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论 1
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
1.2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2
1.2.1计算机系统 3
1.2.2网络通信系统 3
1.2.3网络软件 3
1.2.4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 4
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4
1.4网络参考模型 7
1.4.1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7
1.4.2 TCP/IP体系结构 15
1.4.3协议/接口和服务 18
第2章 数据通信基础 19
2.1数据通信概述 19
2.1.1基本概念 19
2.1.2传输指标 21
2.1.3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23
2.1.4基带传输和频带传输 24
2.1.5传输差错 28
2.2数据通信系统 29
2.2.1通道速率的计算 29
2.2.2同步方式 30
2.3调制与编码 31
2.3.1模拟数据使用模拟信道传输 32
2.3.2模拟数据使用数字通道传输 33
2.3.3数字数据使用模拟信道传输 37
2.3.4数字数据使用数字通道传输 40
2.4多路复用技术 40
2.4.1频分多路复用 40
2.4.2时分多路复用 40
2.4.3波分多路复用 41
2.4.4码分多路复用 41
2.5数据交换方式 42
2.5.1电路交换 42
2.5.2存储交换 43
2.5.3信元交换 45
2.5.4广播 45
2.6传输介质 46
2.6.1双绞线 46
2.6.2同轴电缆 48
2.6.3光导纤维 49
2.6.4无线电 50
2.6.5微波 50
2.6.6红外线 51
2.7检错与纠错 51
2.7.1奇偶校验码 51
2.7.2海明码 54
2.7.3循环冗余码 57
2.7.4恒比码 58
第3章 网络分层与功能 60
3.1应用层 60
3.2传输层 62
3.2.1可靠性传输 63
3.2.2网络服务质量 64
3.2.3协议与控制 65
3.3网络层 67
3.4数据链路层 69
3.4.1组帧方法 69
3.4.2差错控制 70
3.4.3流量控制 71
3.4.4数据链路层协议 72
3.5物理层 76
3.5.1物理层特性 76
3.5.2物理层标准 77
3.6覆盖网与对等网 79
第4章 网络设备与网络软件 82
4.1网卡 82
4.1.1网卡分类 83
4.1.2网卡品牌 83
4.1.3各类无线网卡 84
4.2网桥 86
4.2.1网桥的工作原理 86
4.2.2网桥的功能 87
4.2.3网桥的类型 87
4.3中继器和集线器 88
4.4交换机 90
4.4.1常见的交换类型 90
4.4.2交换机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90
4.4.3第二层交换与第三层交换 92
4.4.4交换机的堆叠与级联 93
4.5路由器 95
4.5.1路由器概述 95
4.5.2路由器基本功能 96
4.5.3路由器基本工作原理 97
4.6网关 97
4.6.1网关的工作原理 97
4.6.2网关类型 98
4.7调制解调器 98
4.7.1调制技术 99
4.7.2 ADSL调制解调器 99
4.7.3 Cable Modem 100
4.8无线接入点 100
4.9防火墙 102
4.9.1防火墙分类 103
4.9.2防火墙建立规则 104
4.10网络操作系统 105
4.10.1网络通信系统 106
4.10.2分布式文件系统 106
4.10.3 Linux 107
第5章 局域网 114
5.1局域网概述 114
5.1.1局域网拓扑结构 115
5.1.2以太网 119
5.2访问控制方式 122
5.2.1令牌环访问控制 123
5.2.2 CSMA/CD访问控制方式 124
5.3局域网协议 125
5.3.1体系结构与协议 126
5.3.2 IEEE 802参考模型 127
5.3.3 IEEE 802.2协议 129
5.3.4 IEEE 802.3协议 130
5.3.5 IEEE 802.4协议 133
5.3.6 IEEE 802.5协议 135
5.3.7三种网络的比较 137
5.4高速局域网 137
5.4.1快速以太网 137
5.4.2千兆以太网 141
5.4.3万兆以太网 144
5.5无线局域网 145
5.5.1概述 145
5.5.2 IEEE 802.11标准 146
5.5.3蓝牙技术 149
5.5.4常用拓扑结构 150
5.5.5应用前景 151
5.6虚拟局域网 152
5.6.1 VLAN概述 153
5.6.2 VLAN的实现 154
5.6.3 VLAN的配置 157
5.7冗余网关技术 165
5.7.1 HSRP 165
5.7.2 VRRP 169
