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1
第一篇 壮族的生存模式 9
第一章 源远流长的农业传统 9
一 原始农业产生的契机 9
二 原始农业的产生 23
三 水稻的栽培和水果的培育 29
四 农业的发展 36
第二章 精湛别致的工艺制作 42
一 陶瓷工艺 42
二 冶铸工艺 52
三 纺织工艺 57
第三章 功效显著的壮医 63
一 壮医的病理 63
二 壮医的治疗技术 65
第四章 壮族的生活方式 70
一 饮食 70
二 服饰 74
三 居住建筑 82
四 交通 85
五 丧葬 88
第二篇 壮族的社会体系 91
第一章 壮族社会的历史轨迹 91
一 父系社会的早熟 91
二 家长奴隶制的长期滞存 95
三 封建农奴制的必然发展 98
第二章 壮族的婚姻制度 101
一 壮族婚姻的实质 101
二 壮族的婚姻方式和过程 105
三 壮族婚姻中的群婚残余 113
第三章 壮族的家庭制度 119
一 家庭组织 119
二 家庭关系和职能 124
三 家庭的继嗣 126
第四章 壮族的亲属制度 131
一 亲属称谓 131
二 收养 140
三 老同 141
第五章 壮族的都老制度 143
一 都老制的内涵 143
二 都老制的实质和蜕变 146
第三篇 壮族的观念和价值 151
第一章 壮族的哲学观念 151
一 宇宙观 151
二 认识论 158
第二章 壮族的宗教信仰 166
一 自然崇拜 166
二 生殖崇拜 179
三 图腾崇拜 190
四 祖先崇拜 206
五 原始宗教的演变和当代宗教的特点 209
第三章 壮族的伦理道德 218
一 传统道德规范 218
二 传统道德规范的成因及扭曲现象 233
第四章 壮族的审美意识 238
一 神话美 239
二 民间传说和故事美 245
三 民歌美 252
四 舞蹈美 264
五 图案和绘画美 272
第四篇 壮族的交流与传承 275
第一章 独特的壮语 275
一 壮语的特点 275
二 汉语对壮语的影响 294
第二章 壮族的文字 302
一 孕育文字的母体:原始记事方法 302
二 原始文字的产生与消亡 309
三 壮文字的再造:土俗字的产生及应用 313
第三章 壮族的文化传递 318
一 横向传递 318
二 纵向传递 326
结语 339
后记 342
附录 主要参考论著和论文索引 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