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9年 4
林则徐奉旨赴粤禁烟 4
英国鸦片巨贩 威廉·查甸回国 4
龚自珍为林则徐书文送行 4
林则徐到达广州 5
林则徐向外商发出缴烟、具结谕帖 5
林则徐令暂行封舱 停止贸易 6
义律呈报愿交鸦片 6
义律建议英国政府武装封锁中国 6
道光帝下令就地销毁全部鸦片 7
虎门销烟 8
查禁鸦片章程39条批准执行 9
林则徐令查澳门户籍人口 9
林则徐令逐澳门英人 9
帕麦斯顿令义律搜集中国情报 9
林则徐等拟定致英女王照会 9
林则徐巡视澳门 9
九龙洋面英船袭击中国水师 10
英国召开内阁会议 商讨出兵中国 10
拉本特就侵华具体建议致帕麦斯顿函 10
英国兵船在穿鼻洋炮击中国水师 11
澳门马礼逊学堂开学 11
林则徐主持编译外文书刊 11
1840年 13
林则徐奏呈断绝中英贸易情形 13
曾望颜奏请封关禁海 13
帕麦斯顿就侵华步骤致懿律训令 13
林则徐派兵火攻鸦片走私船 13
磨刀洋英船被焚 13
懿律、伯麦抵澳门湾 13
英军主力向北侵犯 13
英舰炮击厦门 13
定海失陷 13
英舰炮击澳门关闸 14
邓廷桢为筹划闽防致刘耀椿函 14
英外相致清廷照会 要求割地赔款 14
道光帝令琦善向懿律宣告朝廷本意 14
琦善与义律会谈 14
中国水师出击英船 14
琦善照会懿律 要求英军南撤 15
林则徐、邓廷桢被交部严加议处 15
林则徐密陈英人情形 并奏请赴浙带罪效力 15
琦善抵达广州 15
义律向琦善提出和议条款 16
义律要求赔款割地致琦善照会 16
湖北省水灾 16
1841年 18
义律向琦善发出最后通牒 18
英军侵占虎门大角、沙角炮台 18
义律拒绝从大角、沙角撤兵 19
义律照会琦善 拟以沙角换香港 19
道光帝谕令军民抗击英军 19
义律发布管理香港办法告示 19
清廷派皇族奕山等赴粤主持军务 19
义律发布香港归英管辖告示 19
道光帝谕内阁 革去琦善大学士衔 20
琦善被革职锁拿回京 家产充公 20
英舰进攻虎门要塞 关天培阵亡 20
乌涌炮台失陷 21
义律发布告示威胁中国 21
英军占领十三行商馆 21
杨芳、义律订立休战贸易协定 21
林则徐提出御敌办法6条 22
余保纯晓谕外商照常贸易 22
英军进逼广州 22
英军包围广州 22
《广州和约》 23
广州城北民众抗击英兵滋扰 23
三元里民众围歼英军 23
广州人民张贴告示 警告英军 24
英外交大臣指示璞鼎查同中国进行交涉的训令 25
义律照会清廷 约束广州民众 27
祁?、怡良发布举办团练告示 27
升平社学成立 27
伊里布革职 遣发新疆 27
河南祥符黄河决口 27
琦善定罪斩监候 27
璞鼎查通告在粤英人 27
璞鼎查率军北犯 27
厦门失陷 28
龚自珍病逝 28
广州考生怒逐余保纯 29
台湾军民抗击英舰入侵基隆 29
定海再陷 29
璞鼎查颁布占领舟山告示 30
镇海陷落 裕谦殉职 30
宁波失守 31
英舰再犯基隆 31
英军布告禁止民众携带兵器、火药等物出入镇海 31
奕经畏敌 滞留苏州 31
台湾、广东绅民捐资御敌 31
1842年 33
钟人杰率众起义 33
丁拱辰著《演炮图说续后编》出版 33
英方就商议停战问题致清廷照会 33
璞鼎查发布香港、定海为自由贸易港告示 33
清军三路夜袭英军 33
台湾军民诱歼英军 34
大宝山之战 34
郑鼎臣火攻英船 34
卧乌古发布扣留人质告示 34
英军攻陷乍浦 34
道光帝谕令公布中英交涉情形 35
陈化成血战吴淞口 35
龚振麟制成车轮战船 36
英军侵入上海 36
英陆、海军司令致伊里布照会 36
璞鼎查就议和停战问题照复耆英、伊里布 36
耆英派员向英请和 36
道光帝谕军机大臣 加意防堵英军 37
道光帝密谕耆英与英方交涉 37
英舰封锁运河入口 37
英军颁布严禁沿海居民火攻英船告示 37
镇江失陷 37
英军照会牛鉴 要求面商“赎省免战”事宜 37
道光帝谕内阁赶造战船 37
为交付赎省银两 牛鉴致璞鼎查等照会 40
英军照复牛鉴 英军不能退出南京数里之外 40
伊里布派员 劝英人退兵 40
牛鉴就英军索交战费等事致英使照会 40
英军司令拟进攻南京致牛鉴照会 40
璞鼎查提出赔款、割地等项要求 40
耆英派员与英方议和 40
中英订立《南京条约》 40
刘韵珂移书耆英、伊里布 42
程懋采密奏 防堵英军办法4条 42
璞鼎查送交善后章程 42
《海国图志》50卷本出版 43
马礼逊学堂从澳门移至香港 43
道光帝令将奕山等人革职问罪 43
璞鼎查发布告示要求清廷严惩台湾官员 43
钱江、何大庚发布《全粤义士义民公檄》 43
广州人民火焚洋馆 44
东平公社成立 45
1843年 47
道光帝令斩余步云 47
台湾军抗议逮讯姚莹 47
刘韵珂录呈外商 来厦贸易各条 47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 47
中英《五口通商章程(附海关税则)》 48
潘仕成派员送水雷到京呈览 48
中英订立《虎门条约》 48
道光帝谕军机大臣饬耆英严禁鸦片 48
葡萄牙使团要求与清廷谈判 49
耆英上道光帝密折 49
墨海书馆开办 49
1844年 49
台湾天地会洪协起义 49
清政府派耆英与顾盛谈判 49
福州大雨成灾 49
中美《望厦条约》订立 49
湖南耒阳杨大鹏起义 50
冯云山至桂平山区传教 50
中法《黄埔条约》订立 50
香港民众举行罢工、罢市 50
清政府批准天主教弛禁 50
罗孝全来广州传教 50
梁廷枏撰《合众国说》等篇在粤刊行 51
1845年 53
《德臣报》创刊 53
邓立奇、钟敏和起义 53
清政府批准同比利时通商 53
飓风袭击台湾 53
港英政府颁布港口管理章程 53
清政府释放林则徐 53
《上海租地章程》 54
英人开设柯拜船坞 54
洪秀全撰写理论文章 54
德庇时晓谕舟山民众告示 55
1846年 56
广州人民抗拒英人入城 捣毁府署 56
清廷弛天主教禁 56
冯云山深入紫荆山区传教 56
福州人民捣毁英国商馆 57
中英订立退还舟山条约 57
邓廷桢病逝 57
西藏盘获法国传教士 58
英人在广州殴毙华人 58
丹麦使节要求在上海划地建房 59
盘获潜入湖北的西班牙传教士 59
江苏昭文金德顺起义 59
湖南东安王宗献起义 59
1847年 61
容闳、黄宽等赴美留学 61
清廷拒绝英使请与后藏划界、通商的要求 61
清政府与瑞典、挪威订立通商章程 61
洪秀全从罗孝全学习基督教 61
英军侵入广东省河 61
洪秀全赴广西桂平紫荆山区 62
瑶民雷再浩起义 62
洪秀全捣毁甘王庙 62
广州黄竹岐事件 63
东方银行在上海开设分行 63
《镜镜詅痴》问世 63
1848年 63
冯云山被捕 63
青浦事件 63
杨秀清首次伪托天父下凡 64
俄商船到上海请市被拒 64
徐继畲《瀛环志略》成书 64
英租界再次扩大 65
台湾彰化、嘉义地震 65
洪秀全著《原道觉世训》 65
《太平天日》成书 66
《植物名实图考》及《长编》刊行 66
美人以上海虹口一带为居留地 66
张廷济卒 66
