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述 1
大事记 9
第一篇 地理 111
第一章 建置 111
第一节 位置面积 111
第二节 建置沿革 111
第三节 境域变迁 113
一、隋唐时期 113
二、宋元时期 113
三、明清及民国时期 113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14
第四节 行政区划 114
一、宋代 114
二、明代 114
三、清代 115
四、中华民国 117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23
第二章 地质 地貌 139
第一节 地质 139
一、地质史 139
二、地质构造分区 140
三、矿产 140
四、地震 141
第二节 地貌 143
一、地貌类型与分布 143
二、山脉 144
三、岛屿、海涂 149
第三章 气候 物候 151
第一节 气候 151
一、气候特点与成因 151
二、四季气候特征 151
三、气候要素 152
第二节 物候 159
一、花序 159
二、候鸟、虫蛰 159
三、谚语 160
第四章 水文 海洋 164
第一节 水文 164
一、河流 164
二、湖泊 169
三、泉水 170
第二节 海洋 171
一、海域 171
二、海港 171
三、潮汐 172
第五章 土壤 植被 177
第一节 土壤 177
一、水稻土 177
二、山地黄壤 177
三、山地红壤 178
四、赤红壤 178
五、砖红壤 178
六、潮沙泥土 178
七、滨海盐渍沼泽土 179
八、滨海沙土 179
第二节 植被 183
一、中草群落 184
二、矮草群落 184
三、稀疏树矮草群落 184
四、矮草灌木群落 184
五、红树林群落 184
六、人工林群落 184
七、天然林群落 185
第六章 野生动物 植物 185
第一节 动物 185
一、兽类 185
二、禽鸟类 185
三、爬行类 185
四、鱼、虾类 185
第二节 植物 186
一、乔木 186
二、灌木 186
三、草类 186
四、竹类 186
第七章 自然灾害 186
第一节 风灾 186
第二节 水灾 190
第三节 海潮 192
第四节 旱灾 192
第五节 霜冻 194
第六节 寒露风 194
第七节 龙卷风 195
第八节 冰雹 196
第九节 虫灾 197
第八章 民族 人口 198
第一节 民族 198
一、历史状况 198
二、现代状况 199
第二节 人口 200
一、历代人口 200
二、现代人口 201
第九章 县城 乡镇 207
第一节 县城 207
一、旧县城 207
二、今县城 209
第二节 乡镇 211
一、马踏镇 211
二、爵山镇 213
三、岭门镇 214
四、电城镇 216
五、博贺镇 218
六、龙山镇 219
七、树仔镇 220
八、麻岗镇 221
九、旦场镇 223
十、陈村镇 224
十一、南海镇 225
十二、沙院镇 227
十三、小良镇 228
十四、七迳镇 229
十五、坡心镇 231
十六、羊角镇 232
十七、林头镇 235
十八、霞洞镇 237
十九、大衙镇 239
二十、观珠镇 240
二十一、沙琅镇 242
二十二、望夫镇 244
二十三、罗坑镇 246
二十四、那霍镇 247
二十五、黄岭镇 249
第二篇 经济(上) 251
第一章 经济综述 251
第一节 解放前经济状况 251
第二节 解放后经济发展 254
一、发展速度 255
二、经济结构 256
三、经济效益 258
第三节 经济体制改革 262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62
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265
第二章 农业 268
第一节 农业生产 268
一、主要农作物品种 268
二、播种面积与产量 269
三、农技农艺 272
四、农业机具 274
第二节 农场 276
一、广东省国营曙光农场 276
二、广东省国营水丰农场 280
第三章 盐业 282
第一节 盐业生产 283
一、场区沿革 283
二、生产方式 285
三、生产设备 286
四、产品产量 288
第二节 盐业管理 292
一、宋至民国时期 292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293
第三节 运销 296
一、运销管理与销区 296
二、仓坨 301
三、码头 302
第四节 盐禁与缉私 302
第四章 渔业 304
第一节 水产资源 304
一、水域面积 304
二、水产品资源 305
三、几种优质水产品简介 305
第二节 捕捞 306
一、内河捕捞 306
二、海洋捕捞 307
