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1
在一个制造影像的时代从事记录 撰文&郭净 1
影展宗旨 9
多维度的文化思考和艺术表达 撰文&策展小组(Organizing Committee) 9
回放单元 12
导读:寻找缺失的影像 撰文&和渊 12
杨光海:《佤族》、《鄂伦春》、《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 18
段锦川:《八廓南街16号》 24
蒋樾:《彼岸》 26
郝跃骏:《山洞里的村庄》 28
竞赛单元 32
导读:万类霜天竞自由 撰文&杨昆 32
《阿鲁兄弟》 39
《背篓电影院》 40
《长江之梦》 41
《冬日》 42
《抖动的20分钟》 43
《贡布的幸福生活》 44
《厚街》 45
《婚事》 46
《家园》 47
《老人们》 48
《平安米》 49
《三个摩梭女子的故事》 50
《我们的冬》 51
《我属蛇》 52
《小屋》 53
《学生村》 54
《雪落伊犁》 55
《哑巴的正月》 56
《夜莺不是唯一的歌喉》 57
《在一起的时光》 58
《职业哭泣者》 59
《仲巴昂仁》 60
学生单元 62
导读:“学生单元” 撰文&李昕 62
观摩单元 86
导读:看江湖 撰文&曾庆新 86
斯提芬尼·布莱克:《生活与债务》 91
段锦川:《拎起大舌头》 92
蒋樾:《幸福生活》 93
大卫·范恩歌德:《东南亚妇女拐卖》 94
阿里森·乐维思:《1900-1950云南影像文献:英国旅行家和传教士记录中的地方和人》 96
美国“阿帕影像工作站”的纪录片 99
伊丽莎白·白瑞特:《带摄影机的陌生人》 99
赫比·史密斯:《拉福·斯坦雷的故事》 100
汤姆·汉塞尔:《煤铲歹徒》 101
现场对话 106
周传基:我的家庭和电影 106
郭少棠:社区研究的方法学与社区发展的战略 112
木德安:照片之声 114
Azara影像工作站:社区影视教育 118
美国“阿帕影像工作站” 119
影像仓库 121
影展档案 151
影展机构 157
后记 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