1849年 67
徐广缙会见文翰 拒英人入城 67
葡澳总督宣布澳门为自由埠 67
法国在上海划定居留地 67
广州人民众志成城 迫使文翰罢议进城 67
清廷以英人罢议进城 升赏徐广缙等 68
葡澳总督亚玛勒被杀 68
阮元卒 68
“狭邪小说”《品花宝鉴》刊行 68
梁章钜卒 68
1850年 72
道光皇帝病死 72
上海裨文女校开学 72
曾国藩奏陈用人三策 72
准俄人在伊犁、塔尔巴哈台通商 72
英国觊觎台湾 72
英人麦华陀到天津口外投文 72
李沅发被擒 汉瑶农民起义失败 72
英人违约在福州城内租屋 绅民强烈反对 73
《北华捷报》刊行 73
沙俄潜入黑龙江 强行占领中国庙街 73
石达开祭纛誓师 开炉铸炮 73
天地会陈亚贵攻克修仁 73
洪秀全发布“团营”令 73
四川西昌县大地震 死二万余众 74
贵县“来人”与“土人”械斗 74
拜上帝会在金田“团营”,编制队伍 74
林则徐逝世 74
天地会罗大纲参加拜上帝会 75
平南花洲“迎主之战” 75
外国教会相继在上海等地办学 75
长篇弹词《再生缘》行世 75
英国轮船公司开辟上海至香港航班 75
1851年 77
拜上帝会奏捷蔡村江 77
“金本巴瓶”掣定七世哲布尊丹巴 77
金田起义 77
英国企图扩大领事裁判权 78
向荣在江口损兵折将 78
洪秀全登极称王 78
清廷以广西战事不力惩处将帅 78
法国索还松江天主堂地基 78
英人私租上海民地 引起众怒 78
中俄签订伊、塔通商章程 79
查禁《水浒传》、《性命圭旨》 79
太平军自桂平新墟突围 79
黄河决口百丈 数十万生灵罹难 80
太平军官村伏击告捷 80
太平军占领永安州 80
陆建瀛奏请严禁天主教 81
洪秀全诏令一切缴获交圣库 81
太平军在古苏冲再败向荣 81
洪秀全诏封五王 81
杨秀清夜审叛将周锡能 82
《中国丛报》停刊 82
美国圣公会在上海设文纪女塾 82
《射鹰楼诗话》家刻本刊行 82
太平天国出版《幼学诗》 82
1852年 84
太平天国颁行“天历” 84
洪秀全严令犯奸邪淫乱者杀 84
太平军永安破围 84
乌兰泰败太平军 擒天地会洪大全 85
被英人骗赴美国之华工在途中暴动 85
太平军败乌兰泰于龙寮岭 85
太平军伤毙乌兰泰于桂林将军桥 85
洪仁玕逃避香港 85
曾国藩上“简练军实疏” 85
太平军自桂林撤围 86
南王冯云山在全州中炮负伤 86
太平军血洗全州 86
太平军蓑衣渡之败 86
杨秀清、萧朝贵发布讨请檄文 86
广东拜上帝会凌十八败亡 87
杜受田卒 87
西王萧朝贵在长沙中炮 87
天王洪秀全制玉玺 87
太平军撤围长沙 87
捻党张乐行聚众起义 87
太平军克汉口 88
太平天国新编《三字经》刊行 88
1853年 90
太平军占领武昌 90
太平天国奠都南京 90
上海英侨开会决议成立义勇队 91
英使文翰访问天京 91
福建小刀会黄德美占厦门 91
太平天国派军西征 91
洪秀全发布“劝人戒鸦片烟诏” 91
杨秀清诰谕四民 91
清始制银钞 92
清铸大钱 92
雷以诚创行厘捐 92
《遐迩贯珍》月刊出版 92
上海小刀会刘丽川起义 92
上海英美领事宣布代征关税 93
石达开至安庆主持军政 93
太平天国北伐军占静海 93
法使布尔布隆访问天京 94
北京、直隶淫雨成灾 94
小说《荡寇志》刊行 94
黄爵滋卒 94
姚莹卒 95
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95
1854年 98
天京开科取士 98
西征军占领庐州 98
杨秀清派兵进援北伐军 98
北伐军自静海南退 98
曾国藩发布《讨粤匪檄》 98
洪秀全著《御制千字诏》刊行 98
西征军靖港大捷 98
韦昌辉招聘良医 99
穆拉维约夫侵入黑龙江 99
美使麦莲探访天京 99
杨秀清回答英人31问 99
《上海英法美租界租地章程》公布 99
上海租界成立工部局 100
上海新海关建立 100
广东天地会围攻广州 100
广西天地会建“升平天国” 100
英、美公使要求修约 100
英、法、美在上海租界筑墙 封锁小刀会 100
湘军在田家镇大败秦日纲 101
《中外新报》刊行 101
《太平天国起义记》出版 101
太平天国钱币 101
1855年 103
清军克佛山 陈开率军西退 103
天地会陈显良照会英、美、法不得接济清军 103
石达开夜袭湘军水师 103
上海小刀会起义失败 103
西征军再占汉口、汉阳 104
天京准夫妻团聚 男女婚配 104
僧格林沁克连镇 林凤祥被俘 104
清廷赏辣厄尔白银万两 105
太平军三占武昌 105
太平天国殿右六十四指挥扎谕禁赌 105
梁发卒 105
李开芳被俘 北伐军失败 106
黄河改道 106
捻军雉河集会议 106
中俄阔吞屯划界谈判 106
陈开在广西建立大成国 106
贵州苗民张秀眉起义军占丹江厅 107
贵州号军(红号)起事 107
石达开进逼南昌 107
包世臣卒 107
1856年 110
广东天地会何禄败亡 110
马神甫事件 110
石达开大败湘军周凤山于樟树镇 110
秦日纲破清军江北大营 110
石达开回援天京 110
罗泽南伤死 111
美使巴驾照会叶名琛要求修约 111
吉尔杭阿兵败自杀 111
沙俄强行在黑龙江左岸建立哨所 111
太平军破清军江南大营 111
英使包令请在福州设司税官代征税银 111
永定河决口 直隶部分州县被淹 112
向荣死于丹阳 112
杨秀清逼封万岁 112
韦昌辉奉诏诛杨秀清 112
韦昌辉设计杀“东王余党” 112
“亚罗号”事件 112
云南回民杜文秀起义 113
英军破广州外城 113
石达开诫责韦昌辉 113
石达开起兵靖难 113
梅曾亮卒 113
哀牢山区彝族人民起义 113
1857年 115
香港毒面包案 115
英军退出广东省河 115
陈玉成、李秀成败秦定三于桐城 115
英国国会下院反对英国政府的对华政策 115
李文茂攻克柳州 115
石达开脱离洪秀全率军出走 115
石达开劝陈玉成、李秀成同走 116
沙俄在海兰泡筑营安炮 116
张国梁克句容逼天京 116
曾国藩上“沥陈办事艰难疏” 116
俄使普提亚廷到天津口外投文要求划界 116
上海文理学会成立 117
湘军外江、内湖水师复合 117
《六合丛谈》在上海发行 117
英、法使照会叶名琛提出无理要求 117
英、法联军占领海珠炮台 117
清军攻克镇江 118
英、法联军攻陷广州 118
魏源病逝 118
麦都斯卒 119
画家任熊卒 119
1858年 121
英军俘两广总督叶名琛 121
广东巡抚柏贵组织傀儡政府 121
贵州白号军起事 121
英、法、俄、美公使要求在上海谈判 121
十一世达赖喇嘛之呼毕勒罕掣定 121
清廷拒绝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 122
英、法、俄、美公使要求在天津或北京谈判 122
湘军攻克九江 122
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炮台 122
中俄在瑷珲谈判划界 123