第三节 水产养殖 309
一、海水养殖 310
二、淡水养殖 311
第四节 水产品加工与购销 312
一、水产品加工 312
二、水产品购销 313
第五节 滩涂开发 314
第五章 林业 314
第一节 林业资源 315
一、低山、高丘水源涵养用材林区 315
二、低丘经济用材林区 315
三、低丘水土保持、薪炭林区 315
四、沿海防护林区 316
第二节 林业管理 316
第三节 植树造林 316
一、采种育苗 316
二、植树造林 318
第四节 森林保护 321
一、护林机构与队伍 321
二、封山育林与防火 321
三、病虫害防治 322
第五节 林业产品 323
一、产品产量 323
二、木材采伐 324
三、木材贮、运、销 324
第六节 林场 325
一、国营林场 325
二、集体林场 325
三、个体户林场 326
第六章 畜牧业 326
第一节 畜禽品种 326
一、牛 326
二、猪 327
三、羊 327
四、鹿、兔 327
五、鸡 327
六、鸭 327
七、鹅 328
第二节 家禽饲养 328
第三节 疫病防治 330
一、畜禽疫病 330
二、疫病防治 330
第七章 水利 331
第一节 水利设施 331
一、蓄水工程 332
二、提水工程 338
三、引水工程 345
四、汲取地下水 346
五、其他灌溉设施——喷灌 347
第二节 江河海整治 347
一、河道疏浚 347
二、堤坝修筑 350
第三节 水利工程养护与管理 353
一、水利工程养护 353
二、水利工程管理 356
三、用水管理 359
第四节 水土保持 362
一、水土流失 362
二、水土治理 363
第五节 民用供水 366
一、农村人畜供水 366
二、城镇供水 366
第六节 水文工作 367
一、站网布设 367
二、水情测报 368
第七节 水利移民安置 369
第三篇 经济(下) 373
第一章 工业 373
第一节 经济类型 373
一、国有工业 373
二、二轻工业 374
三、乡镇工业 375
四、部门工业 375
五、个体工业 377
六、外资、合资工业 378
第二节 重工业 378
一、电力工业 378
二、矿冶工业 384
三、机械工业 390
四、电子工业 392
五、化学工业 392
六、建材工业 394
七、造船工业 397
第三节 轻工业 397
一、制糖工业 398
二、陶瓷、玻璃工业 399
三、食品工业 401
四、印刷工业 405
五、纺织工业 405
六、造纸工业 407
七、服装鞋革工业 408
八、木材加工及竹、草、藤器制造业 410
九、烟花炮竹工业 411
十、铁铝制品工业 411
十一、烤烟工业 412
十二、制药工业 412
十三、工艺美术工业 413
十四、家用电器工业 414
十五、家具制造工业 414
第四节 工厂与名产选介 414
一、工厂选介 414
二、名产选介 417
第二章 城乡建设 419
第一节 县城建设 419
一、旧县城——电城建设 419
二、新县城——水东建设 421
第二节 乡村建设 430
一、圩市建设 430
二、住宅建设 434
第三节 建筑业 436
一、建筑队伍 436
二、设计施工 439
三、建筑技术 442
四、建筑材料 443
五、建筑管理 444
第四节 房地产管理 446
一、地产管理 446
二、房产管理 447
第五节 环境保护 449
一、环保机构 449
二、污染源及污染状况 449
三、对污染源的治理 451
第三章 交通 451
第一节 古道交通 451
一、古大道 451
二、主要交通工具 452
第二节 公路交通 452
一、公路建设 452
二、公路运输 458
三、公路养护 462
四、交通监理 463
第三节 水路交通 466
一、航道、航标、码头、渡口 466
二、水路运输 467
三、水运管理 471
第四节 铁路交通 472
第四章 邮电 472
第一节 机构沿革 472
一、驿站、邮电局、代办所 472
二、电信局、电话所 472
三、邮电局 473
第二节 邮政 474
一、邮路 474
二、邮政业务 477
第三节 电信 480
一、电报 480
二、电话 481
第五章 商业 484
第一节 解放前商业概述 484
一、古代商业 484
二、民国时期商业 485
第二节 解放后商业类型 487
一、私营商业 487
二、国有商业 488
三、集体商业 490
四、个体商业 491
第三节 商品购销 493
一、购销总额 493
二、农业生产资料购销 494
三、工业生产资料购销 496
四、农副土特产品购销 497
五、糖烟洒盐购销 499
六、日用工业品购销 502
七、石油产品购销 504
八、医药品购销 506
第四节 饮食服务业 507
一、饮食业 507
二、服务业 508
第五节 集体贸易 509
一、集市变迁 509
二、集市贸易概况 510
三、专业市场 511
