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左心房解剖与房颤消融 1
1 左心房的组成部分 1
2 左心房壁厚度 2
3 房间隔 2
4 左心房心肌走行 5
4.1 心外膜部分 5
4.2 心内膜部分 7
5 肺静脉 7
6 左肺静脉和左心耳间的嵴部 12
7 左心耳 14
8 左心房峡部 15
9 冠状窦 18
第2章 房颤非药物治疗的历史回顾 23
1 房颤的外科治疗 24
2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房颤 27
2.1 心房内线性消融治疗房颤 27
2.2 肺静脉等局部触发灶成为房颤消融的目标靶点 29
2.3 房颤消融的其他术式 30
3 房颤非药物治疗的专家共识 31
3.1 导管消融适应证的明确 31
3.2 外科消融的适应证 31
3.3 导管消融手术终点 31
3.4 导管消融的器械和设备 32
3.5 抗凝治疗 32
3.6 术后随访的标准 32
3.7 未来的临床研究方向 33
4 总结 33
第3章 导管射频消融损伤的病理生理和影响因素 39
1 射频能量在血液、组织间的分布及射频损伤的形成 40
1.1 射频消融损伤的决定因素—有效功率 40
1.2 消融过程中射频能量的分布 41
1.3 射频能量在电极-组织接触面和电极-血液接触面之间的分布 44
1.4 组织加热反应 46
2 影响有效功率的因素 49
2.1 消融导管-组织接触 49
2.2 阻抗 50
2.3 组织和电极表面的温度 52
2.4 消融导管顶端电极大小 53
2.5 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 55
3 血栓形成 58
3.1 血栓形成的基本机制 58
3.2 低血流对血栓形成的影响 60
4 总结 61
第4章 房颤导管消融的围手术处理策略 67
1 房颤导管消融患者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 67
2 房颤导管消融术前检查和准备 67
3 房颤导管消融的器械准备 68
3.1 数字减影X线造影机(DSA) 69
3.2 多导电生理记录仪 69
3.3 射频消融仪和盐水灌注泵 69
3.4 三维标测系统 69
3.5 心脏程序刺激仪 69
3.6 导管消融术特殊器械准备 69
4 房颤导管消融操作流程 71
4.1 建立静脉入路 71
4.2 房间隔穿刺 71
4.3 肺静脉造影和定口 71
4.4 三维标测系统指引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72
5 术后处理及随访 72
5.1 术后抗凝治疗方案 72
5.2 术后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 72
5.3 术后观察期内房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处理方案 73
5.4 再次消融 73
5.5 术后疗效判断标准 73
5.6 术后心律失常的随访方法 74
5.7 其他需要随访的指标或参数 74
6 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 74
6.1 抗凝 74
6.2 术中麻醉或镇静 76
第5章 房间隔穿刺术 79
1 房间隔穿刺的解剖基础 79
1.1 房间隔的大体解剖 79
1.2 卵圆窝的解剖 82
2 房间隔穿刺术的历史沿革 84
2.1 Ross和Cope早期的报道(1959) 84
2.2 Brockenbrough对房间隔穿刺术的改良(1962) 84
2.3 Ross对房间隔穿刺部位选择的经典描述(1966) 84
2.4 Mullins对房间隔穿刺术的改良(1977 ) 84
2.5 Croft等首倡右前斜位透视在房间隔穿刺术中的应用(1985) 85
2.6 Inoue报道PBMV术中房间隔穿刺点的选择方法(1991 ) 85
2.7 房间隔穿刺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20世纪90年代末) 86
2.8 国内学者在房间隔穿刺术方面的贡献 86
3 房间隔穿刺术的指征与术前准备 86
3.1 房间隔穿刺术的适应证 86
3.2 房间隔穿刺术的禁忌证 87
3.3 房间隔穿刺的术前准备 87
4 房间隔穿刺的详细步骤 87
4.1 房间隔穿刺术的器械准备 87
4.2 房间隔穿刺过程 89
4.3 二次穿刺房间隔 104
5 房间隔穿刺术的复杂情况与对策 108
5.1 左心房内径偏小 108
5.2 左心房内径显著增大 108
5.3 卵圆窝未闭 110
5.4 主动脉根部显著扩张 110
5.5 巨大右心房或下腔静脉与右心房成角异常 110
5.6 冠状静脉窦口显著扩张 111
5.7 卵圆窝处组织增厚,质地变韧 111
5.8 房间隔缺损双面伞封堵术后 113
5.9 心脏转位、胸廓/脊柱畸形或静脉入路问题等 113
6 房间隔穿刺的新技术 113
6.1 心腔内超声指导下房间隔穿刺 113
6.2 食管超声指导下房间隔穿刺 113
6.3 血管内镜下房间隔穿刺 113
6.4 消融穿刺针 115
第6章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左心房三维重构 119
1 临床常见的三维标测系统及其工作原理 119
1.1 CARTO系统 119
1.2 ENSITE系统 121
1.3 其他标测系统 123
2 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三维重建 123
2.1 电信号融合技术 125
2.2 局部激动时间图 127
2.3 电压图 127
2.4 碎裂电位图 127
2.5 阻抗图 128
2.6 激动传播图 128
2.7 等时线电图 128
第7章 阵发性房颤的发病机制和消融策略 131
1 房颤的分类 131
2 阵发性房颤的病因和发病危险因素 132
2.1 房颤的病因 132
2.2 房颤的危险因素 132
3 房颤的发病机制 133
3.1 多子波折返学说 133
3.2 主导折返环学说 135
3.3 局灶驱动学说 135
3.4 肺静脉波学说和肺静脉-左心房折返学说 136
3.5 自主神经学在房颤发病中的作用 138
3.6 阵发性房颤发病机制中各个因素的作用 138
4 阵发性房颤维持的关键部位:房颤维持基质 139
4.1 阵发性房颤的维持基质 139
4.2 阵发性房颤维持基质的相互交替 143
4.3 从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过程看阵发性房颤的发病和维持 143
5 阵发性房颤导管消融术式的演变 150
5.1 Haissaguerre电生理中心 152