英、法联军进抵天津 123
中俄《瑷珲条约》签订 123
桂良、花沙纳会晤额尔金 124
沙俄侵入乌苏里江 124
中英《天津条约》签订 124
清廷令耆英自尽 125
太平军再破江北大营 125
龙启瑞卒 126
太平军三河大捷 126
亚洲文会在上海成立 126
《植物学》中译本出版 126
1859年 128
李鸿章入曾国藩幕 128
太平天国江浦守将薛之元降清 128
清廷斩戊午顺天乡试舞弊之主考官柏葰 128
陈玉成擒前署安徽巡抚李孟群 128
洪秀全封洪仁玕为干王 128
清廷禁沙俄在乌苏里江地区占地建房 129
清廷惩处奕山、吉拉明阿 129
清军在大沽口击败英法舰队 129
沙俄提出《补续和约》6款 129
李永和、蓝大顺起义军占四川筠连 130
太平天国右军主将韦俊降清 130
英人赫德任粤海关副税务司 130
陈玉成、李秀成破六合红山窑清营 130
洪秀全诏改天历 130
洪秀全封李秀成为忠王 130
《重学》、《谈天》、《代微积拾级》中译本出版 131
张维屏卒 131
华秋苹卒 131
洪仁玕发表《资政新篇》 131
1860年 136
李秀成出浦口谋解京围 136
陶新春等在黔西北结盟起义 136
何秋涛献呈《北徼汇编》 136
两广总督劳崇光准许各国招工出洋 136
英法再度派遣联军出兵中国 136
英国攫取九龙地区永租权 137
清廷谕军机大臣 拒英法要求 137
英法政府部署对华政策 137
英法联军占领舟山 137
清廷命粤省督抚禁拐良民出洋 137
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 天京第二次大解围 137
太平军商定进取策略 138
美国人华尔组建洋枪队 138
苏福省建立 139
太平军焚毁《荡寇志》版本 139
俄使伊格那提耶夫抵沪怂恿英法侵华 139
沙俄军队武装占领海参崴 140
英法军占领北塘 140
英法军攻占大沽 140
太平军首攻上海受挫 141
清兵不战而撤 联军进占天津 141
英法提出议和新条款 141
桂良等与英法议定媾和条件 清廷不准 143
“御驾亲征”还是“巡幸木兰”? 143
咸丰帝诏令扣押巴夏礼等 立意与英法决战 143
八里桥激战 143
咸丰帝迁避热河 恭亲王临危受命 144
朱衣点等万里回朝 归附天京 144
苏州忠王府开工兴建 145
清廷官员开门揖盗 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146
美国教士罗孝全抵天京传教 146
沙俄诱迫清廷接受“调处”条件 147
英法联军大肆焚掠圆明园 147
《中英北京条约》签订 148
《中法北京条约》签订 149
洪秀全诏谕苏福省四民减免赋税 150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50
容闳向太平天国献策 151
山东夏旱秋涝 瘟疫大作 151
京剧演员张二奎早逝 151
余治编成《庶几堂今乐》 151
《王长(次)兄亲目亲耳共证福音书》刊行 151
山水画家戴熙卒 151
1861年 153
奕等统筹全局 拟定善后章程 153
英人李泰国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 153
港英政府接收九龙司 153
清廷设立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 153
清廷设立三口通商大臣 154
奕等奏陈自强之术 154
咸丰帝谕令购置外洋枪炮 154
太平天国颁行《钦定士阶条例》 154
艾约瑟上书洪秀全遭拒 154
《汉口租界条款》订立 154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55
英国攫取九江永租权 155
太平天国同意一年内不进攻上海 156
《钦定英杰归真》刊行 156
外国洋行首入山西 156
天津海关设立 156
贵州官民合力排教 156
李泰国请假回国 赫德、费士来暂署总税务司 156
奕等奏陈办洋务为自强之计 157
李秀成军退出湖北 第二次西征功败垂成 157
奉天金州一带地震 157
法国政府严禁法商接济太平天国 158
咸丰帝病死热河 160
中德《通商条约》在天津签字 160
广州沙面租界设立 160
太平天国重镇安庆失陷 160
曾国藩奏陈购买外国船炮为救时第一要务 161
《钦定军次实录》刊行 161
胡林翼卒于武昌 161
洪仁玕等提倡“文以纪实” 161
慈禧与奕等发动宫廷政变 162
英、法、美驻宁波领事、舰长商讨对付太平军之策 162
《校邠庐抗议》成书 162
《上海新报》创刊 162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163
太平天国颁发执照 鼓励发展工商业 163
李鸿章致函潘鼎新招募淮勇 163
太平军克复杭州 164
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64
洪秀全斥英人“打倒清朝,平分中国”说 164
王韬著成《理财》 力主革奢崇俭 164
《致曲》成书 165
《古谣谚》问世 165
诗人朱琦卒 165
爱国士绅梁廷枏辞世 165
美国传教士裨治文病故 165
1862年 167
太平军复照宾汉 坚持进攻上海 167
上海会防公所成立 167
英、法、美领事议定上海防守办法 167
王韬上书太平天国 劝攻扬子江上游 167
扶王陈得才等奉命远征西北 167
《中俄陆路通商章程》订立 168
淮军正式建成 168
南昌民众群起打教 168
石达开颁布训谕 号召涪州四民举义反清 168
旗昌轮船公司成立 169
新疆突发大风雪 冻毙牲畜万余头 169
戴潮春聚众反清 169
陕西回民起义 169
教会势力横行不法 衡州民众愤起反抗 170
太平军照会英法水师 拒绝放弃宁波 170
天京第三次被围 170
英王陈玉成殉难 170
台湾嘉义等地发生大地震 171
太平军攻占青浦 俘获法尔师德 171
中国近代新式学堂 京师同文馆成立 171
太平军再攻上海功败垂成 171
徐寿、华衡芳等制成蒸汽机模型 171
常捷军成立 172
中俄在塔城议勘西疆未定边界 174
太平军会议苏州 商援天京 174
奕等奏呈同文馆章程 174
“常胜军”领队华尔毙命 174
沙俄派兵船抵沪 协同镇压太平军 175
港英当局实行官学生制度 175
美国人白齐文接统“常胜军” 175
太平军猛攻雨花台 天京解围战开始 176
总理衙门委任李泰国为中国代购舰炮 176
太平军将领邓光明颁发护凭 176
马文义举兵反清 176
李鸿章创办上海洋炮局 176
英商在上海设立怡和缫丝厂 177
沈葆桢为教案事派员密访 177
《四铜鼓斋论画集刻》成书 177
《今乐考证》成书 177
《万象一原》成书 177
黎庶昌上书斥科试取士之弊 177
太平天国在苏浙颁发田凭 178
上海开设跑马厅 178
词作家周之琦辞世 178
女作家吴藻卒 178
1863年 180