第六章 粮油 513
第一节 机构沿革 513
第二节 粮油购销 515
一、私营购销 515
二、国营购销 515
第三节 粮油贮运 521
一、仓储 521
二、保管 522
三、调运 523
第四节 粮油加工 524
第五节 粮油价格与经营效益 525
一、价格 525
二、经营效益 530
第七章 对外经济 531
第一节 机构设置 531
第二节 出口总值 532
第三节 出口商品 534
一、农副土特产品 534
二、轻工业品 536
三、海产品 537
四、矿产品 538
第四节 利用外资 539
一、合资经营 540
二、合作经营 540
三、补偿贸易 540
四、加工装配 540
第五节 引进良种 543
一、农业良种引种 543
二、畜牧业良种引种 543
三、林业良种引种 544
四、水产养殖业良种引种 544
第六节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545
一、技术交流 545
二、对外经济技术援助 546
三、技术引进 547
第八章 乡镇企业 548
第一节 企业结构 548
一、四级企业 548
二、门类企业 549
第二节 经营管理与经济效益 549
一、经营管理 549
二、经济效益 550
第三节 主要企业简介 550
第九章 金融 保险 551
第一节 金融 551
一、机构 551
二、货币 554
三、信贷 556
四、存款 559
第二节 保险 561
一、机构 561
二、保险种类 562
三、赔偿 562
第十章 税收 财政 563
第一节 机构 563
一、赋税机构 563
二、财政机构 564
第二节 农业税 565
一、明清时期田赋 565
二、民国时期田赋 566
三、解放后农业税 567
第三节 工商各税 570
一、明清时期工商杂税 570
二、民国时期工商杂税 571
三、解放后工商各税 575
第四节 税务管理 585
一、农业税征收与管理 585
二、盐税征收与管理 586
三、工商税征收与管理 586
第五节 财政 587
一、明清时期财政 587
二、民国时期财政 588
三、解放后财政 590
第六节 审计 594
第十一章 工商行政管理 595
第一节 管理机构 595
第二节 市场管理 595
第三节 工商登记管理 598
一、解放前企业登记 598
二、解放后工商企业登记和管理 599
第四节 合同、商标和广告管理 600
一、经济合同管理 600
二、商标管理 601
三、广告管理 601
第五节 标准计量管理 602
一、度量衡演变 602
二、计量管理 602
三、计量器具生产 603
四、标准化管理 603
第十二章 物价 604
第一节 物价管理 604
第二节 商品价格 605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 612
一、汽车运价 612
二、水电收费 612
三、医疗收费 613
四、中小学收费 614
第四节 商品比价 615
第五节 物价检查监督 616
第十三章 统计 617
第一节 统计机构 617
第二节 统计报表 618
第三节 统计调查 618
一、抽样调查 618
二、普查 619
三、典型调查和重点调查 619
第十四章 劳动 工资 620
第一节 劳动 620
一、用工形式 620
二、队伍状况 620
三、劳动就业 621
四、用工管理 623
五、职工培训 625
第二节 安全与保险 626
一、劳动保护 626
二、劳动保险 627
第三节 工资 福利 628
一、工资 628
二、福利 631
第四篇 政治 635
第一章 政党 635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电白县地方组织 635
一、解放前党组织的建立及主要活动 635
二、解放后的党组织 643
三、县党员代表大会 646
四、县委扩大会议 650
五、历次重大运动 652
六、整党建党 657
七、宣传教育工作 657
八、纪律检查工作 659
九、信访工作 659
十、统一战线工作 660
十一、党的其他工作 661
第二节 其他党派 662
一、中国国民党电白县地方组织 662
二、三民主义青年团电白县组织 664
三、中国民主社会党、青年党电白县组织 665
四、中国民主同盟电白县组织 665
第二章 地方国家权力机关 666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大会 666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 668
一、历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 668
二、历届人民代表大会 671
