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利益诱惑下的腐败泛滥 1
第一节 社会变革剧烈阶段与严峻的腐败态势 1
第二节 官员腐败蜕变的始因:无度的欲望 7
第三节 官员腐败蜕变的主因:信仰危机 13
第四节 腐败蜕变官员之人格 18
第五节 腐败分子不怕亡党亡国 26
第二章 危害最大、最烈的吏治腐败 32
第一节 “治国就是治吏” 32
第二节 贪官发迹之谜(一):“有能耐”但又“靠不住” 35
第三节 贪官发迹之谜(二):善于包装、精于作秀 39
第四节 贪官发迹之谜(三):强大的“关系网” 47
第五节 贪官发迹之谜(四):火爆的“官市” 54
第六节 怎样治理吏治腐败 64
第三章 权力监督缺失下的“第一把手”腐败 77
第一节 社会转型期“第一把手”腐败现象的确很严重 77
第二节 “第一把手”腐败与腐败泛滥高峰期 84
第三节 “绝对权力”导致20世纪90年代的腐败高峰 88
第四节 “家长制”复活导致“第一把手”的“绝对权力” 94
第五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一):继续严查“高级干部”的腐败 100
第六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二):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105
第七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三):加强舆论监督 113
第八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四):大力弘扬官场正气 122
第九节 怎样监督“第一把手”(五):强化领导的民主作风 129
第十节 “第一把手”怎样不断提高反腐败能力 137
第四章 权力异化下的“权力资本腐败” 146
第一节 “权力资本腐败” 146
第二节 “权力资本腐败”与“问题富豪” 155
第三节 “地产腐败”与“权力资本腐败” 167
第四节 “国企改制”与“权力资本腐败” 175
第五节 “权力资本腐败”与“红顶商人化”、“商人红顶化” 186
第五章 “既得利益集团”与当今中国的腐败 198
第一节 “利益集团”、“既得利益集团”与“特殊利益集团” 198
第二节 “既得利益集团”与“局部性和平演变” 209
第三节 “既得利益集团”与地方腐败势力 217
第四节 “腐败利益集团”是改革健康发展的大敌 225
第六章 极度损害民生利益的“小腐败” 236
第一节 “大腐败”和“小腐败” 236
第二节 广大人民群众对反腐败斗争的“满意”和“不满意” 242
第三节 形形色色、无处不在的“小腐败” 247
第四节 “小腐败”与“信访洪峰年” 261
第五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一):损害农民利益的“圈地运动” 268
第六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二):让数千万“4050代”工人下岗的“国企改制” 274
第七节 有些“小腐败”实际上已经不小了(三):要命的“癌症村” 278
第七章 “色情腐败”与“色情贿赂” 287
第一节 一些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与“色情腐败” 287
第二节 “权色交易”下的“色情腐败” 292
第三节 当今社会“色情腐败”的特点 296
第四节 当今贪官为何多好色 303
第五节 贪官好色的危害 308
第六节 “色情腐败”的治理 313
第八章 带有封建印记的“权力家族腐败” 322
第一节 发展中国家的“苏哈托家族式腐败” 322
第二节 “家族腐败”与腐败官员的“曲线腐败” 325
第三节 “权力家族腐败”的特点 330
第四节 “贪官祼奔”与“跨国家庭” 337
第五节 “权力家族腐败”与家庭财产申报制度 344
第九章 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的“联姻” 354
第一节 恶势力:社会的另一种存在 354
第二节 权力腐败与腐败恶势力 367
第三节 社会转型期黑恶势力的发展 380
第四节 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的“联姻” 391
第五节 解决腐败势力与“黑恶势力”“联姻”的对策 401
第十章 十六大以来的反腐败 408
第一节 反腐败指导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408
第二节 “刮骨疗毒”:腐败分子开始进入受审高峰期 421
第三节 在强化中央权威中反腐败 432
第四节 “小腐败”成为反腐败的一个重点 441
第五节 “新三论”是十六大以来反腐败健康发展的基石 449
后记 我为什么研究反腐败 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