《会同管带“常胜军”条约》签订 180
李泰国与阿思本签约 由英国管理中方舰队 180
李鸿章致函曾国藩 论外洋军器 180
法国教士扩占长安寺 重庆绅民愤起打教 180
英法军会同清军进占绍兴 180
僧格林沁克雉河集 181
捻首张乐行殉难 181
戈登统领“常胜军” 181
上海外国语言文字学馆设立 181
清政府放垦奉天部分闲旷地亩 181
李鸿章倡改营伍陋习以自强 182
桂文灿主张筹远虑、重海防 182
“常胜军”合淮军攻克昆山 182
石达开兵败大渡河畔 全军覆没 182
总理衙门与李泰国议定《轮船章程》 182
山西部分地区暴雨成灾 183
曾国藩李鸿章奏减苏松太粮额 183
《中丹和约》及《税则通商章程》订立 183
洋商要求承建苏沪铁路 李鸿章不允 183
俄军侵扰中国边境 中方提出抗议交涉 183
胜保恃功骄纵被清廷诛杀 183
上海英美租界合并 185
容闳倡设西式机器母厂 185
清政府遣散阿思本舰队 185
清廷革李泰国职 命赫德继任总税务司 185
马化龙举义金积堡 186
容闳奉命出洋购办机器 186
郜永宽等杀慕王降清 太平军重地苏州失守 186
呤唎奉命为太平军采办兵船 186
李秀成提议“让城别走” 天王不允 187
清廷被迫了结贵州、开州教案 187
上海道台允工部局管辖无约国外人 187
苏州设立收租局 187
苏州洋炮局建立 188
丁寿昌力主兴水利、植稻谷,以实京仓 188
王韬力主顺应世变 采用西法 188
俄商设立顺丰砖茶厂 188
贾铎请禁太监演戏 188
台湾实行樟脑专卖制度 188
香港黄埔船坞公司成立 189
《大清一统舆图》刊行 189
沙俄“考察团”侵入斋桑湖地区 189
诗人贝青乔去世 189
1864年 191
我国第一艘自制轮船“黄鹄”号试航 191
李鸿章主张“觅制器之器”以自立 191
洋泾浜北首理事衙门设立 191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病逝 191
奕等奏陈洋人向背以中国强弱为衡 191
新疆民众举义反清 191
广州同文馆开馆 191
毛鸿宾主张勿让洋教官侵我兵权 192
苏、常、沪一带风雨成灾 192
湘军攻陷天京 太平天国失败 192
清廷以克复南京赏赐众臣 192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被俘死难 193
《通商各口募用外国人帮办税务章程》颁行 193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签订 193
李世贤军占领漳州 194
太平天国幼天王洪天贵福死难 194
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英勇就义 195
捻军与太平军余部汇合 继续抗清 195
同文馆刊行《万国公法》 195
薛福成著成《选举论》 195
《历代沿革舆图》成书 195
诗作家黄燮清逝世 196
大英自来火房建立 196
杂剧作家严廷中卒 196
画家詹蟾去世 196
1865年 198
陈廷经奏陈海防事宜 198
法商自来火行建立 198
李鸿章奏陈萨勒哈春等官兵学造外洋枪炮 198
《中外新闻七日录》创刊 198
阿古柏侵入喀什 198
清军攻陷漳州 198
捻军大战高楼寨 僧格林沁全军覆没 198
“中华内地会”创立 199
薛福成上书曾国藩 献富民强国计 199
英人在京敷设小铁路 清廷饬令拆毁 199
教士教民横行不法 酉阳民众愤起打教 199
李鸿章奏陈机器制造为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99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成立 200
赫德呈递《局外旁观论》 论及中国内政外交 200
汇丰银行开业 200
金陵机器制造局成立 201
丁日昌创设龙门书院 201
书信馆发行“上海大龙票” 201
董海川公开传授八卦掌法 202
《香港中外新报》创刊 202
《抚远纪略》成书 202
安徽部分地区发生“人相食”惨象 202
花鸟画家居巢去世 202
1866年 204
清廷命将瞻对赏给达赖喇嘛 204
清军克复嘉应 江南太平军败散 204
清廷派斌椿一行出洋考察 204
威妥玛向总署呈递《新议略论》 204
马震龙被杀 东北民众起义失败 204
左宗棠奏请设厂造船 204
英国公使请于澎湖处采煤 清廷不允 205
蒋益沣奏设造船厂 建新式水师 205
湖北地区夏雨过多 大水泛滥 205
福教首领宋士杰反清 205
捻军在河南分兵两支 205
斌椿一行返抵北京 205
瑞麟等奏请首从拐犯即时正法 206
奕等奏设天文算学馆 206
福州船政局动工兴建 206
求是堂艺局成立 207
《太平天国革命亲历记》在伦敦出版 207
浙江严州招棚民开垦 207
太古洋行设立 207
方举赞创办中国首家私营机器厂 207
蒙养学堂组织学生共和会 208
京剧艺术传至上海 208
京剧演员余三胜卒 208
打狗领事馆设立 208
1867年 210
西捻军大战十里坡 全歼刘蓉部湘军 210
奕等奏呈同文馆学习天文算学章程 210
东捻军大战尹隆河 先胜后败 210
张盛藻目西学为淫巧 210
美船在台湾触礁 “罗发号”事件发生 210
礼义治国 还是自强救国? 210
清廷谕令同文馆招考天文算学生员 211
天津军火机器局设立 211
杨廷熙请撤同文馆 清廷谕称西学无碍 211
苗军根据地失守 陶新春被俘遇害 211
永定河、黄河泛滥 京畿、直隶受灾 211
总署筹议修约事宜 212
东捻军败于赣榆 鲁王任化邦被杀 212
蒲安臣出任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 212
东捻军败于寿光 首王范汝增战死 212
丁日昌奏陈自强事宜 212
苏、松、太兵备道通饬禁淫戏 213
阿古柏建立“哲德沙尔国” 213
杜文秀颁布《兴师檄文》 号召各民族团结抗清 213
薛福成主禁洋烟以强国富民 213
1868年 215
东捻军败于瓦窑铺 遵王赖文光被俘死难 215
德英商人占垦大南澳 215
英国探险队勘查滇缅陆路通道 215
台湾樟脑事件爆发 215
江南制造局首艘轮船“恬吉”号竣工 215
《中美续增条约》签订 215
黄河、沁河决口 河南数十州县遭灾 216
西捻军败于徒骇河 全军覆没 216
教会虐杀婴童 扬州教案发生 216
《中国教会新报》创刊 216
台湾凤山民众群起反教 217
江南制造局设翻译学馆 217
清政府颁行《引水总章》 217
牛庄豆饼厂开工 217
何彩率众打教 酉阳教案爆发 217
容闳建议政府派颖秀青年出洋留学 217
黄遵宪倡“我手写我口” 218
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来华考察 218
《定庵文集》刊行 218
词作家蒋春霖卒 218
1869年 220
奕等力主羁糜不可常恃,宜专务自强 220
