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1
一 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2
(一)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几种定义 2
(二)产业关系、人事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3
(三)本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5
二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历史的研究 5
(一)两种研究视角 5
(二)关于历史阶段的划分 9
三 本书的写作框架和结构 9
四 本书的写作意图和研究方法 13
第一章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工问题 16
一 资本主义价值观支柱 16
(一)新教主义 17
(二)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 19
(三)科学技术发展 22
二 劳工问题的产生 24
(一)劳动分工的影响 27
(二)市场竞争的压力 28
(三)雇主管理方式的粗暴 30
三 关于劳工问题的争论 31
(一)“悲观派”和“乐观派” 31
(二)美国的相关数据 34
(三)争论的继续 35
四 劳工运动及其影响 37
(一)产量限制和磨洋工 37
(二)工会和罢工 40
(三)暴力革命 43
第二章 解决劳工问题的三种途径 47
一 自由主义 47
(一)自由放任主义 48
(二)契约自由 51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 53
二 社会主义 56
(一)关于剩余价值 57
(二)资本与雇佣劳动的对立 58
(三)对工会的看法 60
三 解决劳工问题的第三种途径 62
(一)工人解决 64
1.温和的工会主义 64
2.集体谈判 65
3.工业民主 67
(二)政府解决 69
1.劳工立法 69
2.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73
(三)雇主解决 75
1.管理变革 76
2.企业福利资本主义 81
3.人事管理的出现 84
第三章 人事管理的萌芽(1880—1915) 91
一 劳动力市场 92
二 工会及工人运动 94
(一)工人运动 94
(二)雇主反应 96
三 政府立法 98
(一)对工会的敌视 98
(二)劳工立法和AALL 100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02
(一)系统管理 103
1.部门分工 104
2.强调人的因素 105
3.改革工资体系 106
(二)福利工作 106
1.社会服务协会 108
2.国家公民联合会 109
3.基督教青年会 110
4.帕特森和美国收银机公司 111
(三)科学管理 113
1.科学管理内容 113
2.泰勒对工人和工会的态度 121
(四)职业指导 126
1.职业教育 127
2.职业指导 128
3.工作分析和员工甄选技术 128
4.工业培训 129
(五)工业心理学 130
1.闵斯特伯格和工业心理学 131
2.工业心理学在雇佣管理的应用 133
(六)公共部门改革 134
第四章 人事部门的出现(1916—1920) 136
一 劳动力市场 137
二 工会及工人运动 139
三 劳工立法 141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43
(一)建立雇佣管理部门 143
1.高劳工流动率带来高成本 144
2.雇佣管理部门的出现 145
3.限制工头权力 146
4.雇佣管理者协会(NAEM) 147
(二)福特的雇佣管理实践 148
1.雇佣改革 149
2.5美元/工作日 151
3.社会工作部 152
(三)政府对雇佣管理的推动 153
1.政府的推动 153
2.军队的应用 155
(四)雇主导向的工业民主 157
1.雇员代表计划 158
2.工业民主的推广 160
(五)人事管理的出现 161
(六)工作分析和岗位分级的兴起 164
第五章 福利资本主义时代(1921—1928) 166
一 劳动力市场 167
二 工会及工人运动 169
三 劳工立法 171
四 福利资本主义 173
(一)福利类型 174
(二)提供福利的动机 177
五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178
(一)战后人事管理的萧条 179
(二)SCC对人事管理的推动 181
(三)人事管理实践 183
1.资历和福利 185
2.公司工会 187
3.放权给工头 187
(四)AMA等人事管理组织的成立 189
1.AMA 189
2.其他的人事管理组织 190
(五)人事管理的职业培养 191
(六)康芒斯与人力资源管理 193
第六章 大萧条及新政(1929—1938) 196
一 劳动力市场 197
(一)大萧条时期的失业与贫穷 197
(二)新政时期的以工代赈 200
二 国家干预 201
(一)劳工立法 202
1.诺里斯—拉瓜迪亚法 202
2.工业复兴法 202
3.公平劳动标准法 203
(二)国家劳资关系法 204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立 206
三 工会及工人运动 208
(一)会员数量大幅增长 208
(二)劳联和产联的分裂 210
(三)产联在与雇主斗争中的胜利 211
四 人力资源管理发展 213
(一)大萧条早期的人事管理 213
1.工资稳定计划 214
2.工作分享计划 215
3.失业保险计划 216
(二)人事管理的全面衰落 217
1.承诺的破灭 217
2.工头全面掌权 220
3.福利项目削减 220
(三)新政时期的人事管理的回潮 222
1.公司工会的发展和消亡 223
2.工头培训 224
3.改革雇佣关系 225
第七章 二战及工会主义(1939—1945) 227
一 政府管制 228
二 劳动力市场 229
三 工会及工人运动 231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234
(一)二战前 234
1.人事政策书面化 235
2.工资外部化 235
3.绩效考核得到重视 236
4.企业自我营销 237
5.人事管理地位提升 237
(二)二战期间 238
1.培训和晋升 239
2.工资决定 240
3.人事管理也是工头的职责 240
第八章 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1946—1970) 243
一 劳动力市场 245
(一)劳动力转型 246
(二)结构性失业 247
二 工会及工人运动 249
(一)工会的平稳发展与罢工运动 249
(二)劳联和产联的合并 251
三 劳工立法 252
(一)塔夫脱—哈特莱法 253
(二)就业法 254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 256
(一)经理革命和利益相关者 256
(二)公司组织结构改变和人事管理发展 257
(三)劳动关系和员工关系的分离 259
(四)心理学在人事管理的应用 261
(五)人力资源管理产生的学理基础 262
1.人力资本理论 262
2.行为科学学派 263
(六)人力资源管理的产生 265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HR)和产业关系(IR)的比较 268
一 关于组织性质的一元观和多元观的视角 268
(一)一元观和多元观的比较 269
(二)一元观和多元观的应用 271
二 IR和HR共同起源和分别发展 272
三 IR和HR相互影响 277
(一)工会力量的强大是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的重要动力 277
(二)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促使产业关系转型 280
四 人力资源管理和产业关系的比较 282
后记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