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第一章 书法体验论 9
第一节 书法家与体验 9
一、什么是书法的体验 9
二、客观世界与体验 12
第二节 书法的孤独体验 23
一、孤独:精神的真自由、真解放 24
二、孤独体验:生命价值的创造 29
第三节 书法的焦虑体验 34
一、焦虑的种类与书法创作 34
二、焦虑体验的异化、泛化、深化 42
第四节 书法的神秘体验 47
一、神秘体验的特点与生理心理结构 47
二、神秘体验的哲学文化根源 51
三、图腾心理结构与神秘体验 53
四、佛教与神秘体验 55
第五节 临摹与体验 56
一、临摹与形式语言的把握 57
二、临摹是一种体验 61
三、临摹即创造 64
第二章 书法作品论 69
第一节 汉字本体论 69
一、文与字:从图腾到抽象的世界 69
二、字与书:从诗性资质到诗意世界 73
三、线条与文字:从符号到表现 78
第二节 书法符号论 84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字 84
二、书法符号的识读与运用 93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存在方式 103
第四节 书法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110
第五节 书法作品的层次 118
一、字象层 119
二、意象层 121
三、抽象结构层 123
四、意境层 125
第三章 书法创作论 129
第一节 素材的积累 129
第二节 虚静:创作心境的形成 138
一、虚静的实质:脱俗 139
二、虚静以致幻 141
第三节 书法创作动机的触发 145
一、无意识的创作动机 145
二、有意识创作动机的触发 149
第四节 书法意象的生成及审美特点 155
第五节 书法意象的三个层面 161
一、书法意象与原型意象 161
二、情感的意象 163
三、图式意象 165
第六节 书法想象论 167
一、想象是创造思维的重要手段 167
二、书法想象的意向性 170
三、字思维与想象的深度 172
四、想象的个性化色彩 177
第七节 书法创作中的内觉与灵感 182
一、内觉体验 183
二、书法之悟 186
第八节 创造与制作 195
第九节 传达的情调与线条组合 203
第十节 书法游戏论 210
一、书法游戏是一种“对话”、“交流” 212
二、游戏精神:自娱、自适 217
三、游戏规则:无法之法 224
第四章 书法接受论 229
第一节 接受主体的审美能力 229
一、审美感觉能力 229
二、审美知觉能力和想象力 231
三、体悟能力 234
四、理解力 236
第二节 书法作品接受过程描述 238
一、“澄心定虑”的审美心境与审美场 238
二、欣赏书法作品的切入及方式 241
三、“角色效应” 244
四、书法欣赏中的审美投射 246
五、形式语言体验 249
六、完形和整合 255
七、特征图式的把握 258
八、欣赏中想象的意象 261
九、欣赏中的情感活动 268
十、欣赏的断与续,入与出 273
十一、解释循环 277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接受方式 285
一、静态接受与动态接受 285
二、垂直接受与水平接受 295
三、离心接受与向心接受 306
第五章 书法意义论 315
第一节 书法作品的意义与特征 315
一、整体性 319
二、肯定性、模糊性和不可言说性 320
三、创造性,不断丰富性 321
第二节 书法之“气”论 322
一、什么是“气” 323
二、内气与外气 325
三、书卷气 329
四、金石气 334
五、妇人气、丈夫气 339
六、关于养气 342
第三节 书法意境论 345
一、意境的生成过程 347
二、书法意境的特征 358
三、书法意境的三个层面 365
第四节 书法之韵 368
一、什么是韵 368
二、“韵”的生成及形态 371
三、“韵”的模糊性、差异性和动态性 381
四、“韵”和意境的区别 384
第五节 书法空白论 386
一、线条与空白 387
二、“空白”的结构功能 393
三、空白的意义生成 399
第六章 书法批评论 407
第一节 书法批评三环:描述、解释、评价 407
第二节 “品”:中国古代书法批评的范式 418
一、书法“品”的兴起 418
二、“品”的内容与方式 420
三、“品”与解释 423
第三节 书法作品的审美价值判断 426
一、书法审美价值的实现 426
二、书法审美价值的判断 427
第四节 书法批评中的历史意识 436
一、重视书法历史的客观事实,让史实说话 436
二、注重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 439
三、注重历史人物的文化心理结构 441
第五节 古典书论批评 444
一、词的本义、引申义及联想义 444
二、古典书论中的比喻义和隐喻义 452
三、语境中的语义阐释 460
跋 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