西安机器局创办 220
《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颁布 220
《中俄改订陆路通商章程》订立 221
螺轮蒸汽船“操江”号竣工 221
福州船政局制成首艘蒸汽船 221
遵义境内民众反教 221
中俄双方实地勘界立牌 221
永定河决口 221
安德海伏诛 222
各国公使议定公布《上海洋泾浜租界章程》 222
中英新修条约及善后章程在京画押 222
安庆考生集众拆毁教士公寓 222
清廷禁妇女入庙观戏 222
建德地区民教仇斗 222
薛福成力主练兵以强国御敌 223
《国朝诗铎》刊行 223
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七世圆寂 223
著名科学家邹伯奇辞世 223
横贯美国东西之铁路竣工 华工贡献巨大 223
1870年 228
李鸿章处决酉阳打教首领 228
闽局一号轮“万年青”验收合格后返厂 228
中国使团结束对德访问 德皇亲自送行 228
湘军悍将刘松山阵亡 228
蒲安臣卒于圣彼得堡 228
志刚驳回俄方无理要求 229
志刚与俄外部议定今后交涉办法 229
日本官员佐田白茅奏请征韩伐清 229
清廷允英商在沪、粤各口岸敷设海线 229
俄英两国电报公司擅自划分中国南北海面电线界限 229
日外务省起草《对朝政策三条》 230
天津纷传法国教士迷拐幼孩 挖眼剖心 230
天津教案爆发 民众火烧望海楼 230
法、英、美等国就津案威胁清政府 231
法代公使提出以天津府、县官员为丰大业抵命 231
曾国藩奏请委屈求全以了津案 231
法国掀起反华风潮 中国使团处惊不乱 231
因津案交涉紧张 清廷令沿海沿江迅速筹防 233
两江总督马新贻遇刺身亡 233
李鸿章接替曾国藩任直隶总督 233
中国使团重返巴黎 恰逢普法交战 233
秘鲁帕蒂比尔卡地区华工起义 233
阿古柏与英通使 233
日本请立约通商 总理衙门不允 234
中国出访欧、美使团返回 234
清廷重惩天津教案人犯 234
志刚纵论天下时势 234
总理衙门复照柳原前光 许以订约 235
天津机器局告成 235
清置北洋通商大臣 李鸿章兼之 235
书法家篆刻家吴熙载卒 235
1871年 236
马化龙降清 金积堡失陷 236
清廷制定《传教章程》 各国公使不予理睬 236
张德彝目睹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236
宋景诗被俘死难 237
凯里陷落 张秀眉率众退守雷公山 237
伊犁军民痛击沙俄入侵军 237
上海至长崎至香港海底电线修通 237
大学士倭仁卒 237
俄军占领伊犁 239
清廷令李鸿章主持与日订约事务 239
王韬编译《普法战纪》完成 239
中日就是否“约同西例”问题争执不下 239
清廷令荣全与俄会商接收伊犁事宜 239
曾、李奏陈幼童赴洋肄业章程 239
《中日友好条规》签字 240
同治帝批准选派幼童赴美 240
崇厚为津案事向法总统梯也尔谢罪 240
清廷诏令伊犁从前陷贼臣民一概不究 240
琉球渔民与台湾土人发生冲突 240
民间说唱艺人石玉昆卒 240
1872年 241
内阁学士宋晋奏请停造轮船 241
荣全奏请派员派兵赴援新疆 241
太子寺之战 回民军大败官军 241
曾、李奏请派陈兰彬、容闳携幼童出洋 241
加拿大牧师马偕抵台传教 241
曾国藩卒于南京 242
上海《申报》发刊 242
西国谣传中日订立攻守同盟 日本辟谣 242
云南回务掌教马德新被捕杀 242
左宗棠奏陈不可停造轮船 244
张秀眉被俘 苗民起义失败 244
日方要求改约 中方不允 244
马占鳌率回民军降清 244
荣全与俄方代表会谈伊犁事不协 244
沈葆桢奏陈不可停造轮船 245
清廷查禁太监畜养戏班 245
秘鲁商船私运华工过横滨 被日本截留 245
李鸿章奏请不可停造轮船 246
总理衙门照会俄使 敦请交还伊犁 246
总理衙门奏请不可停造轮船 御批“依议” 246
第一批留学幼童由上海启行赴美 246
李鸿章《轮船招商章程》递入总理衙门 247
清廷赏英人麦士尼为能为参将衔 247
《中西闻见录》刊行 247
总理衙门与俄会谈 俄仍拒还伊犁 247
法国文学苑向京师同文馆赠书 247
《剿平粤匪方略》《剿平捻匪方略》修成 248
同治帝大婚 248
被秘鲁船拐运至横滨的华工返国 248
《瀛寰琐记》刊行 250
清廷向法国文学苑回赠中文诗书 250
美日策划联合谋我台湾 250
李鸿章奏呈《招商局条规》 定官督商办体制 250
杜文秀服毒后被杀 部属降清 250
1873年 250
清军屠戮大理回民 250
轮船招商局开局 251
清廷将成禄革职拿问 251
同治帝亲政 251
外国使臣要求觐见同治帝 251
法人堵布益航行红河抵云南蛮耗 251
中外就觐见礼仪问题争执不下 252
刘长佑密陈越南情势 252
副岛种臣来华换约 252
陕西回民军白彦虎部流窜甘肃 252
朝臣就公使觐见礼仪问题 各抒己见 252
清廷同意各国公使觐见同治帝 252
总理衙门与日使谈判台湾及朝鲜问题 252
中日就觐见同治帝礼仪发生纠纷 253
外国公使觐见同治帝 253
日本征韩派大倡“征韩” 255
轮船招商局改组 总局正式办公 255
陕西回民军白彦虎部流窜新疆 255
日本内阁内治派压倒征韩派 255
左宗棠部克复肃州 256
同治帝不纳谏言 坚持整修圆明园 256
黑旗军河内大捷 阵斩法将安邺 256
沈葆桢奏请分遣学生赴英法留学 257
徐继畲卒 257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 257
中国海关伦敦办事处成立 257
郑观应所著《救时揭要》刊行 258
1874年 258
《循环日报》创刊 258
清廷同意闽局派生徒赴英法留学 258
阿古柏与英国订约 258
日本政府通过《处理台湾蕃地要略》 258
李鸿章赞同闽局派生徒出洋 259
左宗棠也赞同闽局派幼童出洋 259
法越签订《和平同盟条约》 259
日本“台湾生蕃探险队”组成 261
四明公所事件发生 261
日军登陆台湾 遭到顽强抵抗 261
清廷照会日本政府 抗议日军侵台 261
日军再次挑起冲突 焚毁蕃社 262
日本提出解决台湾事件三点要求 262
清廷下谕:日再生衅 我即声罪致讨 262
潘霨等与西乡从道交涉 不协 262
日本内阁通过《宣战发令顺序条目》 263
清军于沿海设防并增兵台湾 以备不测 263
李鸿章会晤柳原 痛责日本侵华 263
英印政府组成探勘队将赴云南 263
日派大久保利通来华交涉台案 263
英翻译官马嘉理由上海启程赴云南 264
奕奕譞等哭谏同治帝 264
诗人书法家何绍基卒 264
《教会新报》更名《万国公报》 265
李鸿章主张对日妥协 速了台案 265
同治帝降罪奕 265
慈禧干政 令复奕职 265
总理衙门与大久保利通谈判 迭起争执 265
英美公使明里调停 暗中助日 267
陈兰彬致函总理衙门 述古巴华工受虐情形 267
