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 问鼎中国铁路电气化(1959~ 1983
第一章 初创 3
第一节 一纸部“令” 3
第二节 领军人——蒋之骥 6
第三节 “6Y1型”2号机车试制 8
第四节 苏联专家“奉调”回国 10
第二章 科研迈开步 12
第一节 研制大协作 12
第二节 搞科研有了个“窝” 15
第三节 丁庆棠与“改硅” 18
第四节 第一代年轻技术员 20
第三章 “文革”十年中 24
第一节 “炼狱”与“正果” 24
第二节 难忘的往事 31
第三节 文化技术补习班 35
第四节 历史的流变 39
第四章 在科学的春天里 41
第一节 科技沐浴阳光 41
第二节 登上国内学术舞台 52
第三节 跻身国际交流之中 54
第四节 转型前的“桎梏” 55
第二部 科技“长入”经济(1984~ 1999
第五章 改革,这“螃蟹”怎么吃? 59
第一节 为啥体制改革 59
第二节 新路在何方? 62
第三节 浓烈的改革氛围 64
第四节 风险谁承担? 70
第六章 敢于担当者 72
第一节 “大胆所长”丁爱国 72
第二节 谁在“保驾护航” 75
第三节 能吃“硬”的专家 78
第四节 “松绑”后的活力 81
第七章 “科工贸”一体 83
第一节 “一所两制”尝试 83
第二节 “时代集团”登台 89
第三节 “稳”与“放”权衡 95
第四节 “大企业”与“小管理” 97
第八章 改革的“花”与“果” 99
第一节 “引进”为了什么 99
第二节 与GE公司合作 105
第三节 “8K车”与“6K车” 111
第四节 创新成果显露“山水” 117
第九章 钢轨上的“舞蹈” 121
第一节 交直传动与交流传动 122
第二节 新技术注入“内燃” 134
第三节 捣固车传奇 138
第四节 火车“黑匣子” 143
第十章 资产与企业 149
第一节 “滚雪球”的技法 149
第二节 “境外”新文章 151
第三节 “橡塑”异军突起 159
第四节 市场的困惑 165
第三部 科技先导的“南车时代”(2000~ 2009
第十一章 路外“大戏” 171
第一节 地位如何保? 172
第二节 创新为立业之本 181
第三节 攀登新高点 186
第四节 资本“多重奏” 196
第十二章 握指成拳 208
第一节 何为科技品牌 208
第二节 “奥星”与“中华之星” 212
第三节 电动汽车与奥运 218
第四节 勇闯风电 229
第十三章 弯道超车 237
第一节 “时代新材”入主上海证券 238
第二节 “时代电气”登陆香港 248
第三节 经济案件的警示 253
第四节 高点跨越 256
第十四章 提速的动力 262
第一节 中央的亲切关怀 262
第二节 铁道部的鞭策 264
第三节 地方政府的支持 270
第四节 中国南车的旗帜 272
第四部 “时代文化”与“时代人”第十五章 成事的文化 279
第一节 成事在人 279
第二节 阳光与诚信 283
第三节 固筑“高地” 286
第四节 凝聚力何来 290
第十六章 “时代”精英 292
第一节 走出所门的“骄傲” 292
第二节 南车时代“掌门人” 295
第三节 “资深专家”风采 300
第四节 新一代“首席” 311
第十七章 “变”与“新”的凤凰涅槃 316
第一节 新起跑线 316
第二节 轨迹永恒 321
附录1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历史沿革 326
附录2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创办背景 328
参考文献 332
后记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