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理环境 1
第一节 自然环境 1
一、地理位置 1
二、地质土壤 2
三、山脉 3
四、水系 3
五、气候 4
第二节 物产资源 5
一、土地资源 5
二、森林资源 6
三、水资源 6
四、矿藏资源 6
五、土副特产资源 7
六、野生动物资源 9
第三节 人口与民族 9
一、人口 9
二、民族 12
三、风俗习惯 20
四、宗教信仰 33
第四节 行政区划 34
一、县行政区划 34
二、乡镇 37
第五节 名胜古迹 39
一、名胜 39
二、古址 40
第二章 历史沿革与社会变革 43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设置 43
第二节 人民政权的建立 45
一、民主政权的建立 45
二、人民政权的建立 46
第三节 土地改革 47
一、反奸清算、减租减息 47
二、进行秘密土地改革 47
三、土地改革 48
第四节 社会主义改造 49
一、农业互助合作 49
二、社会主义改造 50
第五节 改革开放 51
一、经济体制改革 51
二、政治体制改革 54
三、社会事业体制改革 55
四、对外开放 55
第三章 民族区域自治 57
第一节 自治地方的建立 57
第二节 自治机关的建设 59
一、县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59
二、县人大常委会 60
三、县人民政府 61
四、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及主席团 62
第三节 法制建设 63
一、制定地方性法规,行使立法权 63
二、普法工作 66
三、行政执法监督 67
四、法律服务 68
第四节 民族关系 69
第五节 人民生活 71
第四章 农业 74
第一节 农业 74
一、粮食生产 75
二、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生产 77
三、农业技术 79
四、产业结构调整 80
五、发展特色和绿色农业 82
第二节 林业 83
一、林业资源 83
二、林业经济发展 85
三、森林保护 89
四、林业科技成果 89
第三节 畜牧业 90
一、畜禽饲养量 90
二、品种改良与畜牧科技 92
三、疫病防治 93
第四节 渔业 94
第五节 水利 97
一、农田水利工程 99
二、河道治理 99
三、灌溉工程 99
四、农田基本建设 99
五、养殖 100
第六节 农机 100
一、田间作业工具 100
二、运输工具 101
三、排灌工具 102
四、其他农机具 102
第五章 工业 103
第一节 能源生产 103
第二节 工业企业 104
一、企业发展概况 104
二、主要工业产品与产量 107
三、工业结构 108
第三节 特色工业 111
第四节 工业园区 113
第六章 交通通信 115
第一节 铁路 115
第二节 公路 116
第三节 邮政 118
第四节 电信 119
一、电话 119
二、移动通信 120
第七章 财政金融 122
第一节 财政 122
一、财政体制 122
二、财政收入 123
三、财政支出 124
第二节 税收 125
第三节 金融 126
第四节 保险 128
第八章 贸易 130
第一节 国内贸易 130
一、发展概况 130
二、国有商业 131
三、粮食 132
四、集体商贸业 133
五、私营、个体商贸 133
六、集市贸易 134
第二节 对外贸易 135
第九章 旅游 138
第一节 旅游资源 138
第二节 旅游景点 139
一、浑河源森林公园 139
二、红河谷森林公园 140
三、台沟村茂林山庄 142
四、平岭山庄 142
五、山水度假村 143
六、湾甸子农艺园 143
七、五里河山庄 143
第三节 旅游服务与设施 144
第四节 旅游经济 144
第十章 对外开放 146
第一节 招商引资 146
第二节 对外交流 147
第三节 对外经济技术协作 148
第十一章 社会事业 150
第一节 教育 150
一、学校教育 150
二、民族教育 153
三、特殊教育 153
四、职业教育 154
第二节 科学技术 155
一、科技立县 155
二、科技普及 158
三、科技进山增效示范工程 159
四、科研机构 科研队伍 160
第三节 文化艺术 161
第四节 新闻出版 165
第五节 广播影视 167
一、广播 167
二、电视 168
三、电影放映 169
第六节 体育 170
第七节 医疗卫生 174
第八节 社会保障 178
一、企业职工养老保险 178
二、农村养老保险 179
三、失业保险 180
四、劳动就业 180
五、城市居民和农村农民低保工作 180
六、医疗保险 180
七、执法监察 181
八、社会福利 181
第十二章 城乡建设 182
第一节 县城建设 182
第二节 小城镇建设 184
第十三章 环境保护 186
第一节 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 186
一、环境污染源现状 186
二、环保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88
第二节 环境保护措施 189
一、宣传与执法 189
二、城市环保的措施 189
三、农村环保措施 190
第三节 生态大县建设 190
后记 193
修订后记 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