日方以断交要挟 清廷妥协 267
中日签订《北京专约》 267
奕等奏请急筹海防 268
西乡从道率军退出台湾 268
文祥等奏请购办铁甲巨舰 268
李鸿章上《筹议海防折》 分析中外时势 268
1875年 268
同治帝崩 立载湉为帝 268
著名思想家冯桂芬卒 268
云南腾越绅民反对柏郎探勘队入滇 269
马嘉理事件爆发 269
李鸿章奏请弛塞防重海防 269
威妥玛向清廷提出解决马嘉理案六项要求 269
清廷拒绝威妥玛六项要求 269
清廷就马嘉理案做出重大让步 269
威妥玛破坏中西关于古巴华工问题的谈判 269
杨月楼案批复 处杨充边之刑 270
左宗棠上奏 力主海防塞防并重 270
沈葆桢奏请选派生徒赴英法游历 270
左宗棠为钦差大臣 主持规复新疆 272
薛福成上“治平六策”及“海防密议十条” 272
大沽炮台试放新炮,复又爆炸 撤马格里职 272
法署使与总理衙门交涉越南问题 272
清廷令李鸿章、沈葆桢督办南北洋海防 272
总理衙门声明越南为中国藩属 272
左宗棠奏陈规复新疆方略 273
威妥玛就马嘉理案又向中方提出七项要求 273
清廷令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 273
日本制造江华岛事件 273
威妥玛就马嘉理案再提无理要求 273
给事中陈彝上奏反对敷设闽台电报线 274
丁日昌提出船政改革三点意见 274
保险招商局建立 中国人始自办保险 274
郭嵩焘奏参岑毓英 274
张之洞在四川创办尊经书院 274
西国在华航运公司阴谋压垮轮船招商局 274
清廷资助招商局 与外国航业一决雌雄 275
清廷开发台湾卓有成效 275
1876年 277
光绪帝入宫读书 翁同龢、夏同善授读 277
日使森有礼与奕交涉朝鲜事宜 277
清廷声明不过问日朝之事 277
清廷大规模调整台湾行政区划 277
李鸿章奏请劝朝鲜忍耐小忿以免动武 277
中日就朝鲜与清朝关系问题辩驳不休 277
日本作出动武姿态 逼朝鲜让步 278
朝日签订《江华条约》 278
《格致汇编》杂志创刊 278
卞长胜等赴德习枪炮技艺 278
西征军主力刘锦棠部从肃州出发西征 278
费城博览会大清国展物颇受欢迎 278
西征军军粮问题基本解决 279
李圭等参加博览会抵达美国 279
上海格致书院正式开院 279
吴淞铁路通车 279
吴淞铁路火车轧毙一人 民众大愤 279
西征军攻克乌鲁木齐 280
留美幼童参观费城博览会 280
美旗昌轮运公司无法生存 拟变卖产业 280
中英在烟台谈判解决马嘉理案问题 280
太后召见郭嵩焘 询出使英国事 280
中英签订《烟台条约》 281
赫德递呈《关于改善商务关系的建议》 281
威妥玛代阿古柏向清廷乞降 清廷不允 281
中国购回吴淞铁路 283
西征军克玛纳斯南城 伤亡颇重 283
郭嵩焘等由上海启行使英 283
西征军休整过冬 敌我均积极备战 283
女词人顾太清卒 283
1877年 284
李鸿章等提出闽局学生肄业章程 284
郭嵩焘见英国女王并递国书 284
轮船招商局吞并美旗昌轮运公司 284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了结 284
闽局第一批留欧学生启行 284
十三世达赖灵童确定 285
琉球向清廷求援 请制止日本吞并 285
西征军收复吐鲁番 286
清军剿抚台湾土著 教其耕垦 286
阿古柏在库尔勒服毒自杀 286
清廷令何如璋处理日阻琉球进贡之事 286
西征军休整度夏 286
毁《使西纪程》书版 287
左宗棠奏请新疆建省 287
西征军收复南疆东四城 289
刘锡鸿觐见德皇并递国书 289
英太古轮运公司向招商局妥协 289
轮船招商局与英太古公司签订齐价合同 289
1878年 290
西征军收复南疆西四城 290
中国赈灾基金委员会成立 290
十三世达赖灵童于拉萨剪发取法名 290
郭嵩焘、赫德等出席巴黎世界博览会 290
驻台清军平定狮头社土著变乱 290
清招募闽省百姓赴台垦耕 291
何如璋力主阻止日本吞并琉球 291
李鸿章奏请不必与日争琉球之贡 291
德璀琳致函海关总署 令速印制大龙邮票 291
开平矿务局开局 291
中国首发大龙邮票 海关邮政始行预付邮资制 292
清廷召回郭嵩焘、刘锡鸿 293
张佩纶奏请不授崇厚谈判伊犁之全权 295
清军大败自俄境窜扰新疆之回匪 295
何如璋照会抗议日本阻止琉球进贡 295
清驻越南将领李扬才叛乱 法国乘机构衅 295
日本对何如璋的抗议照会作出强硬反驳 295
清廷诏令左宗棠筹划新疆建省 295
上海建立正蒙书院 296
李圭著《环游地球新录》刊行 296
基隆煤矿投产 296
史学家夏燮卒 296
清常驻外国公使猛增 297
刘锡鸿《英轺私记》刊行 297
新疆屯田颇有成效 297
1879年 297
沙俄要求清廷赦免越界窜扰新疆之回民 297
日本政府对琉球下废藩置县令 297
进士吴可读尸谏皇太后 298
孙中山自澳门赴檀香山就学 298
李鸿章奏报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工作 298
十三世达赖灵童举行坐床典礼 300
琉球恳请清廷援琉逐日 清廷不应 300
美前总统格兰特劝清廷让步 300
清廷劝朝鲜行“以夷制夷”之策 301
崇厚与俄谈判交收伊犁问题 301
黄遵宪《日本杂事诗》印行 301
英商耶松船厂工人罢工案解决 301
崇厚与俄擅订中俄《交收伊犁条约》 302
徐建寅赴德订购铁甲兵舰 302
祥生船厂工人罢工 302
两江总督沈葆桢卒 302
朝野大哗 反对《伊犁条约》 303
福建发生延平教案 303
点石斋石印书局创办 303
圣约翰书院建立 303
甘肃织呢总局订购机器运到兰州 303
陕甘植树大有成效 303
教会在中国势力大增 教皇划中国为五大教区 304
1880年 308
沙俄对清政府进行外交恫吓 308
上海制冰厂筹建 308
圣约翰书院开学 308
清政府拒绝承认《里瓦基亚条约》 308
清廷令沿江沿海加强战备 以防俄日启衅 308
日本成立兴亚会 308
长兴农民抗粮 309
日方提议分岛改约 309
《中德续修条约》及《续修条约善后章程》签订 309
沙俄做出准备向中国开战的态势 309
清廷令新疆驻军加强防务 309
清廷谕吴元炳等整治吴淞口 加强长江防务 309
山东峄县煤矿开办 310
王韬著《扶桑游记》刊行 310
李鸿章奏请创办吉林造船厂 310
四川机器局再开局 310
曾纪泽奏陈收回伊犁事宜 311
唐胥铁路动工修筑 311
唐胥铁路修理厂建立 311
广州、从化、南海等地遭受水灾 311
湖北黄梅等县遭受水灾 313
汕头怡和糖厂创立 313
李鸿章动议创办天津水师学堂 313
清廷诏左宗棠来京 对俄实施妥协 313
旅顺军港动工兴建 313
慈禧患病 名医诊治 313
李鸿章奏设天津电报总局 313
慈禧逞威 护军遭殃 314
北洋电报学堂创办 314
《申报》刊登《上海机器织布局招商集股章程》 314
中日双方就分岛改约事进行交涉 315
