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法律哲学 1
第一章 公司法改革中的自由主义与管制主义 3
第一节 导论 4
第二节 公司法的哲学根基:法典的精神气质 6
一、两种哲学伦理 6
(一)客体化哲学伦理 7
(二)主体化哲学伦理 8
二、法典的精神气质 10
三、公司法的精神气质:比较法 12
(一)英国 12
(二)美国 22
(三)日本 26
(四)台湾地区 28
四、公司法的精神气质:中国大陆法 30
第三节 公司法条规中的哲学成分 34
一、自由主义因子 34
(一)总则 34
(二)公司设立 35
(三)公司营运 36
(四)公司终止 41
(五)小结 42
二、管制主义因子 43
(一)总则 43
(二)公司设立 45
(三)公司营运 45
(四)公司终止 50
(五)法律责任 50
(六)小结 52
三、立法当局的矛盾立场:自由和规制的基准 53
(一)可以更为自由的领域 53
(二)设定了不当管制措施的领域 71
四、小结 84
第四节 公司法的联邦主义 86
一、自由主义的声音 86
二、公司法的联邦:概念和历史 88
三、为什么不是联邦主义:两个基本前提 89
(一)政权结构与联邦主义 89
(二)经济体制与联邦主义 92
(三)中国为什么集中立法:揣测理由 98
四、法典构造的乌托邦 102
(一)需要分散的格局:联邦化的可能 102
(二)理想格局难以实现 103
第五节 结论 105
第二章 一人公司立法构造的哲学元素 108
第一节 导论 109
第二节 人类品性分层与公司的自然类型 110
一、人类品性分层 110
(一)联合性的一面 110
(二)非联合性的一面 111
二、公司的两种自然类型 112
(一)人类行为选择与人类品性 112
(二)公司的两种自然类型 112
第三节 国民性、营业自由与一人公司 113
一、国民性与一人公司的关联 113
(一)中国人的国民性 114
(二)一人公司吻合国民性的需求 117
二、一人公司Vs.个人独资企业 118
第四节 背离国民性的立法安排 120
一、立法安排 120
(一)修改草案 120
(二)学者建议稿 120
二、对国民性的背离 122
第五节 结论 125
第三章 股东权利构造的基本面 127
第一节 导论 128
第二节 过度的少数股东保护 129
一、保护少数股东的运动 129
二、股东知情权范围的法律构造 131
(一)可否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 131
(二)否定查阅董事会会议记录的理由 133
三、股东利润分配请求权的司法模式 137
第三节 股东权利构造的基本面 141
一、股东权利分配的团体法哲学:维持公司团体人格的独立存在 141
(一)公司团体人格 141
(二)强壮董事会 142
二、股东权利分配的生态规则:大股东大权利、小股东小权利 143
三、股东权利保护的边界:股东的合理期待 148
第四节 结论 150
第四章 股东名册与营业执照的保管方式 152
第一节 导论 153
第二节 股东名册与营业执照的“规整软化” 155
一、股东名册的“规整软化” 155
(一)两种争论 155
(二)立法明定股东名册的功能 156
(三)修法的行动 157
(四)其他问题暗示 163
二、营业执照的“规整软化” 164
(一)营业执照缴回规则被虚化 164
(二)简易清算 164
(三)营业执照电子化托管 165
第三节 股东名册与营业执照的保管方式 166
一、股东名册和营业执照的信息本质 166
(一)作为公共信息的股东名册与营业执照 166
(二)作为公共产品的公共信息 169
二、私人保管与公共保管:公共信息的保管方式 170
(一)私人信息与公共信息的保管 170
(二)公共信息的私人保管 171
(三)公共信息的公共保管 172
三、股东名册和营业执照如何保管 174
(一)股东名册由私人保管走向公共托管 174
(二)营业执照由私人保管走向电子化公共托管 176
第四节 结论 177
第五章 资本市场的自治与宽容 179
第一节 导论 180
第二节 分析工具: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 181
第三节 禁止股票折价发行的规则 184
一、比较法与问题意识 185
二、关于票面金额的废止 187
(一)理论倾向 187
(二)私见 187
三、关于受益公司的多元性 188
(一)理论倾向 188
(二)私见 189
四、发行人的营业期限限制 190
(一)设立时的折价发行 190
(二)增资时的折价发行 191
五、公司内部的审批机构 191
六、法院等公法机关的参与决定权 192
(一)理论倾向 192
(二)私见 193
七、小结 194
第四节 亏损股票的暂停上市与退市规则 195
一、规则现况 195
二、证券交易与实物商品交易 198
(一)实物商品交易注重使用价值:瑕疵物品的可交易性 198
(二)证券商品交易注重交换价值:瑕疵证券的可交易性 199
(三)现行规则不利于鼓励证券发行者“向善” 205
第五节 资本市场的哲学:证券交易与买菜规则 206
一、简单的生活性事实 206
二、迷失的“社会正义” 207
三、市场宽容不损害强者逻辑 209
第六节 结论 210
第二编 碎片思想 213
第六章 公司法改革中的国家所有权 215
第一节 导论 216
第二节 官不与民争利的传统 218
一、官不与民争利:一种假称判断 219
(一)理论假说 219
(二)历史事实 220
二、官为何与民争利:超稳定政治结构的需要及其他 224
(一)超稳定政治结构的事实 224
(二)为什么会超稳定:国家所有权的政治功能 225
