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药名称的由来 1
因产地命名 1
因形态而命名 2
因气味而命名 2
因滋味而命名 2
因颜色而命名 2
因生长季节而命名 3
因进口国名或译音而命名 3
因避讳而命名 3
因人名而命名 4
因秉性而命名 4
因药物突出的功效而命名 4
因药用部位而命名 5
第二章 中药的分类 6
自然属性分类法 6
功能分类法 6
脏腑经络分类法 7
中药名称首字笔画排列法 7
功效分类法 7
科学成分分类法 7
自然分类法 8
药用部分分类法 8
第三章 中药的产地 9
第四章 中药的采集 11
果实、种子 11
根、根茎 11
树皮、根皮 11
树脂和汁类药材 12
全草 12
叶类 12
花类 12
动物类 13
第五章 配伍禁忌 14
十八反 14
十九畏 15
“反”、“畏”的相对性 15
第六章 中药的煎服法 17
煎药用具 17
煎药用水 17
煎药火候 17
煎煮方法 17
服药方法 18
第七章 解表药 20
麻黄 20
桂枝 21
紫苏叶 22
荆芥 22
防风 23
生姜 24
香薷 24
羌活 25
白芷 26
细辛 26
辛夷 27
苍耳子 28
葱白 28
胡荽 29
柽柳 30
荫风轮 31
杜衡 31
水苏 32
糙苏 32
石香葇 33
桑叶 33
菊花 34
薄荷 35
柴胡 36
升麻 36
葛根 37
牛蒡子 38
蝉蜕 39
木贼 39
蔓荆子 40
淡豆豉 40
荷叶 41
第八章 清热药 43
石膏 43
知母 44
栀子 44
天花粉 45
芦根 46
淡竹叶 46
鸭跖草 47
谷精草 47
密蒙花 48
青葙子 48
青果 49
莲子心 49
寒水石 50
千里光 50
夜明砂 51
海螺 52
黄连 52
黄柏 53
黄芩 54
龙胆 55
秦皮 55
苦参 56
白鲜皮 57
虎杖 57
椿皮 58
鸦胆子 58
功劳木 59
委陵菜 60
积雪草 60
败酱草 60
冬凌草 61
金银花 61
连翘 63
大青叶 63
蓼大青叶 64
板蓝根 64
苦瓜 65
熊胆 66
四季青 67
绿豆 67
乌蔹莓 68
芙蓉花 68
无花果 69
挂金灯 70
蜡梅花 70
景天 71
铁苋菜 71
荸荠 72
水蓼 72
凤尾草 73
天葵子 73
九节茶 74
紫草茸 74
木槿皮 75
石蟹 76
叶上珠 76
地黄 77
赤芍 78
牡丹皮 78
玄参 79
紫草 80
余甘子 80
青蒿 81
白薇 81
地骨皮 82
银柴胡 83
胡黄连 84
第九章 泻下药 85
大黄 85
芒硝 86
玄明粉 87
番泻叶 87
芦荟 88
火麻仁 89
郁李仁 90
亚麻子 90
麻油 91
蜂蜜 91
黑芝麻 92
甘遂 93
芫花 93
京大戟 94
红大戟 95
巴豆 95
牵牛子 96
商陆 97
千金子 98
荛花 98
乌桕根皮 98
第十章 消食药 100
山楂 100
麦芽 101
谷芽 101
稻芽 101
莱菔子 102
鸡内金 102
阿魏 103
鸡矢藤 103
鸢尾 104
第十一章 补虚药 105
人参 105
人参叶 106
党参 106
西洋参 107
黄芪 107
白术 108
太子参 108
山药 109
黄精 109
白扁豆 110
甘草 110
大枣 111
莲子 111
刺五加 112
竹节参 112
珠子参 112
松花粉 113
狼把草 113
泥鳅 114
猪肉 115
当归 115
熟地黄 115
白芍 116
龙眼肉 116
阿胶 117
乌骨鸡 118
海虾 118
鸽 119
鹿茸 120
鹿角 120
鹿角霜 121
淫羊藿 121
紫河车 122
仙茅 122
巴戟天 123
肉苁蓉 123
杜仲 124
锁阳 124
补骨脂 124
益智 125
骨碎补 125
菟丝子 126
蛇床子 126
沙苑子 127
蛤蚧 127
冬虫夏草 128
海马 128
海龙 129
核桃仁 129
胡芦巴 130
韭菜子 130
钟乳石 131
哈蟆油 131
黑种草子 132
海狗肾 132
黄狗肾 133
紫梢花 133
阳起石 134
狗脊 134
雪莲花 135
薜荔果 136
南沙参 136
北沙参 137
麦冬 137
天冬 138
百合 138
玉竹 139
石斛 139
枸杞子 140
山茱萸 140
女贞子 141
墨旱莲 142
桑葚 142
黑芝麻 143
楮实子 143
龟甲 144
鳖甲 144
梨 145
鱼鳔 146
枳橘子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