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述 1
一、中华“吃法”的发展简史 3
二、中华“食疗”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学说 4
第二章 中华“吃法”的认知要素 8
一、认知方式的特点 8
二、食物的“食性”和功能 9
三、相关的名词和概念 13
四、选择食物应“因人、因病而异” 17
五、饮食策略 26
六、饮食战术 27
七、饮食宜忌 29
第三章 食物的“食性”和功能 31
一、谷物类 31
二、豆薯类 39
三、蔬菜类 46
四、果品类 76
五、畜、禽、鱼、海鲜类 110
六、蛋、乳、糖、油脂类 146
七、饮料 154
八、其他 159
第四章 正常人的饮食方略 163
一、正常人不同体质的饮食方略 164
二、婴儿 173
三、儿童 174
四、青少年 175
五、中年人 177
六、老年人 178
七、妇女月经期、妊娠期、哺乳期 179
第五章 不同症候的饮食方略 182
一、发热 182
二、咳嗽 183
三、哮喘 186
四、胃痛 188
五、便秘 191
六、腹泻 192
七、呕吐 196
八、黄疸 197
九、水肿 199
十、多汗 200
十一、失眠 202
十二、眩晕 204
十三、贫血 206
十四、出血 207
第六章 各类疾病的饮食方略 209
第一节 心血管疾病 210
一、原发性高血压 210
二、动脉硬化、冠心病 215
三、心肌炎 217
四、心律失常 218
五、心力衰竭 220
第二节 消化系统疾病 223
一、慢性胃炎 223
二、消化性溃疡 223
三、病毒性肝炎 224
四、肝硬化 227
五、胰腺炎 229
六、胆囊炎、胆结石 230
第三节 呼吸系统疾病 232
一、感冒 232
二、慢性支气管炎 234
三、支气管哮喘 234
第四节 血液系统疾病 234
一、缺铁性贫血 234
二、再生障碍性贫血 236
三、白细胞减少症 237
四、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38
第五节 神经系统疾病 240
一、脑中风 240
二、神经衰弱 241
三、老年性痴呆 242
第六节 内分泌系统、代谢性疾病 244
一、糖尿病 244
二、单纯性肥胖 248
三、高脂血症 249
四、低血糖症 252
五、痛风 253
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255
七、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257
第七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 258
一、类风湿关节炎 258
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260
第八节 泌尿系统疾病 262
一、急性肾炎 262
二、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 264
三、肾结石 267
第九节 外科疾病 269
一、疗、疖、痈、丹毒 269
二、骨折 271
三、痔疮 273
第十节 妇科疾病 275
一、痛经 275
二、白带异常 277
三、功能性子宫出血 279
四、缺乳 280
五、更年期综合征 282
第十一节 儿科疾病 283
一、小儿厌食 283
二、婴儿腹泻 285
三、小儿多汗 286
第十二节 皮肤科疾病 287
一、湿疹 287
二、痤疮 289
三、荨麻疹 290
第十三节 五官科疾病 291
一、急性结膜炎 291
二、慢性咽喉炎 293
三、复发性口腔溃疡 294
第十四节 肿瘤 296
主要参考文献 315
附录 316
附录1 食物的一般营养成分表 316
附录2 食物按食性的分类一览表 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