(三)国家所有权有助于公共财政的敛集 226
第三节 政企分开式国企改革 227
一、政企分开作为国企改革的流行模式 228
二、政企分开的历史镜像:洋务运动中的无奈 229
三、政企分开的现实命运 230
第四节 私法体系还是公法体系 233
一、30年中国式改革之困惑:企业与政府的离合运动 233
二、国家所有权之本性:一种公共权力 235
(一)进入私法体系的国家所有权 235
(二)政府干预权力的扩张性 235
(三)官营作为特殊的经济形式:国家所有权的公共性本性的意义 237
三、观念重申:为什么需要国家所有权 239
(一)国家所有权作为经济基础 240
(二)国家所有权的社会功能 240
(三)国家所有权作为信用机制 246
(四)权力崇拜文化与国家所有权 247
第五节 结论 248
第七章 公司“死亡”政策的法律规制 250
第一节 导论 251
一、公司退市的多元主义解释 251
二、公司退市的泛化与公司人权 252
三、正常的退市机制 253
第二节 监管思维的改革:由主体主义走向行为主义 254
一、节制行政关闭权的设定 255
(一)行政关闭权的扩张倾向 255
(二)对公司停业的宽容 259
二、设定吊照处罚等资格罚以外的替代性处罚措施 260
三、按照分离原则改革“登记证明一本主义” 261
第三节 从行政到法院:监管权的配置由集权走向分权 263
一、赋予法院否决瑕疵公司设立的权力 263
二、扩大私法主体请求法院解散公司的权力 267
第四节 重整公司退市的善后程序 268
一、一般规则与问题 268
二、公司退市善后程序的重整 269
(一)设置简易清算机制 269
(二)清算工作市场化 271
(三)营业执照的公共托管和依职权注销制 272
第五节 结论 273
第八章 重思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 275
第一节 导论 276
第二节 公司治理的三重机制:内部治理与外部监控失灵 277
一、外部市场监控机制 278
二、外部权力监控机制 279
三、内部治理监控机制 280
第三节 公司内部治理的结构模型、生成原因及监控课题 281
一、公司内部治理的结构模型:比较法的经验 281
二、生成原因与监控课题:经济、文化与政治因素 282
第四节 独立董事:在传统治理框架中行动 286
第五节 个别性考察行动方向:对中国问题的检讨 289
一、我国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及其问题点 290
二、期待独立董事解决什么问题 292
(一)关于资讯公开、减轻内部人控制的问题 294
(二)关于预防大股东“一股独大”的问题 299
(三)关于促进企业理性决策的问题 303
三、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的其他证据 310
(一)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的正相关 310
(二)独立董事与公司经营绩效的负相关 318
(三)独立董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 322
(四)合理的怀疑 325
四、抛弃独立董事的异向改革思维 327
第六节 结论 331
第九章 选择企业法律形态的诸因素实证调查 334
第一节 导论 335
第二节 样本选择、调查形式与选题设计 338
第三节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与展开 341
一、开办企业的选择因素(问题1) 341
(一)专业训练的影响 343
(二)性别构成的影响 350
二、企业类型的私人选择(问题2) 353
(一)专业训练的影响 354
(二)性别构成的影响 357
三、企业类型的国家考量(问题3) 361
(一)专业训练的影响 361
(二)性别构成的影响 362
四、企业形态法定主义民间态度(问题4) 364
(一)专业训练的影响 365
(二)性别构成的影响 369
第四节 结论 372
第十章 公司法的解释力与解释方法 375
第一节 导论 376
一、公司法的解释力与解释方法 376
(一)公司法为什么需要解释力:判决与民意 378
(二)公司法如何有解释力:解释技术 379
二、孤独的公司法学:面对社会科学 384
三、社会科学的自主性:林中空地的天空 386
(一)30年来的挣扎 386
(二)自主性与价值:关于艺术 387
四、如何自主性:回到公司法 391
(一)超越日常性知识与学究性常识 391
(二)彻底反思学术的过程 393
五、其他一些说明 395
第二节 公司法的法学进路 396
一、作为贫矿的公司法 399
二、法学中的价值关怀与规范关怀 401
三、公司法的价值关怀 402
四、公司法的规范关怀 403
五、国际化与本土化 407
六、公司法学者的任务 409
第三节 公司法的实用主义进路 410
一、实用主义的解释 410
(一)为何不用经验主义:哲学上的观察 411
(二)为何不用实证主义:法学上的观察 413
(三)什么是我们所关注的实用主义 416
二、如何认真对待公司法 417
(一)已经怎样对待 417
(二)应当如何对待 420
第四节 公司法的社会学进路 423
一、问题来源 424
二、作为挑战陈规的社会学方法 425
三、社会学思考的两种常用路径与危险 429
第五节 公司法的细则进路 433
第六节 结论 436
参考文献 438
后记 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