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概况 1
第一节 乳源瑶族自治县概况 2
第二节 瑶山自然地理概况 3
第三节 瑶区镇场概况 6
第四节 瑶区历史沿革 11
第二章 人口 17
第一节 人口数量与分布变化 17
第二节 人口结构 23
第三节 计划生育 27
第四节 瑶山人口迁移 28
第三章 韶州瑶族历史来源与播迁 38
第一节 瑶族族源 38
第二节 韶州瑶族历史来源 42
第三节 瑶名、瑶兵、瑶田、瑶户 49
第四节 牛婆峒民瑶文献的发现对研究瑶族历史的重要意义 61
第五节 瑶族为祖国统一营田守边的历史贡献 65
第六节 韶州瑶人的播迁 69
第四章 社会组织 80
第一节 社会形态 80
第二节 阶级情况 86
第三节 瑶族内部封建统治形式 87
第四节 乡规族约与村寨联会 92
第五节 家庭 93
第六节 婚姻 94
第五章 经济生活 104
第一节 农业 104
第二节 林业 124
第三节 乡镇企业 129
第四节 贸易 131
第五节 水电 133
第六节 交通、邮电 134
第六章 民族区域自治 142
第一节 瑶山的解放 142
第二节 宣传贯彻民族政策 144
第三节 瑶族自治县成立 145
第四节 民族干部的培养 148
第五节 国家经济扶持 149
第六节 民族团结 151
第七章 风俗习惯 154
第一节 道德风尚 154
第二节 语言、姓名 155
第三节 婚礼 158
第四节 丧葬 163
第五节 扫墓 170
第六节 服饰 170
第七节 饮食 177
第八节 居住 180
第九节 用具及工具 186
第十节 节日 187
第十一节 禁忌 189
第十二节 其他习俗 190
第十三节 东边瑶、西边瑶习俗差异 192
第八章 宗教信仰 205
第一节 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多神信仰 205
第二节 度身、拜王 212
第三节 敬神、拜庙 219
第四节 狩猎法事 222
第五节 招魂 224
第六节 求雨 228
第七节 占卜、对命 230
第八节 神谱 234
第九节 经籍及其功用 239
第十节 师爷职能与法具 241
第十一节 瑶族宗教信仰不是道教化 242
第九章 教育、卫生、体育 253
第一节 教育 253
第二节 卫生 261
第三节 体育 266
第十章 文化、艺术 269
第一节 民间文学 269
第二节 音乐 294
第三节 舞蹈 297
第四节 刺绣 301
第五节 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 314
第十一章 散居区瑶族基本状况 320
第一节 人口分布状况 320
第二节 基本情况调查表 330
参考书目 333
后记 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