中美签订《北京续修条约》 315
兰州织呢局开工 315
第一次大洋洲“洲际会议”在墨尔本举行 315
汕头豆饼厂创办 316
郑观应著《易言》出版发行 316
薛焕病死故里 316
臧修堂刻《绘图增像第五才子书》 316
《维新日报》创刊 316
燧昌自来火局创办 316
1881年 318
李鸿章奏请清廷修筑四条铁路 318
《中俄伊犁条约》签订 318
左宗棠奏请清廷严备海防 318
吴大澂请于苏城沟设立领事 318
总署奏请清廷在檀香山设立领事 319
慈安太后猝死 319
直隶春荒严重 319
德商在华设立铁锅厂 夺华人之利 319
清廷命喜昌等加强中俄边境防务 320
李鸿章奏请改派吴仲翔接办天津水师学堂 320
李鸿章等奏请开采平泉州铜矿 320
中国制成第一台铁路机车 320
广州枪弹厂创办 320
左宗棠踏勘治理永定河 321
济南教案 321
甘肃礼县等地发生地震 321
童生考试冒名顶替 321
天津水师学堂建成 321
李鸿章奏设吉林机器局 321
上海制革公司成立 323
俄商砖茶厂被焚 323
上海自来水公司创立 323
中巴签订《和好通商条约》 323
南海县发生捣毁丝厂事件 323
刘坤一奏请设立金陵火药局 323
《时报》创刊 324
继昌隆缫丝厂被迫关闭外迁 324
李鸿章奏请续派学生出洋 324
《叻报》创办 324
总督医院附属医学校成立 324
李鸿章推荐吴炽昌经办开平铁矿 324
周德润奏请整顿开采云南各矿 325
刘铭传力主修筑铁路以图自强 325
第一批留美学生归国 325
中西书院创办 325
上海华章纸厂创办 325
书法家杨沂孙逝世 325
合昌机器厂创办 325
1882年 327
电传新闻首次使用 327
慈宁宫被盗 327
公平丝厂创办 327
左宗棠奏参李鸿章 327
天津煤气公司创立 327
上海开始使用电话 327
中美关于“属邦”和“自主”的争论 327
丁日昌卒 327
李鸿章奏请准上海机器织布局享有专利 328
清廷筹建骆马山煤矿 328
《沪报》创刊 328
《朝美通商条约》签订 328
《朝英通商条约》签订 328
法教士开枪行凶 酿成呼兰教案 328
壬午兵变 328
上海玻璃制造厂成立 329
清政府逮捕大院君 329
朝日订立《仁川条约》 329
长乐、鹤峰铜矿开采 330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成立 330
中朝签订商务章程 330
利国驿煤铁矿设局开采 330
总理衙门为织布局享有专利事照复美国公使 330
中俄签订《伊犁界约》 330
直隶深州等地发生地震 332
中俄签订《喀什噶尔界约》 332
李善兰病逝 332
德军在厦门登陆 332
临城煤矿创办 332
公和永丝厂开工 333
上海电光公司创办 333
程长庚逝世 333
《化学阐原》刊行 333
中西书院设立大学院 333
同文书局创办 333
永昌机器厂创办 334
上海机器轧花局创办 334
1883年 334
浪穹教案爆发 334
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 334
杨著恩殉国 334
纸桥大捷 334
裕泰恒火轮面局增股启事 335
盛宣怀倡办登州铅矿 335
云南铜矿兴办 337
中俄《科塔界约》签订 337
怀德之战 337
丹凤之战 337
广州人民怒烧沙面租界 337
北京开始使用电报 337
中俄《塔尔巴哈台西南界约》签订 337
山西之战 338
《医门补要》刊行 338
《弢园文录外编》出版 338
《格致测算》刊行 338
云南机器局创办 338
威海卫军港兴建 338
神机营机器局创建 339
1884年 339
直隶顺德铜矿的开采及其失败 339
刘永福怒斥法酋招降 339
北宁失守 340
李鸿章倡设海(军)部 340
清政府改组军机处 340
《点石斋画报》创刊 342
《中法简明条约》签订 342
张佩纶奏请清廷加强沿海防务 342
沙俄派队“考察”黄河源头 342
《续勘喀什噶尔界约》签订 342
观音桥事件 342
吴长庆病逝 342
叶县等处暴雨成灾 342
文海奏请清廷加强战备 343
基隆保卫战重创法军 343
黄埔水雷局设立 343
法军发动马尾海战 福建水师损失惨重 344
法舰炮击福州船政局 344
清政府对法宣战 344
欧阳利见手书“永清四海” 345
徐寿逝世 345
香港工人罢 工声援抗法 345
船头之战 345
沪尾大捷 346
郎甲之战 346
朱一新奏请于内地设立机器制造局 346
新疆设置行省 348
慈禧庆寿 恣意挥霍 348
甲申政变 348
祥泰木行成立 348
茹费理积极向东方推行殖民政策 348
《血症论》成书 348
赵之谦逝世 349
乐源昌铜锡号创办 349
《时病论》出版刊行 349
《租核》成书 349
1885年 349
《汉城条约》签订 349
冯子材禀报抗法前线军情 349
法军侵占镇南关 350
中日谈判朝鲜善后问题 350
法军进犯镇海失利 350
黑旗军宣光狙击战 351
清廷谕禁各寺观庙会 351
巴夏礼死于北京 351
临洮大捷 351
镇南关大捷 352
谅山大捷 352
茹费理内阁倒台 353
《光绪顺天府志》编成 353
澎湖失守 355
《中法和议草约》签订 355
杭州机器局设立 355
英占巨文岛 355
中日《天津条约》签订 355
丁宝桢奏请预防英人图谋后藏 355
奕譞巡阅北洋海防时的摄影活动 355
清廷疏浚紫禁城内河道 356
《中法新约》签订 356
孤拔毙命 356
天津武备学堂创办 357
石竹山铅矿开办 357
《中英烟台条约续增专约》签订 357
刘铭传奏设台湾机器局 357
左宗棠病逝 357
袁世凯任驻朝商务委员 358
清廷设立总理海军事务衙门 358
英军进攻缅甸 360
梅巧玲病故 360
胡光墉卒 360
《湘军志》刊行 360
英国遣人入藏未遂 360
费伯雄逝世 360
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竣工 360
王九龄逝世 361
1886年 361
清廷修缮“三海” 361
第三批留欧学生出洋 361
松江教案发生 361
许景澄奏陈港口设防、船厂建设事宜 361
“三海”修缮工人罢工 362
《中法越南边界通商章程》签订 362
北京蚕池口教堂移地重建 362
《广报》创刊 362
广东试造浅水兵轮 362
英美强建教堂 重庆人民群起打教 364
清廷借拨海军经费整修“三海” 364
慈禧发布归政懿旨 364
李鸿章筹议胶澳基地建设 364
大足教案爆发 364
《中英缅甸条款》签订 364
山西太原等地暴雨成灾 364
青谿铁厂创办 364
胥各庄至阎庄铁路开工 365
《滇垣14年大祸记》成书 365
《香港鸦片贸易协定》签订 365
孙中山入广州博济医院学医 365
《时报》创刊 365
天津自来火公司创办 366
昆明湖内外水操学堂开学 366
蜚英馆印书局创办 366
扬州民众群起打教 法国教士被逐 366
