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的起源与发展》PDF下载

  • 购买积分:10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英)麦克斯·缪勒著
  • 出 版 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10
  • ISBN:9787208091139
  • 页数:250 页
图书介绍:本书的书名即提示了他所论述的基本内容:宗教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发展的?缪勒认为,宗教产生和发展是沿着三条基本线索展开的,这就是从自然对象中形成物质宗教,从人类自身中形成人类宗教,然后在心理宗教中合流。他在本书中基本上是以印度宗教为例,阐释了他的宗教发展观。

第一章 无限观念 1

一、宗教起源的问题 1

二、施特劳斯:我们还有宗教吗 2

三、古代的宗教 3

四、宗教学 4

五、古代信仰和现代信仰的不同 6

六、宗教的定义 6

七、“宗教”的语源本意 7

八、宗教的历史面貌 8

九、康德和费希特的宗教定义 9

十、有崇拜或没有崇拜的宗教 10

十一、施莱尔马赫的定义(依赖)和黑格尔的定义(自由) 12

十二、孔德和费尔巴哈 12

十三、给宗教下定义的困难 13

十四、宗教的特征 13

十五、宗教,乃是领悟无限的主观才能 14

十六、感性、理性和信仰这三种功能 15

十七、“无限”的意义 16

十八、有限论者能理解无限吗 18

十九、双方所接受的条件 19

二十、对无限的理解 21

二十一、无限大 22

二十二、无限小 24

二十三、无限观念的发展 27

二十四、没有无限就没有有限 28

第二章 拜物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吗 33

一、无限观念的首要动力 33

二、玛那,美拉尼西亚人称呼无限的名称 34

三、拜物教,一切宗教的原始形式 35

四、拜物教一词的发明者布罗塞斯 36

五、神物名称的起源 39

六、神物名称的错误延伸 40

七、研究未开化部落的益处 41

八、宗教中常出现的退化 42

九、研究未开化人宗教的困难 43

十、未开化人的语言 45

十一、未开化人的数词 46

十二、未开化人中无历史 46

十三、未开化人中无道德 48

十四、未开化人中普遍有宗教 50

十五、有文字民族的宗教的研究 50

十六、未开化人宗教的研究 54

十七、流行观念对旅行者的影响 57

十八、未开化人中没有公认的权威 58

十九、祭司的权威 59

二十、未开化人不愿谈论宗教 59

二十一、神物意义的扩展 61

二十二、拜物教的起因 62

二十三、无所不在的拜物教 64

二十四、没有一个宗教仅由拜物教构成 66

二十五、非洲宗教中的较高成分 67

二十六、动物崇拜 71

二十七、心灵崇拜 73

二十八、非洲宗教的多元性 73

二十九、假设对拜物教的心理需要 75

三十、如何产生神物的超自然属性 76

三十一、拜物教的偶然起因 77

三十二、未开化人像儿童吗 78

三十三、四个阶段 79

三十四、拜物教不是宗教的原始形式  80

第三章 印度古代文献为研究宗教起源所提供的材料 81

一、研究宗教文献的益处 81

二、犹太教、琐罗亚斯德教等宗教观念的发展 82

三、印度宗教的发展 83

四、《吠陀》在宗教学中的正确地位 84

五、梵语文献的发现 84

六、佛教,印度古代文献和现代文献之间的疆域 85

七、被看作启示的《吠陀》 86

八、《吠陀》语言的历史特征 89

九、《吠陀》文献的四个时期 91

十、《吠陀》的口头传颂 95

十一、第三章附言 98

第四章 对可知的、半触知的、不可触知的对象的崇拜 104

一、宗教的证据不完全是凭感觉的 104

二、外在的启示 105

三、内在的启示 106

四、感官及其证据 107

五、“明显的”一字的意义 108

六、感觉对象分为可触知的和半触知的 109

七、树木 109

八、山岭 110

九、河流 110

十、大地 111

十一、半触知的对象 112

十二、不可触知的对象 113

十三、古代人关于众神特征的证据 113

十四、《吠陀》的证据 114

十五、未分化的雅利安语的证据 115

十六、语言的起源 115

十七、古代的概念 117

十八、一切都命名为主动的 117

十九、“主动的”并不就是指人 118

二十、语法的性 119

二十一、助动词 120

二十二、呼吸 121

二十三、生长 121

二十四、居住 121

二十五、最初的表达 122

二十六、相似,最初获得的否定 123

二十七、持久的描述语 123

二十八、《吠陀》神祇中可触知的对象 126

二十九、《吠陀》神祇中半触知的对象 126

三十、火 130

三十一、太阳 131

三十二、黎明 132

三十三、《吠陀》神祇中可听见的对象 133

三十四、雷 133

三十五、风 133

三十六、摩录多、暴风雨之神 134

三十七、雨和雨神 134

三十八、《吠陀》的万神殿 135

三十九、诸天 136

四十、可感知的和不可感知的 136

第五章 无限与规律的观念 140

一、信仰中的虚无并非感觉中的先验材料 140

二、《吠陀》的神谱 144

三、无限的最初概念 145

四、阿底提,无限 146

五、阿底提不是近代的神 147

六、阿底提的自然起源 147

七、黑暗与罪恶 149

八、不朽 149

九、《吠陀》里的其他宗教观念 150

十、法则的观念 152

十一、梵语“利塔” 153

十二、“利塔”的本意 154

十三、沙拉玛的故事 155

十四、利塔,献祭 157

十五、利塔的发展 158

十六、翻译的困难 158

十七、利塔是雅利安人共有的概念吗 159

十八、利塔在古波斯语中是阿莎 161

第六章 论单一神教、多神教、唯一神教和无神论 164

一、唯一神教是宗教的原始形式吗 164

二、语言学和宗教学 165

三、上帝的属性 167

四、《吠陀》提供的新材料 167

五、单一神教 167

六、太阳的自然面貌 168

七、作为超自然力的太阳 170

八、处于第二位的太阳 172

九、一般神性的发展 173

十、天称为特尤斯(光照者) 176

十一、特尤斯和因陀罗的最高权力之争 177

十二、献给至尊神因陀罗的诗 178

十三、献给至上神伐楼那的诗 181

十四、单一神教,宗教的方言阶段 182

十五、不同天神的至上地位 183

十六、单一神教的进一步发展 184

十七、趋向唯一神论 186

十八、毗首羯磨,万物的创造者 187

十九、生主 188

二十、趋向无神论 190

二十一、信仰因陀罗,怀疑因陀罗 191

二十二、诚实的无神论与庸俗的无神论 193

第七章 哲学与宗教 198

一、众神的崩溃 198

二、神圣名称的对象 199

三、中性名称高于阳性或阴性名称 199

四、阿特曼,主体之自我 200

五、阿特曼,客体之自我 201

六、《奥义书》的哲学 203

七、生主和因陀罗 204

八、第七犍度 205

九、第八犍度 206

十、第九犍度 207

十一、第十犍度 207

十二、第十一犍度 208

十三、第十二犍度 209

十四、亚格纳瓦尔基阿和弥勒 210

十五、夜摩天和纳基凯塔斯 213

十六、《奥义书》的宗教 216

十七、《吠陀》时代宗教的演进 217

十八、四种姓 219

十九、四行期 220

二十、林中生活 225

二十一、离世 228

二十二、宗教思想的诸阶段 229

二十三、回顾 236

附录:专有名词译名对照表 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