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编 绪论 1
第一章 道德学之旨趣 1
第一节 道德学之定义 1
第二节 道德学之对象 3
第三节 道德学之发生 5
第四节 道德学之性质 8
第五节 结论 14
第二章 道德学与其他学问之关系 15
第一节 总论 15
第二节 道德学与自然科学之关系 16
第三节 道德学与心理学之关系 17
第四节 道德学与逻辑美学 18
第五节 道德学与形而上学 18
第六节 道德学与政治学 19
第七节 道德学与经济学 20
第八节 道德学与教育学 21
第三章 道德学之区分 22
第一节 总论 22
第二节 生物学之道德论 23
第三节 心理学之道德论 24
第四节 社会学之道德论 24
第五节 道德标准之理论 25
第六节 实际之道德生活 25
第七节 本书之计划 26
第二编 心理学之道德论 29
第一章 本能与冲动 29
第一节 引论 29
第二节 本能之意义 29
第三节 本能之种类 32
第四节 本能之道德价值 33
第五节 冲动之意义 35
第二章 欲望与意志 36
第一节 欲望之意义 36
第二节 需要与兽欲 36
第三节 兽欲与欲望 37
第四节 欲望之世界 38
第五节 欲望之冲突 38
第六节 欲望与愿望 40
第七节 愿望与意志 41
第八节 意志及动作 42
第九节 意志与性格 45
第十节 群意 45
第三章 动机与意向 47
第一节 意向之意义 47
第二节 动机之意义 49
第三节 动机与意向之关系 50
第四节 动机果常为快乐乎 51
第五节 心理之快乐论 52
第六节 对于心理的快乐论之批评 53
第七节 理性为行为之动机的问题 56
第八节 动机之组织 57
第四章 性格与行为 59
第一节 总论 59
第二节 性格 59
第三节 行为 60
第四节 情境 61
第五节 习惯 62
第六节 意志之自由 64
第七节 自由动作之性质 72
第八节 责任之问题 73
第五章 行为之演进 75
第一节 低级动物中行为之萌芽 75
第二节 野蛮民族之行为 75
第三节 习俗道德 75
第四节 公民道德 76
第五节 反覆思考之道德 76
第六节 道德观念与伦理观念 77
第七节 道德意识之发展 78
第六章 道德判断之发展 79
第一节 道德判断之最初形式 79
第二节 种族之我 80
第三节 良心之起源 81
第四节 习惯为道德判断之标准 82
第五节 现实法律为道德判断之标准 83
第六节 道德律 83
第七节 良心为道德判断之标准 84
第八节 古代民族之示例 85
第九节 结论 86
第七章 道德判断之意义 87
第一节 道德判断之性质 87
第二节 道德判断之对象 87
第三节 善意 88
第四节 道德判断之二种形式 89
第五节 道德判断究关乎动机抑关乎意向耶 90
第六节 道德判断半关乎动机 92
第七节 道德判断实对性格而发 93
第八节 道德判断之主体 94
第九节 良心之意义 98
第三编 道德标准之理论 99
第一章 道德思想之发展 99
第一节 初期希腊之道德思想 99
第二节 智者之道德思想 100
第三节 苏格拉底之道德思想 101
第四节 初期道德思想之派别 103
第五节 柏拉图与亚理士多德之道德思想 104
第六节 中世之道德思想 105
第七节 近代之道德思想 105
第二章 道德理论之模式 107
第一节 理论模式之概述 107
第二节 理性与情感 107
第三节 正当与善 108
第四节 义务幸福与完全 109
第五节 理论之混合 109
第三章 以规律为标准之道德论 112
第一节 概论 112
第二节 道德学中之规律意义 112
第三节 实然必然与应然 115
第四节 无条件之律令 116
第五节 种族之律 118
第六节 上帝之律 119
第七节 自然之律 119
第八节 道德感觉论 120
第九节 良心论 123
第十节 直觉论 125
第十一节理性法则论 127
第十二节康德之理论 128
第四章 以幸福为标准之道德论 135
第一节 总论 135
第二节 较高与较低之世界 135
第三节 欲望之满足 136
第四节 快乐主义之种类 136
第五节 伦理之快乐论 137
第六节 快乐之量 139
第七节 为我之快乐论 139
第八节 普遍之快乐论 141
第九节 雪几维克对于普遍快乐论之证明 142
