四、对于国家民族 186
五、对于声名、闻达与毁誉 189
六、对于仕宦、权位与穷达 193
七、对于物质与贫富 198
八、对于人生与生死 202
九、对于鬼神与天命 207
十、对于历史与古今 214
十一、对于自己的过失 218
十二、对于事情 219
第三节 修为境界方面 222
一、在言论上 222
二、在行事上 228
三、在为人处世上 229
第五章 成为一个完美个人的关键及其历程 251
第一节 人天生所具有的特质 251
一、能力方面 252
二、欲望、需求方面 266
第二节 人禽的分别 276
一、具有认知、思维的能力,能依据礼义裁定一切事物 277
二、具有道德能力、能够躬行仁义、乐善不倦 279
三、具有人伦的情义与分际,并能形成社会组织 282
四、能和睦群居、共生共荣,而不相互残杀 285
五、教育、文化使得人类文明更加辉煌卓越 286
第三节 个别差异的形成 288
一、遗传 290
二、环境 292
三、学习 296
四、存养 299
五、习惯 300
六、思虑与判断 304
七、抉择 306
第四节 恶的形成 310
一、不能自我省察,以致放失良心 313
二、心不知道,以致无法做出正确判断 314
三、受感官与物欲的牵引 315
四、受情绪所左右 317
五、受环境与外力的影响 319
六、受虚荣的引诱 321
七、不学习、受教 322
八、不能反求诸己 323
九、努力不够 324
第五节 善的形成 326
一、道德心的自觉与彰显 327
二、学习以及认知心的通晓礼义 338
三、灵魂中理性功能的发挥 359
第六节 摒恶致善的若干关键 365
一、认同德性 365
二、远离不善 366
三、得到良好的教养 368
四、在人伦日常之中践行 371
第六章 结论 396
参考书目 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