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周育德 1
自序 1
第一编 论说“腔调” 1
前言 1
一、腔调的命义 3
二、从自然语言旋律到人工语言旋律 16
三、构成与影响腔调的要素 25
四、腔调的载体 53
五、歌唱者如何运转载体产生“唱腔” 65
六、促使腔调变化的缘故 73
七、腔调流播所产生的现象 82
结论 91
第二编 温州腔新探 94
前言 94
一、见诸文献之温州腔 95
二、温州腔之载体 96
三、《张协状元》中的管弦音乐 98
四、永嘉所保留的“温州腔”血缘遗绪 99
结语 102
第三编 海盐腔新探 103
一、宋元的海盐腔 103
二、明嘉靖以前海盐腔的盛行与流播 107
三、明万历以后海盐腔的衰弱及其蛛丝马跡 116
结语 122
第四编 余姚腔新探 124
一、余姚腔的迹象 124
二、余姚腔演唱特色 126
三、戴不凡之“余姚腔”说 128
四、对戴氏之说的商榷 134
余说 134
第五编 弋阳腔及其流派考述 137
前言 137
一、弋阳腔的特色 138
二、明万历以后文献所见之弋阳腔与乾隆间之高腔 150
三、弋阳腔的流派 156
余言 166
第六编 梆子腔系新探 169
前言 169
一、“梆子腔”、“秦腔”之名义与关系 170
二、梆子腔的源头西秦腔及其流播 175
三、“乱弹”之名义有四变 180
四、秦腔的载体“西调”及其曲牌体与板腔体 186
结论 199
第七编 从昆腔说到昆剧 202
绪论 202
一、昆山腔的产生 207
二、水磨调的先声 216
三、魏良辅与水磨调的创发 224
四、梁辰鱼与传奇的建立 235
结论 244
附录:昆腔曲剧在台湾 248
钗不单分盒永完—上昆全本《长生殿》观后 248
千秋舞霓裳—昆曲的薪传与维护工作 249
上昆与我 253
昆剧校园扎根 255
一笛横吹八十年—写在水磨曲集“纪念徐炎之、张善芗伉俪”昆剧演出之前 257
霓裳续曲舞千秋—为《昆剧选辑》说几句话 259
情缘无奈《钗头凤》 261
昆剧在台湾生根—从五大昆剧团来台公演说起 265
昆剧大会演平议 267
苏昆首度来台 269
昆剧已在台湾奠立—写在“台湾联合昆剧团”赴苏州会演之前 270
跨世纪全球昆剧大展 272
真个“姹紫嫣红开遍” 275
燕歌吴歈—北昆首度来台公演 277
序《昆曲辞典》 278
无懈可击的《长生殿》 279
一往情深逾死生 282
别开生面的《牡丹亭》 287
化玉蝶双飞向九霄—我编写首部昆剧《梁山伯与祝英台》及其他 288
昆曲在台湾 296
蝶梦蓬莱—写在台昆2007年名家汇演之前 300
大陆新编昆剧的危机&施德玉 302
第八编 皮黄腔系考述 306
前言 306
一、西皮腔之来源、形成与名义及流播(梆子腔、楚调、襄阳调、西皮) 306
二、二黄腔来源及其流播 313
三、西皮二黄之合流 318
四、徽班晋京产生皮黄新秀京剧 323
五、皮黄腔的流播 330
结论 333
第九编 四平腔的名义 335
前言 335
一、弋阳腔与四平腔 335
二、四平腔源出四平山说 341
三、不以府县为名的腔调 344
四、与“四平腔”名称类似的腔调 346
五、“八平”、“四平”的说解 347
结语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