第三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674
一、审议决定县政重大事项 675
二、任免地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675
三、组织人大代表视察 676
四、办理议案和建议、批评或意见 676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 678
第三章 地方国家行政机关 679
第一节 明、清朝电白行政机关 679
一、县署 679
二、乡图与堡闸 680
第二节 民国时期电白县行政机关 686
一、县政府 686
二、区乡保甲 688
第三节 解放后电白县行政机关 689
一、县人民政府 689
二、乡镇人民政府 692
第四章 议政机关 697
第一节 民国时期县参议会 697
第二节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电白县委员会 697
一、历届政协委员会会议 698
二、政协工作机构 699
三、主要活动 700
第五章 人事 703
第一节 干部状况 703
一、干部编制 703
二、干部结构 704
三、干部来源 707
第二节 干部管理 709
一、干部任免与调配 709
二、干部奖惩 710
三、干部培训 711
四、专业技术干部管理 712
五、干部离休、退休 714
第六章 政法 714
第一节 公安 714
一、机构沿革 714
二、镇反运动 716
三、禁毒、禁赌、禁娼 717
四、政治案件侦查 719
五、刑事案件侦查 721
六、治安管理 722
七、消防 724
第二节 检察 724
一、机构沿革 724
二、刑事检察 725
三、经济检察 726
四、法纪检察 726
五、监所检察 726
六、控告申诉检察 727
第三节 审判 727
一、机构沿革 727
二、刑事案件审判 728
三、经济案件审判 729
四、民事案件审判 729
第四节 司法行政 729
一、机构沿革 729
二、普及法律常识 729
三、公证 730
四、律师 730
五、调解 731
第七章 群众团体 731
第一节 工会 731
一、机构沿革 731
二、历届工人代表会和工会代表会 732
三、主要活动 733
第二节 农会 736
第三节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737
一、组织沿革 737
二、团县代表大会 738
三、主要活动 739
第四节 妇女联合会 740
一、机构沿革 740
二、历届妇女代表大会 740
三、主要活动 741
第五节 工商业组织 743
一、商会 743
二、工商业联合会 743
三、个体劳动者协会 744
第六节 归国华侨联合会 744
第七节 中国少年先锋队 745
第五篇 军事 747
第一章 驻军 747
第一节 古代驻军 747
一、神电卫军 747
二、儒垌营和莲头寨 748
三、电白都司 749
第二节 民国时期驻军 749
一、陈铭枢师 749
二、第四军第三十一团 749
三、余汉谋团 749
四、丘兆琛团和李洁之团 750
第三节 解放战争时期驻军粤桂边纵队第十三团 750
第四节 解放后驻军 750
一、高雷军分区电白县大队和暂四团 750
二、高雷军分区独立二十三团 751
三、第四野战军一二八师三八四团 751
四、第四野战军第二随军医院 751
五、海军观通十四大队电白观通站 752
六、边防守备第十一团 752
七、电白独立营 753
八、广州军区测绘大队 753
九、边防守备第一一八团 753
十、守备第七团 753
十一、湛江军分区第二独立营 753
十二、海军陆战队第一旅两栖侦察队 753
第二章 地方武装 754
第一节 古代地方武装 754
一、民壮 754
二、山瑶兵 754
三、团练 755
第二节 民国时期地方武装 755
一、民团 755
二、自卫队 755
三、保安警察 756
四、联防队 756
五、保安团 757
六、广东保安三师九团机炮连 757
七、广东保安第四纵队第三大队 758
第三节 张炎领导的地方抗日武装 758
一、乡村工作队——战时工作队 758
二、学生总队 758
三、电白抗日团队直辖大队(教导队) 759
第四节 解放前中共领导的地方武装 759
一、农民自卫军 759
二、电白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一中队 759
三、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电白大队 760
四、茂电信独立大队 760
五、“国际队”与独立连 760
六、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第十三团 761