5.7.3 GLBP 170
第6章 广域网与接入网 172
6.1广域网的概念 172
6.2拥塞控制 172
6.2.1拥塞的概念 173
6.2.2拥塞的控制原理 173
6.2.3拥塞的控制方法 174
6.3公用网 174
6.3.1 ISDN 174
6.3.2 DDN 176
6.3.3 SDH网络 177
6.3.4 MSTP网络 179
6.3.5 WDM网络 180
6.3.6移动通信网络 181
6.3.7 WiMax网络 183
6.3.8 Ad hoc网络 184
6.4接入网技术 188
6.4.1帧中继 189
6.4.2拨号接入 192
6.4.3 XDSL接入 193
6.4.4 HFC接入 196
6.4.5光纤网络接入 198
6.4.6无线接入 202
6.4.7高速以太网接入 204
第7章 网络互连 205
7.1概述 205
7.2路由算法 208
7.2.1静态路由 210
7.2.2动态路由 212
7.2.3距离矢量型路由算法 213
7.2.4链路状态型路由算法 220
7.3分层路由 223
7.4路由协议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24
7.4.1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225
7.4.2路由协议比较 230
7.4.3 RIP 230
7.4.4 IGRP 233
7.4.5 EIGRP 234
7.4.6 OSPF协议 237
7.4.7路由协议配置总结 240
7.5路由器广域网接入配置 243
7.5.1 PPP配置 243
7.5.2 ISDN和DDR配置 245
7.5.3帧中继配置 249
7.5.4 AAA服务器的配置 251
第8章 网络层协议 254
8.1 IPv4协议 254
8.1.1分片和重装配 255
8.1.2 IPv4数据报格式 256
8.1.3标准IP地址分配 257
8.1.4子网与子网掩码 257
8.1.5子网划分方法总结 258
8.2 ICMP 259
8.2.1 ICMP报文 260
8.2.2 ICMP 报文格式 260
8.3 IPv6协议 261
8.3.1 IPv6地址表示 261
8.3.2 IPv6报头格式 263
8.3.3 IPv6地址自动配置 264
8.3.4邻居发现与QoS支持 264
8.3.5 IPv4向IPv6的过渡 266
8.4移动IP 268
8.4.1移动IP的概念 268
8.4.2移动IP的通信过程 269
8.5 ARP与RARP 270
第9章 传输层协议 272
9.1 TCP 272
9.1.1 TCP报文格式 273
9.1.2 TCP建立与释放 274
9.1.3 TCP定时重传 276
9.1.4 TCP拥塞控制 278
9.2 UDP 281
9.2.1 UDP数据报 281
9.2.2 UDP特点 281
第10章 应用层协议 284
10.1域名系统 284
10.1.1 DNS名字空间 284
10.1.2域名服务器 285
10.1.3资源记录 286
10.1.4 DNS解析原理 286
10.2电子邮件协议 287
10.2.1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288
10.2.2邮局协议 289
10.2.3多用途互联网邮件扩展协议 290
10.2.4互联网消息访问协议 290
10.3超文本传输协议 291
10.4文件传输协议 293
10.4.1文件传输协议 293
10.4.2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295
10.5远程登录协议 297
10.6网络地址转换 300
10.7应用代理 302
10.8 P2P应用协议 304
第11章 网络管理 307
11.1网络管理 307
11.1.1网络管理的定义 307
11.1.2网络管理模型 308
11.1.3网络管理的功能 311
11.1.4网络管理标准 312
11.2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312
11.2.1 SNMP概述 313
11.2.2管理信息库 313
11.2.3 SNMP原理 314
11.2.4 SNMP的各种版本 315
11.2.5 SNMP操作 316
11.2.6 SNMP管理控制框架 316
11.3网络管理工具 318
11.3.1常用网络管理命令 318
11.3.2常用网络管理软件 320
11.4服务质量 320
第12章 网络规划与设计 323
12.1网络分析——网络生命周期 323
12.2需求分析 325
12.2.1需求分析的内容和原则 325
12.2.2需求获取方法 326
12.2.3需求分析的要素 327
12.2.4需求说明书 330
12.3通信规范分析 330
12.3.1调查现有网络的特征 331
12.3.2调查现有网络流量特征 335
12.3.3通信负载特征描述 337
12.3.4通信量行为描述 339
12.4网络设计概述 340
12.5网络系统工程的设计过程 341
12.5.1确定协议 341
