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语境研究综述 1
1.1 中国学者对语境问题的论述 2
1.2 国外学者对语境问题的论述 9
1.2.1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哲学对语境问题的论述 9
1.2.2 美国修辞学对语境问题的论述 20
1.3 语境研究的现状 32
1.3.1 语境研究的视点 32
1.3.2 语境研究的内容 32
1.3.3 语境研究的特点 33
第二章 语境的含义和特征 36
2.1 静态的语境观 37
2.2 动态的交际过程 40
2.2.1 交际过程是动态的 40
2.2.2 交际过程中的意义是动态的 42
2.3 动态的语境观 43
2.4 语境的本质 47
2.5 语境的特征 52
2.5.1 普遍性和特殊性 53
2.5.2 可变性和稳定性 55
2.5.3 临时性和积淀性 56
2.5.4 客观性和主观性 57
2.5.5 整体性和层次性 59
第三 章语境的分类 62
3.1 语言语境 66
3.1.1 词语搭配 66
3.1.2 词组语境 70
3.1.3 语句语境 74
3.1.4 言辞上下文 82
3.2 情景语境 84
3.2.1 场景因素 85
3.2.2 主体因素 87
3.2.3 社会因素 90
3.3 文化语境 94
3.3.1 文化 94
3.3.2 语言与文化 99
3.3.3 文化语境 102
3.4 认知语境 115
3.4.1 认知语境的概念 116
3.4.2 认知语境的特点 122
3.4.3 认知语境与言语交际 130
3.4.4 认知语境与篇章理解 134
第四章 语境与言语交际 140
4.1 关于言语交际 140
4.2 言语交际的复杂性 143
4.2.1 交际的语言 144
4.2.2 交际的参与者 152
4.3 表达和理解 159
4.4 交际模式 162
第五章 意义与语境 166
5.1 关于意义 167
5.2 意义的分类 176
5.3 语境与意义 180
5.4 语境对意义的作用 184
5.4.1 识别歧义 184
5.4.2 确定所指 187
5.4.3 消除语义模糊 190
5.4.4 推导隐含意义 191
5.4.5 弥补所略信息 192
第六章 语境与隐喻 194
6.1 隐喻的定义 195
6.2 隐喻研究透视 196
6.2.1 替代说 196
6.2.2 比较说 198
6.2.3 相互作用说 199
6.2.4 言语行为说 201
6.2.5 认知说 202
6.3 语境与隐喻 208
6.3.1 语境与隐喻建构 209
6.3.2 语境与隐喻理解 219
第七章 语境的作用分析 232
7.1 语境与语音 232
7.1.1 声调 232
7.1.2 轻读、重读和停顿 233
7.1.3 语音的高低和语调 236
7.1.4 谐音 237
7.2 语境与语法 238
7.2.1 词法 238
7.2.2 句法 239
7.2.3 语气和强调 241
7.3 语境与语义 243
7.3.1 义素、词和词组 243
7.3.2 句子和篇章 245
7.4 异常搭配 247
7.5 语境与语体 252
7.5.1 作为语境的语体 255
7.5.2 语境中的语体 257
第八章 语境的作用机制 264
8.1 语境知识的构成 265
8.1.1 记忆结构 265
8.1.2 知识表征 267
8.1.3 图式 269
8.1.4 社会心理表征 273
8.2 语境的操作过程 277
8.2.1 语境的作用 277
8.2.2 语境的操作过程 278
8.3 推理 282
结语 291
主要参考文献 293
后记 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