第五节 解放后地方武装 762
第三章 兵役 763
第一节 兵役制度 763
一、明代兵制 763
二、清代兵制 764
三、民国时期兵制 764
四、解放后兵制 765
第二节 兵役机构沿革 767
第四章 民兵 769
第一节 组织沿革 769
第二节 民兵教育 770
第三节 军事训练 771
第四节 民兵工作 772
一、参军、参战、支前 772
二、肃清匪患,巩固人民政权 773
三、建立军警民联防,保卫海边防 773
四、综合治理,维护社会治安 773
五、搞好生产建设,繁荣城乡经济 774
六、抢险救灾,保护群众 775
七、建设精神文明,发扬优良风尚 775
第五章 武备 776
第一节 军事设施 776
一、城池 776
二、营寨 777
三、营、堡、闸 778
四、烽堠 778
五、兵船 779
六、塘汛 779
七、炮台 780
八、防空警报站 781
九、现代海防设施 781
十、现代防空设施 781
第二节 兵器 781
第六章 战事 783
第一节 明代战事 783
一、瑶民暴乱,县府城被毁 783
二、瑶乱未息,高州、电白迁治 783
三、卫军哗变 784
四、参将府兵叛乱 784
五、被汰参将府兵勾结倭寇陷卫城 785
六、倭寇血洗神电卫 785
七、山寇黎汝诚等被剿灭 785
八、五蓝歼倭寇 786
九、海盗犯莲头,陈珙战死 786
第二节 清代战事 786
一、义军抗清 786
二、海盗犯境,战乱不断 787
三、清兵镇压天地会 788
第三节 民国时期战事 789
一、许国锋领导“反袁讨龙”起义 789
二、民初军阀混战 789
三、日寇侵扰沿海圩镇,电白人民奋起抗击 790
四、人民游击队两次武装起义 791
五、茂电信独立大队(独立六连)转战电白 792
六、羊角游击区的反扫荡斗争 792
七、夜袭云谭乡公所 79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战事 794
一、解放电白战斗 794
二、剿匪战斗 795
三、围歼武装特务 797
第六篇 文化 799
第一章 教育 799
第一节 学宫 书院 私塾 799
一、学宫 799
二、书院 800
三、私塾 800
第二节 学校教育 801
一、学前教育 801
二、小学教育 803
三、中学教育 809
四、专业教育 817
第三节 成人教育 821
一、农民业余教育 821
二、职工业余教育 823
三、函授教育 823
四、广播电视教育 824
第四节 教师队伍 824
一、队伍构成 824
二、教师培训 827
三、教师待遇 827
第五节 学制、课程与教学方法 829
一、学制 829
二、课程 830
三、教学方法 831
第六节 教育经费与设备 832
一、教育经费 832
二、教育设备 834
第七节 教育行政 835
一、县级行政机构 835
二、乡镇级行政机构 836
第二章 科学技术 836
第一节 机构与队伍 837
一、管理机构 837
二、县级科研单位 837
三、科技学术团体 839
四、基层科技机构 840
五、科技队伍 841
第二节 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 842
一、农、林、牧、水产、水利 842
二、工业、交通 845
三、其它行业 847
第三节 科技成果 847
一、获奖科技成果项目 847
二、部分科技成果简介 855
第四节 科技普及与交流 856
一、科技普及 856
二、科技交流 857
第五节 星火计划 860
第六节 专利项目 862
第三章 文化艺术 862
第一节 文化事业单位 863
一、文化馆 863
二、博物馆 863
三、图书馆 864
四、书店 864
五、档案馆 865
六、电影公司 866
七、影剧院 867
八、工人文化宫 867
九、文化站、室 867
十、演出团体 867
第二节 群众文化 869
一、群众文化团体 869
二、民间艺术 870
三、群众文艺活动 873
第三节 文学艺术 873
一、文学创作 873
二、戏剧、曲艺、音乐、舞蹈 874
三、书画、摄影 875
第四节 广播 电视 876
第五节 新闻 出版 878
第六节 作品选录 878
一、诗选 878
二、文选 884
第四章 县志纂修 895
第一节 电白历代修志 895
第二节 电白当代修志 898
第五章 名胜古迹 900
第一节 古遗址 900
一、生活遗址 900
二、生产遗址 900
三、古城遗址 901
四、军事遗址 902
第二节 古墓葬 903
一、隋墓 903
二、唐墓 904
三、宋墓 905
四、元墓 905
五、明墓 905
六、清墓 906
第三节 古建筑 907
一、庙宇 907
二、塔、楼、桥 907
三、宗祠 908
第四节 古石刻 909
一、摩崖石刻 909
