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建筑与环境设计创新 1
以“建构”为“药”&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段昭燕 贾东 3
舱体公寓构想&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侯丹青 张伟一 8
非线性建筑理论初探——关于混沌与复杂性的解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姚强 陈喆 12
材料诠释建筑——浅谈对建筑表皮的一些认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 刘璇 16
论建筑空间环境的场景诱导与自我感知&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陈鑫 21
“中国固有之建筑形式”的早期探索——以武汉大学体育馆为例谈心理史学在建筑研究中的应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哈晨 胡媛 24
中国住宅产业化进程中住房公平问题研究——以武汉北湖地区正街社区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剑双 刘婕 28
大学理科生优先选择课堂座位的区位与因素研究——以华中科技大学西十二教学楼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陆璐 32
从《Postmodern Urbanism》看后现代主义的城市规划&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程海帆 38
Wayfinding理论的实证分析——以三元桥地区为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刘博 42
当代建筑设计的复杂性语意&中国矿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许英英 张金歌 52
浅析空间设计对创新的促进作用&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李提莲 井渌 时圣涛 56
从居住实态调查中探索中小套型住宅精细设计——以重庆市为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梁树英 60
礼赞生命,慰藉心灵——现代殡葬建筑的精神意境创造&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戴志中 张琴 64
第二篇 地域主义下的建筑与规划 71
三峡库区地域建筑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秭归县归州镇移民新城建筑为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唐小玲 73
从茂林三吴纪念馆的方案设计浅谈地域主义建筑设计的若干影响因素&合肥工业大学建筑艺术学院 朱薏婷 76
浅析新乡土建筑创作的类设计方法——以地球屋001号和002号为例&华侨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科技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胡丹 郑志 王世礼 82
地域主义的住宅设计——基于房地产产品差异化策略的地域性住宅设计的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辛艺峰 黄河 85
再议地域主义——时代前行中的地域特征&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余滨 张一兵 张啸 88
我国环境心理学的“本土化”之困&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 林柯余 袁奇峰 92
第三篇 建筑解读与批评 97
传统的演绎与再现——评析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振 99
引入城市生活的开放建筑——三里屯Village南区建筑解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吕志伟 韩涛 104
历史与现代的协奏——解读前门23号的“重生”&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晓敏 108
当争议已成往事——国家大剧院与罗马音乐厅的比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牛艳 张路峰 111
碧海蓝天——史蒂芬·霍尔的KIASMA建筑现象学体验&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陈芊 116
空间现象学与建筑研究——2009武汉第二届“现象学与建筑”研讨会的思考&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潘天 120
隈研吾的建筑世界&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 王宁 124
语义解析法在陈述式使用后评估中的应用——以国家图书馆二期中庭为例&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刘博 129
建筑艺术与雕塑艺术的相互认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汪倩 吴晓敏 135
以小见大——从建筑设计解读环秀山庄假山&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章玲 朱捷 138
第四篇 建筑与规划技术发展 143
对于地下空间标识引导系统运用的研究研讨——以多种途径实现标识与建筑本身的融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羿夏 145
西直门车站室内及车辆环境引导系统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杜学蕊 149
地铁站空间导向与标识系统研究——以北京地铁站2号线为例&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苏涛 董玉香 155
寒冷地区封闭阳台被动式太阳能设计与评价&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李东辉 范悦 张玮芹 161
基于SWOT分析的大连东港区规划探究&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庄欣 栾洁莹 166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开放住宅模式初探&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孙晓娜 170
台湾社区夏季简易通风评估法之研究&成功大学规划与设计学院建筑系 洪一安 林宪德 174
城市设计中的空间句法辅助决策——以武汉二环线武昌段城市设计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荣煌 洪亮平 180
城镇总体规划建设实施评价方法的探讨——以山东省广饶县稻庄镇、大王镇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潘爱丰 黄亚平 184
商业建筑表皮与广告的整合——构造与形式层面整合策略剖析&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杜庆 刘晖 侯叶 192
武汉地区BIPV设计的地区影响因素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赵森辉 祝卿 刘晖 198
涌现的建筑——非线性建筑及参数化设计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高婷 202
主动式动态空心墙节能建筑热工性能测试与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曹亚静 寇扬 207
城市已建成综合商务区“净投资强度”估算——兼论国内中央商务区兴建热潮&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江志勇 尹然 李智慧 211
环境感知恢复性与环境偏好影响因素研究&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史明达 闫文静 218
