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五四以来:综合创新主潮论 1328
第一章 五四精神实质:不是激进主义,而是综合创新 1328
第一节 “打倒孔家店”是五四口号、激进主义是五四主潮吗? 1329
第二节 “打倒孔家店”并非五四运动口号 1334
第三节 全盘否定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只是五四运动支流 1337
第四节 陈独秀、胡适的矛盾文化观——并未全盘否定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1341
第五节 五四新文化主潮:蔡元培、李大钊、鲁迅的综合创新论 1359
第六节 蔡元培思想真谛:以兼容并包为手段,求综合创新之目标 1363
第七节 李大钊的马克思主义综合创新论 1371
第八节 鲁迅全盘否定的是封建礼教而不是孔子与中国传统文化 1381
第九节 梁漱溟、学衡派的传统复归论不足以掩盖综合创新的五四主潮 1390
第二章 30年代文化讨论主潮:不是现代新儒学,而是综合创新论 1395
第一节 从五四后期到30年代:全盘西化论与现代新儒学 1396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论和古今中外法——毛泽东思想中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1405
第三节 鲁迅:“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文化旗手 1425
第四节 徐悲鸿:综合创新论在绘画艺术界的杰出代表 1431
第五节 张岱年:从哲学高度创立综合创新论的最初尝试 1449
第三章 80年代文化热:主潮不是全盘西化论,而是综合创新论 1456
第一节 80年代文化热的历史背景——改革开放的大转变和中国文化的现代化 1457
第二节 全盘西化论虽流行一时却终非主流 1460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潜流 1465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中的综合创新文化观 1472
第五节 张岱年力倡综合创新论、民族精神论 1483
第四章 90年代文化复兴潮:主潮不是现代新儒学,而是综合创新论 1504
第一节 90年代文化复兴潮的多重背景 1505
第二节 现代新儒学东山再起的历史契机 1510
第三节 90年代现代新儒学的七个新特点 1516
第四节 中国文化复兴的宏伟蓝图 1538
第五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纲领 1549
第六节 以张岱年为代表的综合创新文化观的新发展 1552
第五章 中国文化现代化的综合创新主潮论——兼评各种主潮论 1558
第一节 析激进主义主潮论 1559
第二节 析自由主义全盘西化主潮论 1562
第三节 析保守主义儒学复兴主潮论 1566
第四节 析全盘西化与保守主义两极震荡主潮论 1569
第五节 析激进主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三元互动主潮论 1571
第六节 析儒学复兴、全盘西化、马列主义三大主潮论 1574
第七节 综合创新——中国文化现代化百年主潮 1578
第五篇 文化发展:综合创新目标论 1587
第一章 中国文化在改革开放中的九大综合创新 1587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是中华智慧、中华文化、中华精神的伟大创造 1589
第二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民族精神 1592
第三节 独立自主、全面开放的崭新时代精神 1593
第四节 爱国主义与文化复兴的时代洪流 1595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创新与理论创新 1597
第六节 民主政治、法治国家的新观念 1599
第七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新创造 1600
第八节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格局 1601
第九节 科教兴国的可持续发展新战略 1602
第二章 三大问题的理论反思 1605
第一节 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 1606
第二节 自由主义全盘西化论与保守主义儒学复兴论 1611
第三节 官僚腐败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 1617
第四节 大得大失的综合考察——文化现状的基本估计 1620
第三章 中国文化现代综合创新的十大目标 1622
第一节 创造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新中国 1622
第二节 创造两个文明一体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文明 1623
第三节 创造一体两翼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体制 1624
第四节 开创“体制改革—经济起飞—国家统一——文化复兴”四位一体的现代化主潮 1625
第五节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和新模式 1626
第六节 创造现代革新的中华民族精神 1627
第七节 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价值观念和价值体系 1628
第八节 创造富于时代精神与东方神韵的新哲学、新智慧 1629
第九节 创造大器晚成、现代复兴的中华文明新形态 1630
第十节 创造现代新型主体性与世界文明新形态 1631
第四章 让中华腾飞持续四十五年的三级火箭 1634
第一节 世纪之交新问题:让中华腾飞持续四十五年的条件是什么? 1634
第二节 使中国经济起飞持续四十五年的三级火箭 1636
