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文献 9
三、研究方法 17
四、研究样本 23
上篇 比较篇 29
第一章 教育社会化的比较 29
一、教育社会化的家庭环境 29
二、教育社会化的学校环境 33
三、学习过程比较 38
四、学习的态度与评价 47
第二章 家庭生活社会化的比较 49
一、家庭互动的比较 49
二、家庭亲子关系的比较 57
三、生活感受与满意度的比较 61
第三章 身心健康的比较 64
一、身体健康的比较 64
二、心理健康的比较 69
第四章 人际交往社会化的比较 70
一、同辈群体交往 70
二、师生交往 75
三、与其他社会成员的交往 77
四、人际交往评价 78
第五章 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83
一、教育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83
二、家庭生活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85
三、身心健康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88
四、人际关系社会化结果的比较 90
五、知识面广度及他人评价的比较 92
六、总体社会化水平的比较 94
下篇 结构篇 99
第六章 国家与中央政府——制度的理性设计 99
一、国家对民工子女教育政策的演变 99
二、国家政策设计的理性化导向 109
三、制度安排与现实运作的矛盾 114
第七章 社会——文化冲突与社会排斥 122
一、流动人口与社会排斥 122
二、主体性思维支配下的排斥 124
三、文化冲突与反排斥 130
四、主体间性与社会融合 136
第八章 民工个人——留守与流动的艰难选择 140
一、经济成本——选择的第一焦点 140
二、公办与民办——教育质量的困惑 145
三、文化冲突与社会排斥——流动的焦虑 152
四、代际转移——家庭关系的影响 156
第九章 地方政府——多元冲突的协调与整合 158
一、注重务实的操作化政策 158
二、区域社会结构的改善与和谐 162
三、整合的中轴原理——财政压力 169
四、矛盾与利益的协调与整合 174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 177
一、留守儿童相对受到忽视 177
二、流动儿童优于留守儿童的社会意义 178
三、公办学校与民工子弟学校 180
四、社会制度与社会环境 181
五、协调与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展望 182
附录一 留守与流动儿童社会化调查问卷 185
附录二 农民工对子女教育选择的调查问卷 191
参考文献 195
后记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