二、石刻 910
三、石碑 910
四、石雕 913
第五节 出土文物 914
一、新石器时代文物 914
二、汉代文物 914
三、隋唐文物 914
四、宋代文物 915
五、明代文物 915
六、清代文物 915
第六节 名胜 916
一、电白旧八景 916
二、电白新八景 916
第六章 体育 919
第一节 体育机构 919
一、群众体育团体 919
二、体育运动委员会 920
第二节 学校体育 920
一、中小学体育 920
二、业余体育学校 921
第三节 群众体育 921
一、民间传统体育 921
二、职工体育 922
第四节 体育竞赛 925
一、历届运动会 925
二、竞赛成绩 925
第五节 场地 经费 932
一、场地 932
二、经费 932
第七章 卫生 934
第一节 卫生机构 934
一、县级医疗卫生机构 934
二、镇级医疗卫生机构 937
三、厂场医疗卫生机构 938
四、社会个体医疗机构 938
第二节 医疗 939
一、医疗队伍 939
二、医疗设备 941
三、医疗技术 943
四、医疗服务 947
第三节 保健 949
一、妇幼保健 949
二、公费医疗保健 951
三、农村合作医疗保健 951
第四节 防疫 952
一、疫情管理 952
二、疫病防治 953
第五节 公共卫生 963
一、爱国卫生运动 963
二、除“四害” 964
三、饮水卫生 965
四、食品卫生 966
五、劳动卫生 968
第六节 药政 969
一、药政管理 969
二、药品管理 969
第七篇 社会 971
第一章 民政 971
第一节 优抚 972
一、解放前优抚 972
二、解放后优抚 972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 977
一、安置 978
二、扶持致富 979
三、开发使用退伍军人两用人才 979
第三节 赈济 979
一、解放前赈济 979
二、解放后赈济 981
三、社会救济 985
四、扶贫 986
第四节 社会福利 987
一、孤寡老人供养 987
二、孤儿弃婴收养 988
三、残疾人安置 988
四、麻风病人收容 989
五、收容遣送 989
六、社会福利生产 990
第五节 老区建设 990
一、老区确定与分布 990
二、建设概况 991
第二章 人民生活 993
第一节 农民生活 993
第二节 职工生活 996
第三章 家庭 姓氏 998
第一节 婚姻 998
一、旧式婚姻 998
二、新式婚姻 999
第二节 家庭结构 1001
第三节 姓氏 1002
一、姓氏人口构成 1002
二、姓氏分布 1002
三、部分姓氏来历 1014
第四章 风俗习惯 1017
第一节 生活习俗 1017
一、服饰 1017
二、饮食 1018
三、住宅 1019
四、家具 1020
五、娱乐 1020
第二节 生产习俗 1021
一、商人习俗 1021
二、农作活动习俗 1021
第三节 岁时习俗 1022
一、传统习俗 1022
二、公共节日 1023
第四节 礼仪习俗 1024
一、婚嫁 1024
二、丧葬 1024
三、祭祀 1025
四、生育 1026
五、寿庆(含过生日) 1027
六、交际 1027
第五节 陋习 1028
一、迷信 1028
二、吸毒 1028
三、赌博 1028
四、蓄辫缠足 1029
五、禁忌 1029
第六节 新风美德 1030
一、尊老爱幼 1030
二、拾金不昧 1030
三、助人为乐 1031
四、见义勇为 1031
第五章 方言 1033
第一节 电白闽语 1034
一、电白闽语语音 1034
二、电白雷话语法 1036
三、电白雷语俗语 1043
第二节 电白客家话 1045
一、电白客家话语音 1045
二、电白客家话语法 1046
三、电白客家话俗语 1049
第三节 电白粤语 1050
一、电白粤语语音 1051
二、电白粤语与广州话的差异 1053
第四节 电白旧时正话 1056
一、电白旧时正话语音 1056
二、电白旧时正话词汇 1057
三、电白旧时正话语法例句 1064
第六章 宗教 1068
第一节 道教 1068
第二节 佛教 1068
第三节 天主教 1069
第四节 基督教 1069
第七章 侨务 1070
第一节 华侨 1070
一、电白侨民旅居国外因由 1070
二、电白华侨社会状况 1071
第二节 港、澳同胞 1072
第三节 侨务活动 1073
一、侨务机构 1073
二、侨务活动 1073
第八章 计划生育 1075
第一节 计划生育概况 1075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 1076
第三节 计划生育措施 1078
第四节 人口控制 1079
第九章 民间传说 民间故事 1080
第一节 民间传说 1081
第二节 民间故事 1086
第十章 谣谚 1094