适宜技术下的厦门老年人住宅建筑研究&厦门大学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金灿 223
第五篇 民居与传统建筑文化 227
维吾尔族民居特征研究——以新疆库车县民居为例&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王建锋 梁玮男 229
中国传统文人住居境界理论框架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杨振 233
明清晋商古道沿线村镇的街巷空间艺术——以山西省阳城县上伏历史文化名村为例&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李志新 237
中国古代仓廪建筑艺术探析——以河北蔚县常平仓为个案&河北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刘杰 张秀峰 241
空间句法在乡土聚落更新中的应用——以湖北阳新县老屋场村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许伟文 张黎黎 244
明清移民通道上江西修水的民居木构架特征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唐颖 248
鄂东南传统民居天井光环境定量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欢 张乾 253
近10年来我国古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研究综述&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王海涛 259
河南太行山区传统聚落与民居建筑探讨——以辉县市郭亮村建筑群(崖上人家)为例&郑州大学建筑学院 刘妍晨 264
第六篇 可持续发展的建筑与城市 269
浅析“棕地”更新的概念与实践及对中国城市发展的启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李婷 271
与国情相适应的城市发展策略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康君 陆明 邢军 276
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的完善对资源节约型人居环境的影响——以对合肥市两个小区的居民出行方式调查为例&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吴珊 279
“两型社会”思想下的城市规划哲学思维变革&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彭镇 284
滨江旅游区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策略探析——以海宁“百里钱塘”休闲长廊空间发展规划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黎莎莎 朱霞 288
地理编织与特色山地城市空间形态布局——以贵州省思南县城北(含大同岩)、关中坝片区城市设计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珊 朱彦墨 292
基于“弹性”理念的旧工业区改造研究——以武汉市汉阳区龟北地区改造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徐晶 洪亮平 297
两型社会下的地铁建设实践——武汉市地铁沿线土地开发利用研究初探&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肖彦 301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工业小城镇空间整合&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吴丹 306
两型社会建设中库区移民“后扶规划”探讨——以罗田县匡河乡两型社会示范区规划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周晓 311
谈我国大城市自行车交通的发展——以武汉城市为例&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潘明强 316
徐州市贾汪城区工业废弃地再利用探究&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张华 常江 320
第七篇 应对灾害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325
关于城市应急避难场所规划控制指标体系的探讨——以开放型避难空间为例&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徐磊 陈喆 327
以生态为本,避灾为利,筑塑生命之路——震后城市与建筑中生命线系统营造的思考&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江畔 归小杨 韩林飞 333
创建抵抗自然灾害的新农村建设理念——震后对四川羌族建筑及聚落的研究带来的启示&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牛婧 周博 刘慧 李铁丽 341
灾后重建过渡安置房的反思——西南地区竹构过渡安置房的可行性探讨&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杨鹏程 周铁军 345
第八篇 城市生态规划设计与研究 353
基于城市生长、生态水利和社会结构延存的对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绿心”的解读与再造——Zuidplaspolder地区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探研&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金磊 赵之枫 戴俭 355
传统建筑生态设计的启示——浅析岭南传统建筑的生态节能设计手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陈凯鸿 361
新农村建设中的村庄环境整治初探——以湖北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中的三个村庄建设为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 熊高洁 367
探寻南京中山东路新意象&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李金蔓 372
寒地城市商业步行街区气候环境安全性对策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 孙禹 冷红 376
浅议基于适应性再利用的林场生态旅游规划——以漳河林场综合利用规划为例&河北工程大学建筑学院 李珍 王晓冬 刘作辉 382
滨海城市生态规划方法初探——以辽宁省营口市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袁博 陶文铸 386
生态安全格局视角下的绿地系统规划——以《海宁市百里钱塘休闲长廊——绿地系统规划》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周荣辉 潘宜 394
小城镇空间环境特色的探寻及规划引导——蕲州镇空间环境特色规划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潘爱丰 黄亚平 399
荒漠环境中营造绿色基础设施的构思——以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 杜瑶 唐晓岚 404
基于矿业城市边缘塌陷地的城市规划研究——以徐州采煤塌陷地生态修复规划为例&中国矿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王卫 常江 410
浅议城市设计中的建筑立面广告控制规划——以浙江省诸暨市老城核心区城市风貌设计为例&重庆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何力 段晓丹 414
山地小城镇城市设计剖面分析方法初探——以酉阳为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胡泓波 419
生态农业观光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从空间生产视角浅析&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研究生部 杨聪 魏皓严 423
第九篇 城市景观与特色研究 429