第十节 快乐论之一般批评 143
第十一节 最近之快乐论 149
第十二节 幸福之非快乐论的解释 150
第十三节 幸福之种类 151
第十四节 理想之功利主义 152
第十五节 康德之道德目的组织论 152
第五章 以完全为标准之道德论 157
第一节 道德学之演化观 157
第二节 生活之发展 157
第三节 斯宾塞之道德论 159
第四节 其他演化论者之观点 161
第五节 目的论之解释 164
第六节 层创演化说 165
第七节 黑格尔之道德学 165
第八节 格林之道德学 169
第六章 以价值为标准之道德论 173
第一节 总论 173
第二节 价值之概念 173
第三节 善之意义 175
第四节 自然主义之错误 176
第五节 好与道德的好 177
第六节 最高的好 179
第七节 完全的好与道德的好 179
第八节 好与对 180
第九节 结论 184
第七章 道德标准理论之总述 186
第一节 概论 186
第一节 绝对规律之观念 186
第三节 以幸福为目的之观念 187
第四节 以完全为目的之观念 187
第五节 好之观念 188
第六节 道德学与社会哲学 190
第八章 道德标准之权威 193
第一节 道德权威之问题 193
第二节 道德权威之类别 194
第三节 道德权威之绝对性 200
第九章 理论对于实际之关系 203
第一节 不同观点之概述 203
第二节 各种道德理论之不同观点 204
第三节 直觉论者之观点 205
第四节 功利论者之观点 206
第五节 进化论者之观点 207
第六节 理想论者之观点 208
第七节 结果之总述 210
第八节 道德学与逻辑之比较 211
第九节 应用道德学 212
第四编 道德生活 215
第一章 社会之统一 215
第一节 社会之我 215
第二节 社会之有机统一 216
第三节 为我主义与为他主义 216
第四节 斯宾塞之调和 216
第五节 由自我牺牲而得之自我实现 217
第六节 道德学为政治学之一部 217
第七节 大同主义 218
第八节 基督教之道德观 219
第九节 社会界 219
第十节 社会机体观 220
第十一节社会界何以较个人之意识界为优 221
第十二节 良心与社会统一之关系 222
第二章 道德组织 225
第一节 社会之无上命令 225
第二节 公道 225
第三节 法律与舆论 226
第四节 权利与义务 227
第五节 社会组织 230
第六节 社会的进步 233
第七节 社会的公道 234
第三章 义务论 237
第一节 义务之种类 237
第二节 良心学 240
第三节 其他之义务问题 247
第四章 德行论 250
第一节 德行与命令之关系 250
第二节 德行与社会情况之关系 250
第三节 民族精神 251
第四节 德行与社会职能之关系 252
第五节 德行之性质 252
第六节 基本德行 253
第七节 性格教育 256
第八节 道德之三段论法 257
第五章 个人生活 264
第一节 个人道德与社会道德 264
第二节 布拉得列氏之理论 264
第三节 道德改革家之地位 265
第四节 忏悔 267
第五节 良心觉悟 268
第六节 自省 268
第七节 理想之研究 269
第八节 寺院式之生活 270
第九节 美的灵魂 271
等十节 苦行主义 271
第十一节 静察生活 271
第十二节 内生活与外生活之关系 272
第十三节 有德者与世俗之关系 274
第六章 道德病态 276
第一节 道德罪恶 276
第二节 恶 277
第三节 罪 278
第四节 罪犯 278
第五节 惩罚 278
第六节 责任 281
第七节 悔改 282
第八节 黑格尔之惩罚论 283
第九节 近顷之病态研究 284
第十节 社会之窳败 285
第七章 道德进化 287
第一节 社会演化 287
第二节 道德界 288
第三节 内界之冲突 289
第四节 不完全之感 289
第五节 道德眼光之深刻化 290
第六节 新义务 292
第七节 道德改变与环境改变 293
第八节 理想界 294
第八章 几个最后的问题 296
第一节 道德之假定 296
第二节 自由之假定 296
第三节 价值判断之可靠性 298
第四节 良心学的问题 299
第五节 道德学与宗教 300
第六节 形而上学与道德学 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