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的实验性与审美心理结构的调整 1
“虚构的现实”:文学语言的本体意义 6
语言的方式 14
主体性与文学语言的选择 17
小说叙述观念与艺术形象构成的实证分析 24
命运感与传统模式 41
短篇小说:发展中的文体 51
简化——一种由繁到简和由简到繁的艺术运动 61
《三十六块缸片》的文体及其它 73
叙事方式与主题 80
莫言的冲突 85
《塬上风》二人谈 90
矮凳桥系列小说的叙事结构 96
“裁判”的工作笔记 110
评一九八四年全国获奖短篇小说的不足 119
《极地之侧》的叙事批判 131
“骂派批评”及其意义 138
“骂派批评”及其它:罗强烈访谈录 144
民间方式 149
汪曾祺的民间意义 156
艺术之光 164
方法的意义 167
文谭三题:写实与写意 城市与乡土 纪实与虚构 170
文学应该怎样对待读者? 179
《苦寒行》随想录 183
答《当代文学研究》问 189
散文四题 199
生命的文本 210
把故乡作为散文的人类文化学背景 214
《寻找格林先生》自序 217
《“贵州现象”:现代艺术启示录》自序 220
《原型的意义群》导言 224
乡土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主题原型 230
才子佳人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中一个主题原型 243
侠义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原型 255
“大团圆”模式: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主题原型 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