第三节 第一级火箭:中国经济起飞开始阶段的四大支点 1639
第四节 第二级火箭:中国经济起飞高峰阶段的四大动力 1646
第五节 第三级火箭:中国经济起飞持续阶段的四大推力 1655
第五章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 1662
第一节 中华文明历史命运的三部曲 1663
第二节 中华文明的古代辉煌 1665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近代滞后 1686
第四节 中华文明的现代复兴 1696
第六篇 核心观念:综合创新价值论 1711
第一章 创新性是衡量文化价值的首要尺度 1711
第一节 综合创新是文化发展普遍规律 1712
第二节 创造性是文化价值源泉和价值尺度 1719
第三节 创新生产力:科技革命时代发展的火车头 1724
第二章 创新是决定命运的生命线——东亚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与历史教训 1728
第一节 科学创新不足 1729
第二节 技术创新不足 1734
第三节 发展模式创新不足 1742
第四节 经济政治体制创新不足 1753
第五节 文化观念创新不足 1764
第六节 在科技革命时代文化创新决定民族命运 1775
第三章 综合创新:中华复兴、走向世界的文化选择 1778
第一节 文化的深层实质: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 1779
第二节 世纪之交,三种选择:两条死路,一条活路 1784
第三节 三种文化价值观:文化选择的深层基础 1786
第四节 全盘西化论基础:民族虚无主义文化价值观 1788
第五节 儒学复归论基础:保守主义、国粹主义价值观 1793
第六节 辩证发展论基础:多元文化综合创新价值观 1800
第四章 中国文化综合创新对世界文明新型期的价值——驳“中国威胁论” 1807
第一节 “中国威胁论”和“文明冲突论”:无知与偏见的二重唱 1808
第二节 多元一体的世界格局与东方文明的重新崛起 1811
第三节 中华文明的大器晚成、现代复兴之道 1815
第四节 西方智星的未来预见 1819
第五节 中华复兴:世界新型文明的东方曙光 1824
第七篇 新型文明:综合创新理念论 1842
第一章 从唯心文化观到唯物文化观 1842
第一节 唯心文化观的两种形式:文化自定论和文化决定论 1842
第二节 唯物文化观的两块基石:实践创造论和经济基础论 1845
第二章 从机械文化观到辩证文化观 1848
第一节 机械文化观的两个极端: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 1848
第二节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的辩证法 1852
第三节 保守与变革关系的辩证法 1853
第四节 继承与批判关系的辩证法 1854
第三章 从单元文化观到多元文化观 1855
第一节 从单一起源论到多元起源论 1855
第二节 从单一模式论到多元模式论 1858
第三节 从单一目标论到多元目标论 1860
第四节 从单一价值论到多元价值论 1861
第四章 从一多拒斥文化观到一多相容文化观 1863
第一节 国家意识形态与一般文化基础——不可混淆的两个层次 1863
第二节 意识形态化与非意识形态化——一多拒斥的两个极端 1864
第三节 国家意识形态一元化与文化建设多元化 1868
第五章 从封闭文化观到开放文化观 1870
第一节 以开放态势对待中国文化中的诸子百家 1871
第二节 以开放态势对待中华文明中的多元民族、多元文化 1872
第三节 以开放态势对待“中、西、马”三大文化源流并存的中国文化现状 1874
第四节 以开放态势对待西方近代工业化、现代社会化文明成果 1875
第五节 以开放态势对待由六个经济文化圈组成的当代世界多元文化 1876
第六节 以开放态势积极面对世界文化的全球化趋势 1878
第六章 从区域文化观到全球文化观 1879
第一节 文化形态发展三部曲:地区文化—民族文化—全球文化 1879
第二节 着眼全球问题的新型文化视野 1881
第三节 树立全球史观的新型思维方式 1882
第四节 确立全人类整体的新型价值观念 1883
第五节 建立全球网络和知识库系统 1884
第七章 从文明冲突观到对立统一文化观 1886
第一节 强调东西文化根本对立的文明冲突论 1887
第二节 回应文明冲突论的两种尝试:河东河西论与和合学 1888
第三节 对立统一规律:超越“斗争哲学”与“和的哲学”的综合创新 1889
第四节 东西文明对立统一关系的七个层次 1891
第八章 从静态文化观到发展文化观 1896
第一节 综合创新论本质上是文化发展辩证法 1896
第二节 文化不是静态的而是发展的 1897
第三节 文化发展两种形态:量变积累与质变飞跃 1898
第四节 文化革命:文化发展的大变革、大飞跃 1899
第五节 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破与立的对立统一 1900
第六节 文化发展的实质是综合创新 1901
第七节 当代文化正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代 1902
第九章 从单向发展文化观到双向发展文化观 1904
第一节 现代化与民族化、全球化与中国化的统一——中国文化的双向发展 1904
第二节 中国地理生态系统:与世界的统一性与相对独立性 1906
第三节 中华文明起源期:与世界文明起源的统一性与鲜明原创性 1907
第四节 中华文明定型期:与世界文明轴心期的一致性与民族独特性 1911
第五节 近代工业化文明发展的二重性:世界统一性与民族主体性 1912
第六节 世界文明新型期的两个潮头:全球文化一体化与民族文化多元化 1913
第七节 中国文化现代化双重目标:全球化与民族化的统一 1915
第十章 从模仿文化观到创新文化观 1917
第一节 模仿文化观的思想渊源 1917
第二节 文化活动的创新本质论 1920
第三节 文化发展的创新动力论 1923
第四节 综合创造的创新机制论 1925
第五节 文化评价的创新价值观 1928
第六节 四元综合的创新主体论 1930
第七节 多元综合的创新体系论 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