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关于儒家思想现代价值评估的方法论问题 1
第一节 历史中的儒学:评价对象的判定及其方法论研究 1
一、经典中的思想:儒家思想的原义 2
二、历史中的变异:儒家思想的它义 8
三、创造性的阐释:儒家思想的今义 15
第二节 世界中的儒学:评价范式及其立场的批判 19
一、西化模式:韦伯模式及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批判 19
二、儒化模式:新儒家模式及对儒家救世论的批判 30
三、本土化模式:马克思主义者的立场 40
第三节 实践中的儒学:评价主体及评价尺度的确立 46
一、评价主体:新生文化主体的确立 47
二、评价尺度:社会实践的三重需要 50
第二章 人类走向自我的最初理论省思——儒家人学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67
第一节 人学是儒学的主旨 68
一、儒学之以人学为主旨的社会动因 69
二、揭开儒学之以人学为主旨的历史隐祕 71
三、从比较中看儒学中的“人” 75
第二节 对人的存在的整体思维:和谐的人 77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 77
二、人与人的和谐 82
三、身与心的和谐 90
第三节 对人的本性的价值判断:性善的人 93
一、性善与性恶 94
二、义理之性与气质之性 102
第四节 对人的意味的探寻:理想的人 106
一、儒家理想人格的特点 107
二、儒家理想人格的类型 113
第五节 儒家的人学思想与现代人的发展 120
一、当代新技术革命与人的社会责任 120
二、新技术革命呼唤新型的“创造着的人” 124
三、儒家人学的历史资源与现代人的发展 127
第三章 “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理论升华——儒家伦理思想和现代市场经济 135
第一节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特征 135
一、儒家伦理思想的宗法基础 136
二、儒家伦理思想和哲学的一体化 141
三、儒家伦理思想的世俗性和实践性 145
第二节 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理论 149
一、天人合德:儒家的道德形而上学 149
二、重义贵和:儒家道德的价值模式和目标指向 159
三、尊德重行:儒家道德的实践理性 169
第三节 儒家伦理思想和现代市场经济 175
一、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异质冲突 176
二、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同构契合 180
三、儒家伦理思想与市场经济的互补优化 184
第四章 人类精神自律的历史建构——儒家道德观念和现代道德建设 187
第一节 儒家的道德基本原则 188
一、仁:处理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 190
二、义:处理人际关系的价值准则 195
三、礼: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200
四、智:处理人际关系的理性原则 204
五、信:处理人际关系的精神纽带 208
第二节 儒家道德观念和现代道德建设 213
一、儒家仁爱思想与社会主义道德精神 214
二、儒家人伦道德与社会主义的“三德”建设 219
第五章 宗法社会中权利和义务的失衡——儒家法律思想及其现代观照 241
第一节 儒家法理念的确立 243
一、天人和合:儒家礼法思想的形上基础 244
二、礼由义出:儒家礼法思想的价值理念 254
第二节 儒家经邦济世的治国主张 258
一、礼治:立人、治世、安国 261
二、德治:治心为治世之本 266
三、人治:贤君为安国之本 271
第三节 以礼入法:法律的道德化 274
一、德体法用:儒家的德法关系论 276
二、引礼入法:立法的道德化 279
三、原心论罪:司法的道德化 283
第四节 儒家礼法思想的现代观照 290
一、现代视域:儒家礼法思想的价值问题 291
二、社会转型:儒家礼法思想可资利用的前提 293
三、法德并举:儒家礼法思想的法文化资源 304
第六章 经济和德性整合的历史形态——儒家经济思想和现代市场理性的建构 309
第一节 儒家经济思想的德性本质论 309
一、经济的道德本质 310
二、经济的道德价值 313
第二节 儒家的基本经济主张 315
一、崇本逐末的生产观 315
二、诚信为本的交换观 320
三、“均无贫”的分配观 322
四、尚俭去奢的消费观 325
第三节 儒商:德性经济理论的实践者 328
一、关于儒商及其形成概说 329
二、儒商的经营价值观 330
三、儒商的经营伦理观 333
四、儒商的经营管理方式 338
第四节 建构现代中国的市场理性 344
一、市场理性的建构原则 345
二、现代中国市场理性的基本构成 351
第七章 传统和现代抉择中儒学的历史命运——关于儒学的死亡与再生问题的反思 376
一、儒学的历史蜕变及其衰竭 376
二、儒学当代命运的三种判定 382
三、关于儒学的再生是否可能 387
主要参考文献 396
后记 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