5.2 Pappone电生理中心 152
5.3 Kuck电生理中心 153
5.4 Natale电生理中心 153
5.5 Nademanee电生理中心 153
5.6 Jackman电生理中心 154
第8章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 159
1 肺静脉定口 159
1.1 肺静脉走行 159
1.2 肺静脉开口 161
1.3 选择性肺静脉造影 161
1.4 鞘管和导管的选择 167
1.5 肺静脉定口及相关导管操作 172
1.6 定口时局部电位的重要性 194
2 鞘管和消融导管的操作 196
2.1 消融导管的深浅调节 196
2.2 消融导管的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 198
3 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消融难点部位分析 202
3.1 左上肺静脉前壁 202
3.2 左上肺静脉顶部 202
3.3 左侧肺静脉后壁 202
3.4 左侧肺静脉底部 203
3.5 左侧肺静脉前壁中部 203
3.6 右侧肺静脉后壁上部 204
3.7 右侧肺静脉后壁中部 204
3.8 右侧肺静脉后壁下部 205
3.9 右侧肺静脉顶部 205
3.10 右侧肺静脉前壁中部 206
4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 206
4.1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的术前准备 206
4.2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的方法和步骤 207
4.3 LASSO电极的作用 207
4.4 消融导管的局部标测 216
4.5 补点技巧 221
第9章 慢性房颤导管消融 225
1 对慢性房颤机制的再认识 225
1.1 房颤外科迷宫术的启示 225
1.2 导管消融实践对于慢性房颤机制的思索 226
1.3 心房基质在慢性房颤发生和维持中的作用 227
1.4 慢性房颤消融基质改良有效性的机制 229
2 导管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术式及评价 230
2.1 肺静脉电学隔离 230
2.2 环肺静脉消融术(CPVA) 244
2.3 心房复杂碎裂电位(CFAEs)消融治疗慢性房颤 248
2.4 环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慢性房颤 254
2.5 Haissaguerre中心分步式消融术式治疗慢性房颤 258
2.6 现阶段对多种慢性房颤消融术式并存的认识、选择 264
3 慢性房颤消融的经验 265
3.1 病例选择 265
3.2 慢性房颤术中标测导管放置和房间隔穿刺特点 266
3.3 慢性房颤消融术式的选择 269
3.4 碎裂电位消融的终点确定 270
3.5 慢性房颤消融术中不同终点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71
3.6 慢性房颤消融“组合式”术之一—环肺静脉隔离术 272
3.7 慢性房颤消融“组合式”术之二—心房碎裂电位消融 275
3.8 应用“组合”术式治疗慢性房颤随访结果 280
第10章 房颤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导管消融 289
1 流行病学 290
1.1 患病率 290
1.2 影响因素 290
2 发病机制 292
2.1 器质性心脏病引发房颤 293
2.2 房颤加重器质性心脏病 295
2.3 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296
3 房颤的治疗目标—节律还是室率控制 299
3.1 节律还是室率控制 299
3.2 节律、室率控制的新方法及比较 301
4 房颤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导管消融 303
4.1 瓣膜病变或心脏外科术后的患者 303
4.2 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患者 306
4.3 肥厚性心肌病伴发房颤 309
4.4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房颤 309
4.5 导管消融方法 311
5 房颤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导管消融的未来之路 313
第11章 房颤消融后房速的标测和消融 325
1 房颤消融术后房速的发生率与消融术式密切相关 325
2 房速的分类 330
2.1 按发病机制分类 330
2.2 临床分类法 331
3 房速的标测方法 334
3.1 体表心电图的指导意义 336
3.2 传统心内膜标测技术 337
3.3 房速的基质标测 338
3.4 激动顺序标测 340
3.5 拖带标测 350
4 临床常见的房速 353
4.1 局灶性房速 353
4.2 折返性房速 365
第12章 房颤导管消融并发症 387
1 房颤导管消融风险的总体评估 387
2 不同消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特点 388
3 房颤导管消融相关并发症及处理 388
3.1 血管并发症 388
3.2 肺静脉狭窄 389
3.3 心房-食管瘘 390
3.4 消融术后房性心动过速 392
3.5 栓塞 393
3.6 膈神经麻痹 393
3.7 心脏填塞 394
3.8 急性冠状动脉损伤 395
3.9 心肌损伤后综合征 395
3.10 急性肺水肿及急性左心衰竭 395
3.11 食管周围迷走神经损伤 396
3.12 标测电极或消融导管卡瓣 396
3.13 其他少见并发症 396
第13章 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 401
1 无症状性房颤复发 401
2 介入术后房颤复发的方式 402
3 消融成功的定义 403
4 衡量消融成功的标准 404
5 结论 404
第14章 新技术及展望 407
1 实时影像 407
1.1 心内超声心动图 408
1.2 红外线图像 408
2 新型能源 408
2.1 冷冻消融术 408
2.2 高强度共聚焦超声(HIFU) 409
2.3 以激光为基础的消融 409
2.4 以微波为基础的消融 410
3 导管接触 410
4 结论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