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1
1.2 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3
1.3 创新与不足 8
1.3.1 本书的创新 8
1.3.2 本书的不足 9
2 资产减值的文献综述 10
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10
2.1.1 资产减值准备的信息含量 10
2.1.2 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动机 13
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16
2.2.1 资产减值准备与信息含量 17
2.2.2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动机 17
2.2.3 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方法与时间 21
3 资产减值的相关理论分析 22
3.1 资产减值的相关概念 22
3.1.1 资产 22
3.1.2 资产减值 23
3.1.3 资产减值准备 23
3.2 资产减值的会计问题 25
3.2.1 资产减值的确认 25
3.2.2 资产减值的计量 29
3.2.3 资产减值的记录和报告 36
3.3 资产减值的其他相关理论分析 37
3.3.1 资产减值和应计制 37
3.3.2 资产减值和会计稳健性 41
3.3.3 资产减值与信息披露 45
3.3.4 资产减值和盈余管理 47
4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现状及案例分析 52
4.1 资产减值会计的演变 52
4.1.1 资产减值会计在国外的发展历程 52
4.1.2 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53
4.2 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相关规定的比较与分析 56
4.2.1 新准则提出了“资产组”等新的概念 57
4.2.2 资产减值准则的适用范围更加明确 58
4.2.3 新准则在资产减值迹象的判断上更加明确 58
4.2.4 新准则下可收回金额的可操作性更强 59
4.2.5 新准则对公允价值的使用作出了限制性规定 60
4.2.6 新准则改变了对商誉的处理方法 63
4.2.7 新准则明确已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63
4.2.8 新准则取消了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64
4.3 旧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描述性分析 65
4.3.1 我国上市公司中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的公司数 66
4.3.2 资产减值准备各项明细占资产减值准备总额比的描述性分析 67
4.3.3 2001—2006年不同年度资产减值准备各项明细计提或转回额的比较与分析 76
4.3.4 资产减值准备与净利润的关系的描述性分析 79
4.4 资产减值的典型案例分析 80
4.4.1 资产减值的各种利用方式 81
4.4.2 同样的资产,不同的计提方式 83
4.4.3 结论 88
5 旧准则下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检验——以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为例 89
5.1 引言 89
5.2 无形资产减值的主观性与“资产组”概念 90
5.2.1 无形资产无公开有效市场 91
5.2.2 无形资产的计量方法收益现值法具有主观性 91
5.2.3 无形资产通常不能独立创造现金流 92
5.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的相关规定 92
5.4 研究假设和数据描述 93
5.4.1 研究假设 93
5.4.2 数据描述 94
5.5 实证结果 98
5.5.1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扭亏为盈 98
5.5.2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大清洗 100
5.5.3 上市公司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汇总情况 102
5.5.4 转回额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大于100%的公司情况 103
5.6 结论 103
6 新旧准则下资产减值的经济后果检验 106
6.1 引言 106
6.2 文献综述 107
6.2.1 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 107
6.2.2 资产减值与公司经营业绩 109
6.2.3 资产减值与股票回报率 109
6.2.4 资产减值相关规定的实施效果检验 110
6.3 假设的建立 110
6.4 研究设计 112
6.4.1 资产减值与经济因素 112
6.4.2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 113
6.4.3 资产减值与公司经营业绩 115
6.4.4 资产减值与股票回报率 116
6.5 实证结果 117
6.5.1 描述性统计 117
6.5.2 资产减值与经济因素的关系检验 118
6.5.3 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的关系检验 118
6.5.4 资产减值和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 121
6.5.5 资产减值和股票回报率的关系 123
6.6 结论 124
7 资产减值信息披露方式改变的经济后果检验 126
7.1 引言 126
7.2 研究综述 128
7.3 假设的建立 130
7.3.1 各项明细的信息含量是否显著高于资产减值准备总额 130
7.3.2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的信息含量是否显著不同 130
7.4 研究设计 132
7.4.1 各项明细的信息含量是否显著高于资产减值准备总额本身的信息含量 132
7.4.2 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明细的信息含量是否显著不同 134
7.5 实证结果 135
7.5.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135
7.5.2 资产减值准备各项明细和公司未来经营业绩的关系 137
7.5.3 资产减值准备各项明细与市场回报率的关系 139
7.5.4 Ohlson模型的检验 144
7.6 结论 144
8 结论与启示 146
8.1 主要研究结论 146
8.1.1 旧准则下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与盈余管理存在显著关系 146
8.1.2 新准则下的资产减值更有信息含量 147
8.1.3 取消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降低了财务报表的信息含量 148
8.2 启示 149
8.2.1 资产组的引入 149
8.2.2 资产减值的计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0
8.2.3 资产减值的披露还是应保留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153
参考文献 157
后记 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