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PDF下载

  • 购买积分:18 如何计算积分?
  • 作  者:吴爱明著
  • 出 版 社: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年份:2004
  • ISBN:7203050491
  • 页数:639 页
图书介绍:本书总结了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分析了各国公共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公共管理的发展方向,是一部在体例、风格、观点都有创新的理论专著。

第一章 公共管理与公共管理理论 1

第一节 公共管理 2

一、“行政管理”与“公共管理” 2

二、新公共管理运动与公共管理学 5

三、公共管理及其本质 7

四、公共管理与私人部门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9

五、公共管理的基本特征 12

第二节 近现代社会的政府管理思想 14

一、近代限制、约束政府权力思想的发展 14

二、民主和效率的协调:政府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 26

三、行政研究走向系统化的历程 35

四、行政管理研究向纵深的发展 43

五、马克思主义政府管理思想的发展 48

第三节 当代政府管理思想 56

一、行政决策理论:对政府管理任务的再认识 56

二、行政改革理论:政府管理思想研究热点的形成 59

三、专业人员国家论:政府管理主体发展趋势的探索 63

四、政府管理方法的革新 67

第四节 公共管理新理论及其发展趋势 71

一、公共选择:公共管理学研究的经济学方法 71

二、多元社会的利益集团理论 74

三、文化理论:21世纪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旋律 75

四、后官僚制:未来公共管理学体系建立的体制模型 76

五、新公共行政学和政策科学 77

六、新公共管理 78

七、应用与发展:公共管理学的活力与目的 80

第二章 公共管理职能 81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一般理论 82

一、政府职能的含义 82

二、政府职能的基本特征 82

三、政府职能的类型 83

四、公共物品 84

第二节 政府职能的发展演变 87

一、资本主义以前的政府职能 87

二、前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职能 88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模式 91

