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研究》PDF下载

  • 购买积分:12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张松辉著
  • 出 版 社:北京: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9
  • ISBN:9787010079042
  • 页数:332 页
图书介绍:本书主要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考证庄子的国属、出身、故里、《庄子》形成等问题;第二部分阐述庄子的思想;第三部分讨论庄子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上编 庄子身世及《庄子》作者 1

第一章 庄子的国属、出身、故里 1

一、国属 2

二、出身 9

三、故里 12

(一)地名沿革史说明庄子故里在商丘 12

(二)从庄子活动地区判定其故里在商丘 14

四、生卒年月 16

第二章 “南华真人”名号考 19

一、“南华”最早出现的时间 19

二、“南华”称号的起因 21

三、隐居南华山与庄子为蒙人的说法并不矛盾 24

第三章 《庄子》为庄子师生集体创作 26

一、《庄子》对庄子生平的记载有序而完整 28

二、《天下》证明《庄子》完成于庄子去世前后 29

三、“战国末年说”和“汉初说”的论据缺乏可靠性 32

(一)“十二世有齐国” 32

(二)“饰小说以干县令” 33

(三)“孔子西藏书于周室” 35

(四)“上仙”、“白云”、“帝乡”、“宰相” 36

四、认定《庄子》为庄子师生集体创作的理由 37

中编 庄子思想研究 42

第四章 研究庄子思想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42

一、庄子思想应属中原文化 42

(一)道家产生地在中原 43

(二)老庄文化主要是批判继承中原文化的产物 48

(三)庄子与各学派的关系 53

二、从矛盾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思想 60

(一)前人对《庄子》矛盾言论的处理方法 60

(二)任何人都是矛盾的统一体 64

(三)思想矛盾的几种表现 66

(四)从矛盾的角度来理解庄子思想 68

第五章 哲学思想 74

一、道、气和合生物的理论 74

(一)“道”指无形的规律、原则 75

(二)气是形成万物的细微物质 76

(三)道、气相互配合产生万物 80

(四)老子的道在物先与庄子的道、气同存 84

(五)万物的极限渊源是不可知的 85

二、以“气”为基础的天人感应观 87

(一)天人感应思想的基本模式 87

(二)庄子的“气”感应思想 88

(三)对庄子天人感应思想的评价 90

三、对循环论与递进论双重认定的变化观 91

(一)万物时刻都在无限的时空中变化 91

(二)庄子对递进论与循环论的双重认定 92

(三)循环论与递进论均为真理 94

(四)循环不已的“熔炉理论” 95

四、性善论 97

(一)庄子的人性善论及其理论基础 98

(二)人性变恶的原因 99

(三)恢复美好天性的措施 102

五、真知与俗知 105

(一)俗知是不可靠而且有害的知识 105

(二)真知及掌握真知的方法 108

(三)对庄子认识论的评价 110

六、对上帝鬼神的超越 112

(一)否定上帝鬼神的绝对权威 113

(二)对“神道设教”手段的揭示 115

(三)对具体迷信活动的理性解释 117

七、关于灵魂不死思想 121

(一)灵魂观念的出现与发展 122

(二)庄子承认灵魂的存在 123

(三)对死后灵魂的看法 126

第六章 政治、伦理思想 131

一、人类知识与道德正负发展的总体历史观 131

(一)知识贫乏而道德圆满的远古社会 131

(二)人类知识与道德的正负发展 132

(三)对“人与人相食”的未来社会的预测 134

二、以知识换道德的政治理想 136

(一)学界对庄子社会观的批判 136

(二)庄子的社会观是以知识换道德 137

(三)衡量社会进步的两大标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40

(四)对庄子政治思想的评判 142

三、无为与权谋并重的政治措施 144

(一)“无为而治”与“藏天下于天下”的“大同”政治纲领 145

(二)较为现实的具体政治措施 148

四、与儒家相似的伦理观 157

(一)忠孝信思想 157

(二)仁义思想 160

(三)礼制思想 168

第七章 个人修养及处世 171

一、由仕到隐的变化过程及其隐逸思想的历史地位 171

(一)积极入世的早期庄子 172

(二)退隐的原因 174

(三)退隐后的矛盾心理 180

(四)庄子思想在中国隐逸文化中的典型意义 183

二、万物一齐、唯我独尊者的思想悲剧 186

(一)以精神安慰为目的的齐物论 187

(二)庄子在实践、理论两方面对齐物论的破坏 191

(三)齐物论的合理因素及其影响 196

三、精神自由论的利弊得失 198

(一)精神自由论的理论根据 198

(二)超越现实的最高精神境界 200

(三)对精神自由论的评价 202

四、庄子“内圣外王”思想及其对儒、佛的影响 205

(一)庄子的“内圣外王” 206

(二)儒家的“内圣外王” 208

(三)禅宗的不执著 211

(四)“内圣外王”与不执著思想的艰难实践 214

五、其他处世主张 216

(一)顺物而为的总体处世原则 216

(二)“虚舟”处世 218

(三)对中间路线的热衷 219

(四)庄子的知难而退与孔子的知难而进 221

(五)从“无用之用”到“一龙一蛇” 222

(六)“权”的思想 223

附录:《逍遥游》的主旨是无为 225

一、“逍遥”的含义是无事而漫游 225

二、庄子写大鹏、小鸟并非在阐述自由问题 229

三、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主旨 232

下编 庄子与中国文化 236

第八章 庄子与玄学 236

一、第一时期:以入世为目的的重老时期 237

二、第二时期:以出世为目的的重庄时期 239

三、第三时期:以庄子“内圣外王”调和出处矛盾的时期 242

四、第四时期:以庄学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清谈时期 245

第九章 庄子与道教 250

一、道教的许多重要概念术语来自庄子 250

二、庄子养生思想对道教的影响 254

三、庄子对道教成仙思想的影响 261

四、庄子其他理论对道教的影响 264

第十章 庄子与中国佛教 268

一、魏晋南北朝的三宗、僧肇和慧远 268

(一)本无宗 269

(二)心无宗 270

(三)即色宗 271

(四)僧肇 273

(五)慧远 279

二、唐宋时期的禅宗 283

(一)顿悟境界 284

(二)不道之道 286

(三)追求自由 289

(四)从禁欲到纵欲 292

(五)物我为一的自然境界 294

(六)故事情节、细节描写的相似性 297

第十一章 庄子与文学艺术 299

一、《庄子》浪漫主义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99

二、重神轻形与重意轻言 306

三、重自然思想 309

四、重生思想对文人创作的影响 316

五、贵真思想 321

六、庄子对后世文学作品的一些具体影响 325

主要参考书目 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