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4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陈如凯等著
  • 出 版 社: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3
  • ISBN:7109082695
  • 页数:44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介绍了甘蔗的起源和分类、数量性状遗传、抗性遗传、光合性状遗传、抗性育种、高光效育种、品质育种、细胞工程技术等。

第一章 甘蔗遗传育种和我国甘蔗育种计划 1

第一节 甘蔗遗传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1

一、遗传育种概况 1

二、遗传育种的回顾 2

三、遗传育种的作用与发展趋势 6

第二节 甘蔗育种发展和今后研究方向 7

一、育种发展动态 7

二、研究方向与对策 12

第三节 我国甘蔗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规划 13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二、糖业发展对育种的技术需求 15

三、现代甘蔗育种的主要内容及关键技术 16

第二章 甘蔗的起源、进化与分类 19

第一节 甘蔗的起源与进化 19

一、热带种(S.oficinarum)起源中心与多样性 19

二、热带种的进化 21

三、印度种(S.barberi Jesw.)的起源 23

四、中国种(S.sinense Roxb.)的起源 23

第二节 甘蔗近缘植物的分类 24

一、芒属(Miscanthus Anderss) 25

二、蔗茅属(Erianthus Michx.sect.Ripidium Henrard) 26

三、硬穗茅属[Sclerostachya(Hack)A.Camus] 28

四、河八王属(Narrenga Bor) 29

第三节 甘蔗属的分类 29

一、热带种(S.oficinaRum L.) 30

二、中国种(S.sinense Roxb.)和印度种(S.barberi Jesw.) 31

三、割手密种(S.spontaneum L.) 33

四、大茎野生种(S.robustum Brandes and Jeswiet Spontaneum Grassl) 34

五、食穗种(S.edule Hassk) 35

第四节 甘蔗属复合体分类研究进展和新技术应用 36

一、甘蔗属复合体分类进化的研究进展 36

二、染色体Giemsa-C带在甘蔗种间分类上的应用 37

三、应用RAPD技术研究蔗属及其近缘属种间亲缘关系 39

四、ISSR分子标记在甘蔗及其近缘属分类上的应用 42

五、基因型鉴定与分类 47

第三章 甘蔗数量遗传研究与应用 53

第一节 作物数量遗传理论在甘蔗选育种实践上的应用 53

一、应用配合力分析评价亲本和组合 53

二、应用遗传力和重复力预测选择响应 54

三、应用性状相关和通径分析确定选择策略 55

四、稳定性分析是评价无性系适应性的有效手段 56

五、聚类分析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 57

第二节 甘蔗配合力分析与亲本选配 57

一、配合力分析与甘蔗育种亲本创新和组合评价 57

二、9个引进亲本主要经济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65

三、CP高糖亲本和崖城割手密后代主要性状的配合力 70

四、宿根性状配合力分析 75

五、应用不完全双列交配设计探讨新CP甘蔗品种的育种潜力 82

第三节 甘蔗群体遗传变异与选择响应 86

一、F1代群体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 86

二、分离世代遗传变异、遗传相关和选择响应 92

三、育种新组合不同世代性状变异与重演力 97

四、杂交育种早代叶冠形态与产量性状 101

五、蔗茎产量、蔗糖分和蔗糖产量的通径分析 107

六、常用杂交组合有性和无性世代性状变异性与重演力 110

七、亲本正反交对经济性状的相对效应 116

八、早代宿根性选择效果 120

九、实生苗群体必需的样本容量估算 125

十、引进品种的模糊评判 129

第四节 甘蔗品种适应性和稳定性评价 132

一、新品种适应性分析 132

二、新品种高产与稳产分析 138

第四章 甘蔗抗性遗传与抗逆育种 144

第一节 甘蔗抗旱遗传与御旱品种筛选 144

一、抗旱性的遗传改良 144

二、品种的御旱性差异 147

三、应用形态生理指标评价不同基因型的御旱性 152

第二节 甘蔗抗旱机制与耐旱筛选 156

一、水分胁迫下蔗叶活性氧代谢 156

二、水分胁迫与叶片线粒体膜流动性 160

三、自由基清除剂与甘蔗的抗旱性 163

四、多胺代谢与甘蔗抗旱性 166

五、应用抗旱生理指标评价品种耐旱性 170

第三节 甘蔗抗盐性遗传与耐盐筛选 174

一、抗盐性遗传与配合力分析 174

二、实生苗抗盐筛选 179

三、不同品种的耐盐性评价 181

第四节 甘蔗抗寒性评价 186

一、不同品种苗期生长对低温的反应 186

二、不同品种抗寒性与膜脂过氧化 190

三、应用叶绿素荧光参数评价品种抗寒性 192

