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1
第一节 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是当务之急 1
第二节 环境保护、经济增长必须与生态安全协调 9
第三节 人类对土地生态的依存性 16
第四节 人和自然的关系 22
第五节 土地的属性与功能 25
第六节 建设用地急应依生态环境价值补偿 30
第二章 生态文明与生态学 37
第一节 生态文明含义 37
第二节 生态学 51
第三节 生态系统 54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整体论和系统论 56
第五节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 59
第六节 生态—经济协调论 63
第七节 生态—经济协调论在土地生态学中指导作用 65
第八节 生态学引人社会科学 68
第三章 生态法学 72
第一节 生态立法肇始 72
第二节 生态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原则 76
第三节 生态立法要适应气候变化新情况 83
第四节 生态法学的基础是政治学 88
第五节 生态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92
第六节 马克思学说十分重视自然生态 96
第七节 政治学核心是传统文化、现代化与生态优化相统一 99
第八节 生态经济学 104
第九节 生态法律制度 118
第十节 协调社会生态促进人类提升 130
第四章 国际生态环境法 134
第一节 国际联盟时期的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134
第二节 人权、生存权的法律保护与发展 135
第三节 联合国的创始与联合国宪章 138
第四节 联合国开始生态环境立法 140
第五节 联合国举行第一次世界环境会议 142
第六节 联合国召开第二次世界环境会议 145
第七节 环境权的概念与内容 150
第八节 联合国要求率先保护森林、海洋、湿地、土地沙化 152
第九节 不尊重大自然客观规律的代价 158
第十节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会议再次召开 163
第十一节 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165
第十二节 联合国警告人类对全球变暖应负90%责任 177
第五章 循环经济法制 180
第一节 循环经济理念和对政治经济学反思 180
第二节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背景与起草 18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 190
第四节 循环经济在发达国家的实践 203
第五节 实行循环经济是国家发展的必然选择 208
第六节 建设循环经济生态省 214
第七节 应用环境法治推进环境保护 224
第六章 生态德学 229
第一节 生态哲学德学浅言 229
第二节 中华民族是在人与自然持续和谐中发展的 232
第三节 西方学者盛赞中国远祖智慧和德行 236
第四节 《易经》、《礼记》、《孝经》传承人与自然和谐 239
第五节 儒家学说以礼、仁为核心 244
第六节 道家的自然无为学说 249
第七节 佛学的传入、发展与三教合流 267
第八节 天人之际和王充唯物主义 273
第九节 中国古代生态德学的实践 281
第十节 中国传统环境法的价值 285
第十一节 中华传统文化的生态智慧 288
第七章 科学认识气候变化 292
第一节 中国人民获知气候学识简史 292
第二节 中国历史上气候暖冷的变迁 296
第三节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298
第四节 二氧化碳和氮污染的威胁 302
第五节 全球气候变暖危机四伏警钟 310
第六节 气候变暖淡水资源危机 320
第七节“气候变暖对策”的历史与现状的较量 327
第八章 日地空间中自然现象简介 330
第一节 科学知识叩启了日地空间之门 330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335
第三节 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 338
第四节 大气 342
第五节 月球 351
第六节 飓风和中国季风 355
第七节 城市气候 360
第八节 森林气候 364
参考文献 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