吉林机器局建成投产 366
胡公寿卒 366
张熊逝世 366
丁宝桢卒于任所 366
《中国时报》创刊 366
《西藏图考》刊行 367
吴尚先逝世 367
《四书》、《五经》出版英译本 367
1887年 369
清廷命勘办漠河金矿 369
光绪帝举行亲政大礼 369
长崎事件结案 369
清廷命李鸿章购机铸钱 369
美国洛士丙冷惨杀华工案了结 369
刘铭传奏请筹办台湾铁路 369
陈琇莹奏请将算学列入科考科目 370
总理衙门奏上出洋游历人员章程 370
张之洞创设广雅书院 370
中法签订《续议商务专条》 370
中法签订《续议界务专条》 371
张之洞奏设广东水陆师学堂 371
中朝交涉朴定阳案 371
郑州黄河决口 大水成灾 371
闽台海底电线接通 371
台湾正式建行省 371
同文书会成立 372
中葡订立《北京条约》 372
张之洞奏请在东南亚增设领事 保护华侨 372
云南石屏、建水发生强烈地震 372
冠县梨园屯发生教案 372
天津铁路公司成立 373
康有为撰成《康子内外篇》 373
通久源轧花厂创办 373
1888年 375
李鸿章奏上漠河金厂章程 375
英国发动第一次侵藏战争 375
台湾举办近代邮政 改驿为邮 375
清廷命修建颐和园 376
《限禁华工赴美条约》议定 376
珲春设翻译俄文书院 376
刘铭传奏报台湾西学堂开办情况 376
李鸿章奏上《北洋海军章程》 376
京师同文馆添设翻译处 376
清廷奖叙台湾清丈有功人员 376
奉天发生特大水灾 377
漳化民众抗议知县逼领清丈丈单 377
慈禧太后为光绪帝选定后、妃 377
清廷允续办津通铁路 377
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帝 377
北洋海军正式成军 378
《日本新政考》成书 378
《花月痕》刊行 378
《青楼梦》刊行 378
1889年 380
余联沅奏陈修筑铁路五大害 380
漠河金矿开工投产 380
太和门等处发生火灾 380
《万国公报》复刊 380
镇江发生教案 380
光绪帝行大婚礼 381
慈禧太后归政 光绪帝亲政 382
张之洞奏请修筑卢汉铁路 382
广东银元局开炉鼓铸 382
建宁府发生抢米事件 382
汪世铎卒 382
清廷命筹办卢汉铁路 382
康有为离京南归 383
张之洞在广州筹设炼铁厂 383
广西省城等处发生火灾 383
清廷命裁撤直隶清赋局 383
德华银行设立 383
《广艺舟双楫》成书 384
《游历日本图经》刊行 384
李慈铭编成《越缦堂日记》 384
1890年 388
广东造纸厂试机 388
吉林将军奏请令越垦韩民领照纳租 388
上海工部局书信馆设厦门经理处 388
旧金山市政当局发布惩治华人条例 388
北洋海军发生旗帜之争 389
福州船政局青州船坞复工 389
中英《藏印条约》签订 389
中英新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签订 389
广州枪炮厂移设湖北 390
吉林试办三姓金厂 390
《飞影阁画报》创刊 390
巴夏礼铜像立于上海 390
曾纪泽病逝 390
上海机器织布局开工 391
张之洞创办两湖书院 391
基督教中华教育会成立 391
上海圣约翰书院举行运动会 391
英建戈登堂举行开放仪式 392
威海水师学堂开学 392
京师降雨成灾 392
贵州青溪铁厂开炉生产 392
杨月楼逝世 392
德商吞并上海制冰厂 392
余栋臣率众起义 394
燮昌火柴公司设立 394
江南制造局工人罢工 394
《船只遭险拯救章程》施行 394
吉林珲春久雨成灾 394
澧州哥老会起事 394
清廷命镇压起事工匠 394
朝鲜请免遣使赐奠王太妃薨逝 394
禄米仓亏损甚巨 数名官员被夺职 395
长江水师提标中营火药局发生爆炸事故 395
旅顺船坞建成 395
曾国荃卒 395
福州船政局造“广乙”船完工试洋 395
京师神机营机器局厂房毁于大火 395
李鸿章致函海军衙门议造关东铁路 396
江南水师学堂开办 396
《万国药方》出版 396
广州电灯公司创立 396
“四大寇”纵谈反清 396
孙中山上书郑藻如 397
谭鑫培入选宫廷供奉 397
大冶铁矿兴建 398
西安至嘉峪关电线敷设工程完工 398
旅顺口鱼雷学堂开办 398
1891年 400
奕譞病逝 400
港英当局发售首套纪念邮票 400
《中西教会报》创刊 400
重庆海关开关 400
海军衙门决定挪用海军专款修建颐和园 400
江西数县遭风雹袭击 401
新泰砖茶厂举办建厂25周年庆祝活动 401
开平煤矿工人反抗外人压迫 401
芜湖发生教案 401
李鸿章首次校阅北洋海军 401
西伯利亚铁路动工修筑 401
湖南校经书院分设经义、治事二斋 402
湖北武穴发生教案 402
法国欲招华工赴新加雷多尼开矿 402
总理衙门奏请饬令各省督抚筹办教案 402
李鸿章奏请开设胶澳设防工程 402
北洋舰队出访日本 402
郭嵩焘病逝 403
北京首家机器面粉厂开业 403
黄遵宪作《人境庐诗草自序》 403
李鸿章奏请添设威海卫、大连湾水雷三营 405
天津自来火公司公开集股 405
康有为始开讲堂于广州长兴里 405
康有为著《新学伪经考》刊行 405
宜昌再起教案 406
刘坤一受命帮办海军 406
魏光焘谴责沙俄侵犯帕米尔 406
江海关查获一批禁运武器 406
英国允中国于香港设领事 407
总理衙门代陈各国使臣另定觐见处所之请 407
薛福成完成《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 407
热河金丹道教起事 407
台北至基隆段铁路竣工 408
伦章造纸厂设立 408
光绪帝始习英文 408
薛福成奏陈英法教案事治本治标之计 409
宋恕著《六斋卑议》 409
吉林开采天宝山银矿 409
张之洞创办湖北舆图总局 409
华新纺织新局开工 409
《小方壶斋舆地丛钞》刊刻 409
长篇小说《彭公案》刊行 409
1892年 411
九世班禅坐床 411
《海上奇书》发刊 411
长篇章回小说《海上花列传》刊行 411
辅仁文社在香港成立 412
中西女塾开学 412
清廷严惩在籍道员周汉 412
热河建平金矿开办 413
俄国强占帕米尔 413
上海建成首家游泳池 413
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 413
广东部分地区遭水灾 414
中俄订立陆路电线相接条约 414
邓海山起义 414
唐廷枢病逝 414
台湾新竹县饬所属查复教堂及教士状况 414
湖北织布官局开织 414
孙中山在澳门开设中西药局 415
陈虬著《治平通议》 415
汉语“切音字”运动兴起 415
张裕葡萄酿酒公司成立 416
尹湛纳希病逝 416
1893年 418
《新闻报》在上海创刊 418
台湾府转行窃毁电报杆线治罪专条 418
十三旦首次于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