第三节 政府的基本职能 94

一、政府的政治职能 94

二、政府的经济职能 97

三、政府的文化职能 100

四、政府的社会职能 102

第四节 政府运行职能 103

一、政府的计划职能 103

二、政府的组织职能 104

三、政府的控制职能 105

第五节 全球化经济中我国政府职能模式选择 107

一、我国的全能型政府职能模式 107

二、过渡时期采用的引导型政府职能模式 108

三、最终选择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 109

四、我国在政府职能定位中的价值取向 110

第六节 我国政府职能结构调整 112

一、实现政府与国际组织即超国家组织之间的职能协调 113

二、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政府的特色职能 114

三、逐步实现我国政府职能配置与经济一体化国家的协调 117

四、进一步合理组合政府职能 120

第三章 公共管理权力 122

第一节 权力与国家权力 123

一、权力的含义 123

二、权力资源和权力的特性 124

三、权力的类型 125

四、国家权力及其类型 126

五、国家权力结构 128

六、国家权力的运行模式 132

第二节 行政权力 133

一、行政权力的含义和性质 133

二、行政权力的特性 136

三、获得行政权力的途径和方式 138

四、行政权力体制——集权制与分权制 139

第三节 行政权力的运用和制约 140

一、责权一致和权能一致 140

二、正确授权 141

三、行政权力的制约 142

第四节 我国政府的权力调整 143

一、国外政府的权力调整 143

二、我国政府权力调整选择的权力结构体系 144

三、中国政府权力调整的表现 144

四、中国政府权力调整存在的问题 147

五、中国政府权力调整的负面影响 148

六、中国政府权力调整的方向 150

第四章 公共管理组织 153

第一节 行政组织概述 154

一、行政组织的含义 154

二、行政组织的基本特征 155

三、行政组织的构成要素 158

四、行政组织的类型 160

五、行政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162

第二节 行政组织理论 163

一、古典组织理论 163

二、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 166

三、系统论时期的组织理论 168

四、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168

第三节 行政组织结构 170

一、行政组织结构基本理论 170

二、行政组织结构分析 173

三、行政组织体制 178

第四节 行政组织原则 181

一、西方学者提出的行政组织原则 181

二、行政组织设置与运行的基本依据 182

三、设置行政组织必须遵循的原则 183

第五节 我国政府组织机构调整 187

一、我国政府机构的缺陷 187

二、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方向 189

第五章 公共人事管理 195

第一节 公共人事管理概述 196

一、人事与人事管理 196

二、公共人事管理 197

三、公共人事管理在政府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98

第二节 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201

一、西方公共人事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201

二、西方国家的文官制度 209

第三节 中国公务员制度 213

一、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 213

二、我国公务员制度纵横差异比较分析 215

第四节 当代公共人事管理及其发展趋势 222

一、公共人事管理战后发展的动力 222

二、当代公共人事管理制度的发展趋势 224

三、当代公共人事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 229

第五节 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236

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兴起 236

二、公共人力资源管理 241

第六章 公共部门的领导 245

第一节 领导概述 246

一、领导的含义 246

二、领导的基本要素 247

三、行政领导 248

第二节 领导理论 250

一、领导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250

二、特质理论 253

三、领导行为理论 256

四、领导情境理论 261

五、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263

六、领导替代理论和自我领导理论 264

第三节 领导体制 266

一、领导体制的概念 266

二、行政领导体制类型 267

三、我国行政领导体制 267

第四节 领导结构 270

一、领导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270

二、领导群体的“硬结构” 272

三、领导群体的“软结构” 275

四、领导群体优化的原则 276

五、领导结构科学化的途径 277

第五节 领导者素质 277

一、领导者素质的含义 278

二、行政领导者素质 279

三、领导者素质的特点 280

四、领导素质理论的变迁 281

五、中国古代领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 283

六、我国领导者素质的基本内容 284

七、我国领导者素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不同要求 287

八、西方领导素质理论 289

第六节 领导方法 292

一、基本领导方法 292

二、领导艺术 294

三、日常工作方法 295

第七节 领导效能 296

一、领导效能的含义及其意义 296

二、领导效能的考评 297

三、提高领导效能的途径和方法 299

第七章 公共政策 301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论 302

一、公共政策的概念 302

二、公共政策的产生与本质 304

三、公共政策的特征 308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类型和功能 314

一、公共政策的类型 314

二、公共政策的功能 317

第三节 公共政策系统 322

一、公共政策主体 322

二、公共政策客体 335

三、公共政策系统划分 336

第四节 公共政策过程 338

一、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 339

二、公共政策的制定 339

三、公共政策的执行 340

四、公共政策评估 340

五、公共政策调整 341

六、公共政策终结 341

第五节 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341

一、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 341

二、西方的政策咨询研究机构 345

三、公共政策研究的新发展 347

第八章 公共财政 355

第一节 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 356

一、公共财政的内涵和特征 356

二、公共财政与经济其他环节的关系 358

三、公共财政与一般分配的关系 359

四、公共财政的职能 361

第二节 公共收入 367

一、公共收入的含义 367

二、公共收入的功能 367

三、公共收入的源泉 368

四、公共收入的形式 368

五、公共收入的分类 371

第三节 公共支出 372

一、公共支出的内涵与意义 372

二、公共支出的原则 372

三、公共支出的分类 373

四、公共支出结构比较 375

五、影响公共支出结构的因素分析 376

第四节 政府预算 378

一、政府预算的体系和原则 378

二、政府预算制度 381

三、政府预算过程 382

四、政府预算管理体制 388

第五节 现阶段我国启动经济的积极财政政策 391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 391

