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科学发展和地方政府政策》PDF下载

  • 购买积分:11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梁小青编著
  • 出 版 社: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511204356
  • 页数:256 页
图书介绍:本书遵循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与精神实质,把经济学一般原理和区域科学发展实践联系起来进行理论探讨;本书奉行“学以致用”原则,围绕区域又好又快发展进行理论联系实际地分析,既阐述了地方政府如何认识内在发展条件、外部发展环境以确定科学发展目标,为区域有质量的发展奠定基础;又阐述了地方政府如何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入手,为区域有效率的发展寻找现实途径。

第一章 科学发展目标确定的基础:科学发展模式 1

第一节 中国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和科学发展模式涵义 1

一、可持续发展涵义及其理论模型 1

二、中国可持续发展一般模式研究和省域可持续发展模式分类 3

三、科学发展模式涵义 6

第二节 科学发展模式的地方政府实践探讨 8

一、选择科学发展模式的现实困难 8

二、地方科学发展模式四种选择取向 11

三、不同发展基础的地方政府对科学发展模式的选择 14

第二章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能力评估 19

第一节 区域文化 19

一、文化对经济的影响 19

二、区域文化与区域经济 21

第二节 发展现状 24

一、工业化与城镇化 24

二、城区与乡村 26

三、经济结构与工业化“新”的程度 28

四、财政收入 32

第三节 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33

一、自然动力 33

二、经济动力 36

三、创新动力 39

第三章 对照科学发展观的外部环境审视 44

第一节 外部环境审视焦点:优势鉴别 44

一、比较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类型 45

二、竞争优势理论 48

第二节 外部环境审视结晶:发展定位 51

一、城市发展定位误区及原因 52

二、城市发展定位“路线图” 53

第三节 荆门外部环境审视与发展定位 56

一、荆门在全国的定位 57

二、荆门在“中部”的位置 59

三、荆门在湖北省的定位 62

四、荆门发展定位的思考 63

第四章 科学发展目标的初步确定 67

第一节 SWOT分析法:目标制定的基本方法 67

一、优势 68

二、劣势 70

三、机遇 71

四、威胁 72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发展目标制定的指导原则 74

一、新的财富观 74

二、新型工业化 78

三、人力资源开发与创新 79

第三节 指标体系:目标制定的直接体现 81

一、科学发展的目标构成 81

二、科学发展指标体系 83

第五章 地方形象设计与形象竞争力培育 87

第一节 地方形象:源于企业形象的区域形象特例 88

一、地方形象概念溯源 88

二、地方形象定位与评价 91

三、地方形象现状和原因分析 93

第二节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设计 95

一、科学发展观下的地方形象结构分析 95

二、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内在精神系统设计 96

三、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地方形象外在识别系统设计 100

第三节 城区集聚:地方形象竞争力培育的实践基础 102

一、城市经营: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地方形象设计亟待解决的认识问题 103

二、城区集聚: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地方形象设计亟待重视的实践问题 105

第六章 围绕城镇化,推进新型工业化 108

第一节 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 108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理论溯源 109

二、中国传统工业化道路沿革 111

三、传统工业化与城镇化关系的中国实践 112

第二节 工业化内涵拓展与新型工业化提出 114

一、生产性服务业:工业化的新内涵 114

二、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环节效益比较 116

三、新型工业化道路提出与生产性服务业作用追问 118

第三节 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关系 121

一、正确认识城镇化 121

二、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城镇主导作用 124

第四节 城镇化和工业化关系实证解析 126

一、荆门城镇化、工业化现状 126

二、荆门围绕城镇化、推进工业化总体构想 130

第七章 城区竞争力建设 133

第一节 强化科学发展观对城区经营的指导 134

一、强化一种科学精神 134

二、关注二种共性资源 136

三、明确三条经营原则 138

第二节 搞好城区科学规划,走紧凑型发展道路 139

一、搞好城区科学规划 139

二、确定最佳规模 140

三、走紧凑型城市道路,追求精明增长 143

第三节 建设城区生态竞争力 146

一、城市竞争力生态化走势 147

二、人居环境理论简介 147

三、提升城区生态竞争力 149

第四节 提升城区竞争力案例分析 151

一、北京密云县城区经营 152

二、荆门城市总体规划与生态竞争力建设评述 153

第八章 绿色制造:新型工业化微观探讨 158

第一节 绿色制造概述 159

一、绿色制造涵义 159

二、绿色制造发展现状 163

第二节 绿色制造: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165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四大理论基础 166

二、以绿色设计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169

三、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特征体现 172

第三节 由“斯达模式”所作的绿色制造荆门联想 174

一、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国有企业的“斯达模式” 174

二、“斯达模式”的荆门企业信息化启示 176

三、传统企业实施绿色制造的动力分析与对策建议——以荆门为例 179

第九章 产业集群:新型工业化宏观“抓手” 183

第一节 亟待界定的主导产业概念 184

一、主导产业概念的百家争鸣 184

二、实践中的主导产业概念辨析 186

第二节 优化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选择:一枚“硬币”的正反二面 189

一、优化产业结构 189

二、主导产业选择  193

第三节 围绕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力的二次飞跃 196

一、由产业集聚到产业集群:传统工业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飞跃 196

二、由产业集群到生产性服务业: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竞争力飞跃 198

第四节 荆门产业发展现状简评 200

一、荆门产业发展现状 201

二、荆门产业发展的原则性思考 203

第十章 统筹城乡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7

第一节 城乡联系理论综述 207

一、区域经济空间结构与城乡联系理论 208

二、城乡联系模式 211

三、城乡联系途径 213

第二节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涵义 214

一、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内在逻辑 214

二、农民进城居住:以城带乡主要内涵 216

三、生产发展过程中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以工哺农题中之义 218

第三节 统筹城乡和新农村建设各自主体的关键问题 221

一、地方政府的思想观念问题 221

二、农民的自身素质问题 223

第四节 统筹城乡与新农村建设的荆门实践 225

一、以城带乡共建和谐——仙居乡“回归自然·乡村游” 226

二、以工哺农共同发展——荆门双低油产业发展 228

三、激发主体意识——漳河镇迎接村的新农村建设 231

第十一章 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233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区域创新理论 233

一、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理论 234

二、传统经济条件下的创新内涵 237

三、信息化潮流下创新特点 240

第二节 区域创新模式与创新节点 242

一、可以借鉴的区域创新模式 242

二、政府管理 244

三、以职业教育为核心的地方教育 245

四、企业、企业家与企业家精神 247

第三节 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荆门思考 250

一、挖掘财力,科学激励创新主体 250

二、行使政府权威,理性整合创新资源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