第一节 民谣 1094
一、民风歌谣 1094
二、生活歌谣 1095
三、生产歌谣 1096
四、情歌 1097
五、戏谑歌 1099
六、时政歌谣 1100
七、杂歌 1101
八、谜语歌 1102
第二节 儿歌 1103
一、海话(含雷话)儿歌 1103
二、粤语儿歌 1104
三、客家话儿歌 1105
第三节 谚语 1106
一、道德谚 1106
二、生产谚 1107
三、生活谚 1107
四、自然谚 1108
第四节 歇后语 1109
一、海话(含雷话)歇后语 1109
二、粤语歇后语 1109
三、客家话歇后语 1110
第八篇 人物 1111
第一章 人物传 1111
冼夫人 1111
冯仆 1113
冯盎 1114
冯智戴 1115
冯子猷 1115
高力士 1116
刘长卿 1117
梁楚 1117
蒋科 蒋思问 1117
黄十九 1118
张恒 1118
崔则高 崔则乾 1118
崔浩 1119
邓升 1119
黄廷圭 1119
黎磐 1120
张韬 1120
王许之 1120
吴守贞 1121
张希皋 1122
陈礼 1122
崔良槚 1123
马仲辉 1124
邵应邲 1124
盛植才 1125
邵咏 1125
崔腾云 1126
邵维乔 1126
高群英 1126
许国锋(丰) 1127
邵贞昌 1128
陈德滨 1129
谢维屏 1130
朱元昌 1131
吴国光 1132
林凤文 1132
李嘉 1133
黄履韵 1134
程允贞 1135
王杰 1136
黄祖文 1137
王德全 1138
何逢霖 1139
邵若海 1140
梁麟 1141
李东英 1142
区鲤腾 1143
蔡守棠 1143
王占鳌 1146
谢申 1148
梁毅 1149
杨增 1150
第二章 人物录 1159
第一节 英烈名录 1159
一、大革命时期 1159
二、抗日战争时期 1160
三、解放战争时期 1161
四、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164
第二节 历代科举人物录 1174
一、进士 1174
二、举人 1175
三、荐辟、特用 1176
第三节 当代名人录 1176
第三章 人物表 1180
第一节 当代受省级以上表彰人物名表 1180
第二节 当代高级知识分子名表 1187
一、在外地工作的电白县籍高级知识分子 1187
二、在县内工作(含客籍的)高级知识分子 1192
第三节 社会名人 1196
一、在外地工作的电白县籍副处以上职级的社会人士 1196
二、电白县现职(含离、退休的)副处级以上干部 1207
附录 1213
一、文献选辑 1213
电白县人民政府半年(1949.11~1950.4)来施政工作报告 1213
中共电白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健全电白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 1222
电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电白县志》征集资料的通告 1222
国务院关于扩大广东省沿海经济开放区范围的批复 1224
电白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措施 1224
二、历史资料摘编 1226
为电白农民求救 1226
为电白、东莞和花县惨案通电 1227
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 1228
三、地方志关于冼夫人故里墓葬记载资料选录 1237
1、冼夫人故里 1237
2、冼夫人墓葬 1238
四、旧《电白县志》序、跋选辑 1239
1、明嘉靖《电白县志》序 1239
2、清顺治《电白县志》序 1240
3、清道光《电白县志》序 1240
4、清道光《电白县志》跋 1241
5、清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序 1241
6、清光绪《重修电白县志》跋 1241
五、本志书在某些问题的记述上与《茂名市志》的差异 1242
1、关于冼夫人的故里问题 1242
2、关于冼夫人的墓地问题 1242
3、关于建置沿革 1243
4、关于杨惟宝等进士的籍属问题 1243
六、电白郡、县命名之由来 1244
七、热心赞助本届修志的人士 1244
八、《电白县志》表格索引 1245
第一篇 地理 1245
第二篇 经济(上) 1246
第三篇 经济(下) 1247
第四篇 政治 1249
第五篇 军事 1250
第六篇 文化 1250
第七篇 社会 1251
第八篇 人物 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