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十五年回溯论特区 1
一、十五年的艰辛与进步 2
(一)最大经济特区姗姗来迟 2
(二)十五年的风雨历程 5
(三)跻身全国十大最具活力省市行列 12
二、“海南大特区”:世界级无价品牌 17
(一)大特区丰碑:海南在走向世界 17
(二)大特区的大开放观念 21
(三)大特区的开拓创新精神 24
三、大特区的成本 27
(一)欲速不达 27
(二)房地产泡沫和金融危机 32
(三)腐败瘟疫 35
四、大特区的命运 39
(一)先行试验带出崭新的格局之后 39
(二)WTO规则挑战特区政策? 41
(三)深圳:特区“带头羊”走向新的辉煌 44
(四)沉重的反思:路在脚下 48
第二章 大特区的永续:创建生态经济特区 52
一、从大背景说起 52
(一)“世界环境日” 53
(二)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警示 56
(三)无底黑洞:生态环境治理的巨大投入 62
二、重识海南自身的真正优势 66
(一)独特的区位优势 67
(二)“海、南、岛”的价值内涵及其资源优势 71
(三)仅有的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中心之一 78
(四)独特性与世界性 82
三、模式选择与机会成本分析 85
(一)经济学的失误 86
(二)经济增长的外部性 91
(三)难以计价的机会成本 94
四、另一种试验:创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 99
(一)创办生态经济特区的特殊意义 99
(二)创办生态经济特区的优势条件 101
(三)生态经济特区的功能 103
第三章 经济发展战略的新思考与新选择 107
一、历史的审视与反思 107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艰难演变 108
(二)“一省两地”的进步与不足 113
(三)面对21世纪:发展战略的创新与成熟 122
二、发展战略的主基调:绿比金贵 146
(一)发展战略的立足点: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146
(二)核心战略思想:环境立省 148
(三)基本发展模式:大生态环境经济圈 150
(四)战略目标:全国综合生活质量最高地区 152
三、发展策略的运用:高位嫁接,后发制人 155
(一)坚持绿色的发展 156
(二)高位嫁接,实现跨越式发展 160
(三)后发制人,“笑”在最后 164
第四章 生态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167
一、生态省建设率先提出 167
(一)生态省建设的背景 168
(二)生态省建设的时代意义 173
(三)生态省建设得天独厚的条件 176
(四)真心实意地建设生态省 189
二、生态省建设的内容与模式 182
(一)绿色大产业格局 183
(二)生态文化建设 188
(三)文明生态村建设 195
(四)热带森林之岛 200
(五)生态省建设的绿色模式 205
三、生态省建设的未来展望 208
(一)绿色GDP的积累 208
(二)生态经济永远年轻 213
(三)山川秀美、社会文明、人民幸福 218
第五章 建设五指山热带原始雨林世纪大公园 222
一、五指山自然生态环境价值评估 222
(一)海南生态环境的内核区 223
(二)黎族悠久文化的母体 226
(三)原始生态环境的国际性意义 229
二、行政区划重组:中部大绿色生态经济区的构建 232
(一)五指山中部行政区的组建 232
(二)绿色生态经济区 236
(三)森林生态和民族风情旅游区 247
三、新世纪之梦:热带原始雨林世纪大公园的构思 251
(一)千秋伟业:从概念开始 252
(二)重现五指山“原始公社” 257
(三)热带原始雨林世纪大公园的构思 266
第六章 根本大计:教育与国民素质的提高 272
一、国民素质堪忧 272
(一)劳动者的文化科技素质偏低 273
(二)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274
(三)优秀高级专门人才奇缺 275
(四)一个人才外流的循环怪圈正在形成 276
二、谁为海南打造未来 278
(一)“十万人才下海南”的启示 279
(二)要注重本地人才的培养 282
三、“科技兴琼”重在行动 288
(一)海南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289
(二)今天的教育,明天的经济 295
(三)要像办经济特区一样办教育 302
四、创办海南省大学园的构思 308
(一)特区环境的吸引力 309
(二)生态经济和文化教育产业 311
(三)创建大学园,为经济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315
第七章 绿色小康模式和文明富裕的海岛社会 323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323
(一)从贫困到小康 325
(二)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 335
二、构建绿色小康模式 349
(一)“绿色小康”是可持续发展的小康模式 349
(二)坚持适度物质消费模式 352
(三)绿色小康模式的案例 357
三、文明法治的社会 359
(一)变“人治”为“法治” 359
(二)建立廉价高效的政府 360
(三)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364
(四)创一流的社会环境 368
四、重现的地平线:“新世外桃源” 370
(一)社会环境的污染 372
(二)“新世外桃源”的构思 378
资料来源及主要参考文献 385
后记 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