二、“积极财政”的政策措施 393

三、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套措施 395

第九章 电子政务 397

第一节 电子政务的发展背景 398

一、新技术革命的影响 398

二、信息社会的到来 398

三、知识经济的发展 400

四、互联网的冲击 402

五、政府改革浪潮 404

第二节 电子政务的基本理论 405

一、电子政务的概念与内涵 405

二、电子政务的业务内容 406

三、电子政务的系统结构 408

四、电子政务的运行环境——政府信息平台 412

五、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 413

第三节 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417

一、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417

二、促进政府管理现代化 418

三、改变政府结构 419

四、变革政府决策方式 420

五、推动政府领导方式转型 421

六、使政府管理系统建立在与外界的互动基础上 422

七、改进政府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423

八、政府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发生变化 424

九、促进工作人员的全面发展 424

十、政府办公出现虚拟化倾向 425

第四节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 425

一、电子政务在中国的出现 425

二、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 427

三、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和问题 438

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目标和指导原则 443

五、中国电子政务的主要任务和发展方向 445

六、中国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 446

第五节 全球电子政务的发展 448

一、国外电子政务的出现 448

二、国外电子政务的特点 449

三、国外电子政务的发展重点 451

四、国外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难点和制约因素 452

五、国外民意中的电子政务 453

六、国外电子政务的设计理念 454

第十章 公共管理创新策略 456

第一节 政府创新 457

一、创新的意义 457

二、政府创新的提出与发展 458

三、政府创新提出的背景 460

四、政府创新的内涵与要求 463

五、如何全面理解政府创新 465

第二节 政府绩效管理 468

一、绩效管理与政府绩效管理 468

二、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470

三、政府绩效评价体系 470

四、国外政府的绩效管理 478

五、政府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480

六、绩效管理成功的条件 481

第三节 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与标杆管理 482

一、公共部门的目标管理 482

二、公共部门的标杆管理 485

第四节 政府部门的全面质量管理 488

一、全面质量管理 488

二、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行 491

三、政府全面质量管理的标准 492

第五节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494

一、公共服务民营化概述 494

二、民营化的类型 495

三、公共服务民营化的优点 496

四、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的问题 496

第六节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497

一、非营利组织概述 497

二、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相互作用 499

三、非营利组织的特点 501

四、非营利组织的种类 502

五、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503

六、非营利组织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06

七、中国的非营利组织 508

第七节 政府管理中的顾客导向 509

一、政府的顾客 509

二、顾客导向的政府管理 510

三、政府管理中顾客导向的作用 511

四、国外顾客导向政府管理的实施 511

五、顾客导向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516

第八节 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517

一、战略与战略管理 517

二、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 519

三、公共部门战略管理过程 520

四、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实施 521

第十一章 行政改革 524

第一节 行政改革的起因与特点 525

一、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 525

二、当代行政改革的发展阶段 526

三、行政改革的原因 527

四、行政改革的基本内容 530

五、行政改革的特点 531

第二节 行政改革的策略 532

一、行政改革的目的 532

二、行政改革的阻力分析 533

三、行政改革的前提 534

四、行政改革方案的总体规划和策略选择 535

五、行政改革程序的设计 538

六、行政改革的类型 539

第三节 西方国家的行政改革 540

一、当代西方行政改革的背景 540

二、西方行政改革的理论依据 544

三、西方行政改革的内容 549

四、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做法和经验 550

五、西方行政改革的趋势 553

第四节 我国行政改革 556

一、改革开放前的中国政府 556

二、中国行政改革过程 560

三、2003年国务院机构改革 562

四、中国行政改革的成效 568

五、中国行政改革的发展趋势 570

六、十六大后我国行政改革的目标和任务 571

第十二章 行政发展与政府治理 574

第一节 行政发展 575

一、行政发展理论的产生 575

二、行政发展的含义和特点 576

三、行政发展的必然性 577

四、行政发展的障碍 579

五、行政发展的条件 582

六、行政发展的步骤和方法 584

第二节 治理与政府治理 588

一、治理的兴起 588

二、治理的概念与主要内涵 590

三、国家治理 592

四、政府治理 594

五、行政发展的方向:从统治到治理 595

六、政府治理的目标——善治 597

第三节 政府治理模式 601

一、政府再造与企业型政府 601

二、新公共管理的多治理模式 604

三、未来政府治理模式 607

第四节 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变革 613

一、我国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现状及缺陷 613

二、我国公共服务的社会化与市场化 615

三、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方式的变革 617

参考文献 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