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的提出与设计——工业遗产与城市道路景观的结合&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王元媛 贾东 431
浅谈乡村叙事景观设计&桂林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张大朋 冯兵 438
从单体建筑特征中探寻大学城空间新景观——以广州大学城为例&湖南大学建筑学院 王薇娜 曹麻茹 442
广州市高密度城区地铁风亭现状调查与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王成晖 卢均河 448
汉字艺术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体验——以奉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黄建军 罗秋媛 453
湿地公园形象设计方法初探——以辽河三角洲湿地公园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数字化工程与仿真中心数字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所 樊修文 杨俊雷 457
交通之上的自然——甲板公园&南京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张雪飞 464
滨海景观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塑造与综合价值——以青岛市滨海景观为例&青岛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铁婧 许从宝 468
景观规划与设计——以宜宾市蜀南竹海迎风湾景区为例&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张艳茹 沈一 472
第十篇 公共交往空间探究 477
生活的街道——模式口大街对于现代街道空间设计的启示&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赵洁 安沛君 479
城市中心区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刘婷 董玉香 484
走向人性空间——老龄社区公共空间构建研究&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李翥彬 霍克 晏飞 489
公共空间:一条通往真正融合的有效路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刘姝婧 493
济南市旧城区户外休闲空间布局探析&沈阳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 王向荣 彭晓烈 498
武汉光谷步行街下沉广场用后满意度研究&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郭明 503
找寻城市亚文化空间&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唐艳丽 郑伯红 507
第十一篇 城市复兴与文化保护 511
城市圈建设中历史街区保护与再开发的思考——以济南市芙蓉街—曲水亭街为例&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志一 513
浅议混居模式在历史区域保护中的应用——以山西省阳泉市大阳泉村为例&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系 王力恒 姜忆南 517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探讨——以大连南山区历史街区和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大连理工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王晓 赵燕慧 521
轴线——城市发展的关键——镇江历史文化名城区规划策略研究&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陆维婷 525
历史街区城市设计对新建建筑的控制导则&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成敏莹 529
商业化背景下广州华林玉器街住区的变迁&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罗雅 533
城市历史街区交通组织策略初探——以太原市南华门历史街区详细规划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章智涛 何依 537
巧于同构 精于简约——宁波老外滩工业建筑遗产的原真性改造&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周浪浪 何依 541
使用后评价——完善建筑遗产评价体系的新思路&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丹 雷祖康 545
租界之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玉堂 曾真 549
从类型学角度探索历史街区空间整合策略——以太原历史街区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李美蓉 何依 553
市场经济下历史街区改造的困境探讨——以济南解放阁舜井街片区为例&山东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尉群 558
城镇更新中城市设计新思路——以天津西关街改造为例&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宁 王玉 563
遗产及相关概念辨析——遗存、遗物、遗迹、遗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 王英倩 569
意大利罗马城建筑及城市遗产的保护和修缮&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工程学院 陈帅 常江 572
基于高密度开发模式下的山地城市中心区旧城改造策略探析——以重庆十八梯旧城改造项目为例&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卢峰 钱维娜 577
“城市遗产”保护的景观学思考——为杭州西湖“申遗”与武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所启迪&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戴志中 陈茹 581
第十二篇 多视角城市规划研究 585
流浪动物与校园环境建设&北方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王彪 587
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问题与思考&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冯婕 592
工业带动型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及实施策略探讨——以山东广饶县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刘瑾 黄亚平 596
快速机动化时期城市环线地区步行环境规划探讨——以武汉市二环线武昌段城市设计为例&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蔡志磊 潘宜 601
浅析农民工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影响&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王丽娜 石森文 606
政府应急管理中城市规划的作用&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陈瞻 609
城中村公共设施配置现状特征的研究——以深圳市下沙村为例&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胡乃彦 613
城市规划的社会公正和经济效率&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黄莎莎 617
后记 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