第五节 甘蔗抗衰老评价 197

一、叶片衰老与膜脂过氧化 197

二、不同品种衰老与多胺代谢 199

第五章 甘蔗抗病性遗传与鉴定技术 205

第一节 甘蔗抗黑穗病育种的回顾与展望 205

一、甘蔗黑穗病菌生理小种 205

二、甘蔗对黑穗病菌的抗性机制 206

三、甘蔗抗黑穗病性遗传及其育种策略 206

四、甘蔗抗黑穗病性鉴定技术 207

五、抗病体细胞无性系筛选的研究 209

六、我国甘蔗黑穗病及抗病育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209

第二节 甘蔗抗黑穗病性遗传与亲本选配 210

一、抗黑穗病性遗传分析及应用 210

二、抗黑穗病性配合力分析及应用 215

第三节 甘蔗抗黑穗病性机制与抗性评价技术 219

一、芽特性与抗黑穗病关系 219

二、苯丙烷类代谢与品种抗病性 222

三、病原接种方式与品种抗病性评价 226

四、抗病基因标记群体构建与应用 231

第四节 甘蔗抗锈病性遗传与鉴定技术 234

一、F1群体抗锈病性分离 234

二、抗锈病性配合力与抗性亲本选配 238

三、抗锈病性指标与无性系抗性评价 241

第六章 甘蔗光合遗传与能源甘蔗育种 246

第一节 甘蔗光合遗传 246

一、光合遗传分析与高光效亲本评价 246

二、F1群体光合遗传变异 248

三、有性世代光合速率的遗传力与选择 252

第二节 甘蔗光合效率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254

一、甘蔗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及对光温的响应 254

二、甘蔗光合作用的季节变化 258

三、水分胁迫对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262

第三节 甘蔗群体光合特性与高生物量育种 264

一、生物量配合力分析与能源甘蔗亲本选配 264

二、生物量重演力分析与能源甘蔗品种选择 269

三、能源甘蔗的光合生产分析 271

四、能源甘蔗群体光合能力与株型育种 275

第七章 甘蔗品质育种 281

第一节 甘蔗品质性状遗传分析 281

一、高糖亲本配合力与野生血缘利用 281

二、F1群体糖分性状遗传变异 286

三、杂交后代锤度选择 291

四、F1高糖个体选择策略 295

第二节 甘蔗蔗糖分积累与叶片关键酶 298

一、不同基因型叶片酶活性与糖分积累 298

二、不同熟期品种蔗糖分消长与酶活性 303

第三节 甘蔗品质劣变机理与调控 306

一、不同品种品质劣变评价 306

二、延缓原料蔗品质劣变的措施 311

第八章 生物工程技术在甘蔗育种上的应用 317

第一节 甘蔗细胞工程 317

一、染色体遗传行为 317

二、组培亚无性系群体遗传变异 318

三、耐磷酸盐细胞系筛选及品质改良 324

四、耐盐细胞系筛选与抗盐性改良 327

五、多胺代谢与抗旱细胞系筛选 330

六、茎尖离体培养技术体系 333

七、甘蔗腋芽快速繁殖技术与良种扩繁 337

八、健康种苗的产量和品质评价 340

九、脱毒果蔗的光合效率与产量效应 344

第二节 甘蔗基因工程 346

一、甘蔗基因工程技术概述 347

二、甘蔗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349

三、甘蔗钙调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序列分析 354

四、海藻糖合酶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甘蔗 358

五、抗线虫基因遗传转化甘蔗 363

六、雪花莲凝集素基因遗传转化甘蔗 366

七、甘蔗花叶病毒外壳蛋白基因遗传转化甘蔗 374

第三节 甘蔗分子遗传图谱与标记辅助选择 376

一、几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特点 376

二、分子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377

三、抗病育种中的标记辅助选择 378

第九章 计算机与甘蔗育种 383

第一节 甘蔗育种无性系计算机评价与选择系统 383

一、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383

二、系统的结构 383

三、系统的功能 384

第二节 甘蔗育种单株选择的计算机系统研究 388

一、系统的软、硬件要求 389

二、系统的结构 389

三、系统的使用 389

第十章 甘蔗种质资源创制与新品种选育 395

第一节 甘蔗种质资源评价与优异种质创制 396

一、种质资源评价 396

二、优异种质创制 408

第二节 甘蔗新品种选育 410

一、我国甘蔗育种程序 411

二、“九五”以来育种成就 413

附录Ⅰ 主要缩写名中英文对照 428

附录Ⅱ 品种系列名对照表 430

附录Ⅲ 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 434

附录Ⅳ 甘蔗品种审定标准 437

附录Ⅴ 国家甘蔗品种区域试验管理办法(暂行) 438

附录Ⅵ 我国主要甘蔗科研机构名录 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