12.5.2确定拓扑结构 341
12.5.3确定连接 343
12.5.4确定节点 343
12.5.5确定网络的性能 343
12.5.6确定可靠性措施 344
12.5.7确定安全性措施 345
12.5.8网络设备的选择 345
12.6网络设计的约束因素 345
12.7逻辑网络设计 347
12.7.1物理层设计 347
12.7.2网络互连设计 347
12.7.3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48
12.7.4网络地址设计 348
12.7.5外部接入设计 351
12.8物理网络设计 353
12.8.1工作区子系统的设计 353
12.8.2水平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54
12.8.3管理间子系统的设计 355
12.8.4垂直干线子系统的设计 356
12.8.5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 357
12.8.6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 357
12.8.7管线施工设计 358
12.8.8电源防护与接地设计 360
12.8.9机房工程设计 362
12.9网络测试和维护 365
12.10网络故障分析与处理 366
12.10.1常见的网络故障 366
12.10.2网络故障的判断和恢复 367
第13章 网络资源设备 369
13.1网络服务器 369
13.1.1 RISC架构服务器 369
13.1.2 IA架构服务器 370
13.1.3性能要求及配置要点 371
13.1.4服务器相关技术 372
13.2网络存储系统 374
13.2.1 SCSI接口卡与控制卡 374
13.2.2独立磁盘冗余阵列(RAID) 375
13.2.3磁带库 377
13.2.4光盘塔 378
13.2.5 DAS技术 378
13.2.6 NAS技术 379
13.2.7 SAN技术 380
13.2.8备份系统及备份软件 381
13.3其他资源 382
13.3.1视频会议系统 382
13.3.2网络电话系统 383
第14章 网络安全基础 386
14.1网络不安全因素与网络安全体系 386
14.2恶意软件的防治 388
14.2.1计算机病毒知识 388
14.2.2计算机病毒防护软件 390
14.2.3网络蠕虫病毒的清除与预防 392
14.2.4木马的检测与清除方法 393
14.3黑客攻击及预防方法 395
14.3.1拒绝服务攻击与防御 396
14.3.2缓冲区溢出攻击与防御 398
14.3.3程序漏洞攻击与防御 399
14.3.4欺骗攻击与防御 404
14.3.5端口扫描 405
14.3.6系统漏洞扫描 406
14.4防火墙应用 407
14.4.1两类主要的防火墙 407
14.4.2防火墙的特性 408
14.5 ISA Server 408
14.6 IDS与IPS 410
14.6.1 IDS原理及应用 410
14.6.2 IPS原理及应用 412
14.7访问控制技术 412
14.7.1自主访问控制 413
14.7.2强制访问控制 414
14.7.3基于角色访问控制 415
14.7.4访问控制机制 416
14.8 VPN技术 416
14.8.1 PPTP/L2TP/GRE协议 416
14.8.2 IPSec协议 418
14.8.3 MPLS VPN 419
14.8.4 VPDN 420
14.9网络安全隔离 420
14.9.1划分子网隔离 420
14.9.2 VLAN子网隔离 421
14.9.3逻辑隔离 422
14.9.4物理隔离 422
14.10安全认证方法与技术 423
14.10.1 PKI 423
14.10.2证书管理 424
14.10.3身份认证 424
14.11加密和数字签名 424
14.11.1加密技术 425
14.11.2数字签名技术 426
14.11.3密钥管理 427
14.11.4电子印章 428
14.12网络安全应用协议 429
14.12.1 SSL协议 429
14.12.2 SET协议 429
14.12.3 HTTPS 431
14.13安全审计 431
14.13.1审计内容 431
14.13.2审计方案 432
14.14安全管理策略和制度 433
第15章 网络工程项目管理 435
15.1项目计划管理 435
15.2项目范围管理 441
15.2.1工作分解结构 441
15.2.2范围确认和控制 443
15.3项目进度控制 444
15.3.1活动资源估算 445
15.3.2活动历时估算 445
15.3.3进度控制技术和工具 447
15.4项目成本管理 452
15.4.1项目成本估算 453
15.4.2成本预算 454
15.4.3成本控制技术和工具 455
15.5项目风险管理 458
15.6项目质量管理 462
15.6.1质量管理的内容 462
15.6.2质量管理的方法 464
15.7项目文档管理 467
主要参考文献 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