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1
第二章 疾病及其原因 5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5
第二节 疾病发生的原因 5
第三章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损伤与修复 8
第一节 组织和细胞的适应性反应 8
第二节 组织和细胞的损伤性变化 10
第三节 损伤的修复 17
第四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24
第一节 充血 24
第二节 出血 26
第三节 血栓形成 27
第四节 栓塞 31
第五节 梗死 34
第五章 炎症 37
第一节 炎症局部的基本病理变化 37
第二节 炎症的局部表现与全身反应 46
第三节 炎症的类型 48
第四节 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53
第六章 肿瘤 56
第一节 概述 56
第二节 肿瘤的异型性 58
第三节 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 59
第四节 肿瘤的生长和播散 60
第五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62
第六节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63
第七节 肿瘤的命名和分类、分级与分期 64
第八节 常见肿瘤的举例 66
第九节 肿瘤的病因学与发病学 76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82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82
第二节 高血压病 88
第三节 风湿病 92
第四节 感染性心内膜炎 96
第五节 心瓣膜病 97
第六节 心肌疾病 99
第八章 呼吸系统疾病 102
第一节 慢性支气管炎 102
第二节 支气管扩张症 104
第三节 肺气肿 105
第四节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108
第五节 肺炎 109
第六节 矽肺 117
第七节 呼吸系统常见肿瘤 120
第九章 消化系统疾病 124
第一节 胃炎 124
第二节 溃疡病 125
第三节 非特异性肠炎 128
第四节 阑尾炎 130
第五节 病毒性肝炎 131
第六节 肝硬变 135
第七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 140
第八节 胰腺炎 141
第九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143
第十章 泌尿系统疾病 150
第一节 肾小球肾炎 151
第二节 肾盂肾炎 160
第三节 肾细胞癌 162
第十一章 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165
第一节 乳腺增生症及乳腺癌 165
第二节 慢性子宫颈炎及子宫颈尖锐湿疣 169
第三节 子宫颈癌及子宫体癌 170
第四节 葡萄胎及绒毛膜上皮癌 173
第十二章 淋巴造血系统疾病 177
第一节 恶性淋巴瘤 177
第二节 白血病 182
第十三章 内分泌系统常见疾病 185
第一节 单纯性甲状腺肿 185
第二节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186
第三节 甲状腺肿瘤 187
第四节 糖尿病 188
第十四章 传染病及寄生虫病 190
第一节 结核病 190
第二节 伤寒 198
第三节 细菌性痢疾 201
第四节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3
第五节 流行性乙型脑炎 204
第六节 钩端螺旋体病 206
第七节 流行性出血热 208
第八节 性传播疾病 209
第九节 阿米巴病 214
第十节 血吸虫病 216
第十一节 肺吸虫病 218
第十二节 丝虫病 220
第十三节 疟疾 221
第十五章 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 224
第一节 正常水和电解质代谢 224
第二节 水、钠代谢紊乱 226
第三节 钾代谢紊乱 230
第十六章 酸碱平衡紊乱 235
第一节 酸碱平衡及其调节机制 235
第二节 反映体内酸碱平衡变化的指标及其含义 238
第三节 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 240
第四节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246
第五节 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47
第十七章 水肿 249
第一节 概述 249
第二节 水肿的原因和分类 249
第三节 水肿的发病机制 250
第四节 常见的水肿类型与特点 254
第五节 水肿的临床表现及对机体的影响 259
第十八章 发热 261
第一节 概述 261
第二节 发热的原因 261
第三节 发热的发病机制 262
第四节 发热的临床表现及发热的代谢特点 267
第五节 热限 268
第六节 发热机体的功能与代谢变化 269
第七节 发热的生物学意义及处理原则 270
第十九章 缺氧 271
第一节 概述 271
第二节 缺氧的类型、原因和发病机制 272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和代谢变化 277
第四节 影响机体对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281
第五节 氧疗与氧中毒 281
第二十章 应激 283
第一节 概述 283
第二节 应激反应的基本过程 283
第三节 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反应 284
第四节 应激性损伤 287
第五节 应激的生物学意义 291
第六节 应激性损伤的防治原则 292
第二十一章 休克 294
第一节 概述 294
第二节 病因与分类 294
第三节 微循环的组成和生理特点 295
第四节 休克的发病机制 296
第五节 休克时机体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300
第六节 各型休克的特点 302
第七节 休克的防治原则 303
第二十二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05
第一节 概述 305
第二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病因 305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 305
第四节 影响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发展的因素 309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分型 310
第六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功能代谢变化与临床表现 311
第七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防治原则 314
第二十三章 心力衰竭 315
第一节 概述 315
第二节 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诱因与分类 315
第三节 心力衰竭的发生机制 318
第四节 心力衰竭临床表现的病理生理基础 323
第五节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326
第二十四章 呼吸衰竭 328
第一节 概述 328
第二节 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生机制 328
第三节 呼吸衰竭时机体主要机能代谢变化 334
第四节 呼吸衰竭的防治原则 338
第二十五章 肝性脑病 340
第一节 概述 340
第二节 肝性脑病的病因和分类 340
第三节 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 341
第四节 肝性脑病的诱发因素 349
第五节 肝性脑病的防治原则 350
第二十六章 肾功能不全 351
第一节 肾功能不全的基本发病环节 351
第二节 急性肾功能衰竭 353
第三节 慢性肾功能衰竭 356
第四节 尿毒症 360